来自耽罗的物资,如同久旱甘霖,迅速被吸纳进浅水湾这架高速运转的战争机器中。硫磺与硝石被第一时间送入汤隆的工坊,与之前储备的木炭一起,开始了火药的大规模、标准化配制。齐墨凭借记忆,提出了“颗粒化火药”的概念,虽因工艺限制只能粗浅实现,却也使得火药的燃烧效率和稳定性有了明显提升。
徐槐则对那几桶鱼油产生了浓厚兴趣,他与汤隆合作,改进了□□的配方,使其黏附性和燃烧持续时间更长。海盐和药材则大大缓解了生活和医疗压力,尤其是那批人参,对几位重伤员的恢复起到了关键作用。
然而,资源总是有限的,如何分配,便成了权力的试金石。
这一日,刘唐手下的一个头目,因不满其部属分得的皮甲数量少于石秀的侦察队,在物资分配处闹将起来,言语间颇多不逊,甚至隐隐带出了“俺们跟着天王刀头舔血的时候,有些人还不知道在哪儿”的牢骚。
这话很快传到了齐墨耳中。她并未立刻发作,而是先找来石秀和负责物资登记的文书,仔细核对了分配记录。记录显示,分配给侦察队的皮甲,是考虑到其深入敌后、风险更高的任务性质,符合既定章程。
“天王,”齐墨拿着记录找到晁盖,平静陈述了事情经过,“按《梁山约法》,物资分配当以任务需求与功绩为准。此次分配,并无不公。然刘唐兄弟部下心有怨气,亦需安抚,恐寒了老兄弟们的心。”
晁盖性情豪直,最重义气,闻言眉头一皱:“确是那厮无理!不过……刘唐兄弟性子是急了些,但作战勇猛,立下汗马功劳。齐娘子,你看……”
齐墨心中了然,晁盖是要她来平衡处置。她沉吟片刻,道:“法度不可废,此例一开,后患无穷。不若如此,皮甲分配依旧。但我可将工坊新近以鱼油改良的一批火矢和猛火油柜(一种改进的大型□□,依托工事使用)优先配给刘唐兄弟所部,并请汤隆师傅派人指导使用。其部常负责正面御敌,此等火器正可大增其威,想必刘唐兄弟也能理解。”
晁盖一听,觉得此法既维护了规矩,又顾全了刘唐的面子和实际需求,大为满意:“好!就依齐娘子!俺去与刘唐兄弟分说!”
果然,刘唐得知此事,那点不快立刻烟消云散,反而对那新式火器充满了期待,拍着胸脯保证必让官军尝尝厉害。一场潜在的内部分歧,被齐墨以“坚持原则,灵活补偿”的方式悄然化解。
但外部的威胁,却不会因内部的暂时和谐而减缓。
石秀带回的关于“登州水师”可能来袭的消息,像一块巨石压在齐墨心头。梁山现有的水军,欺负一下内河官兵尚可,若是对上成建制的海上水师,无论是船只大小、装备还是作战经验,都远远不及。
“必须在水师到来之前,让我们在水上拥有至少一锤定音,或者能令其忌惮的力量!”齐墨对汤隆和徐槐说道,目光决绝。
现有的“大火铳”威力射程有限,且过于笨重,难以在颠簸的水面上有效使用。
“或许……我们可以换一种思路。”徐槐凝视着水泊,缓缓道,“不在船上与他们对轰,而是让他们……无法靠近。”
“先生的意思是?”
“水底惊雷!”徐槐吐出四个字,“将火药密封于陶罐或木箱,内置引信,沉于主要水道水下,待敌船经过时,以小船突近,或用长竿引爆!虽难以精准炸沉大船,但其巨响与水中震荡,足以惊扰敌阵,毁伤船底,甚至震慑敌军!”
“妙啊!”汤隆眼睛一亮,“这个俺在行!密封陶罐,设计水下沉放与□□,交给俺!”
齐墨也是心中震动,这几乎是原始的□□了!虽然简陋,但在心理和战术上,可能起到奇效。
“除此之外,”齐墨补充,“我们还需一种能快速突击、骚扰敌船的小型战具。大火铳上不了小船,但……集束火箭或许可以?”
她描述了一种将多支火箭绑缚在一起,同时点燃发射,以求覆盖性打击的设想。汤隆立刻心领神会,与工匠们开始试验。
整个工坊再次进入废寝忘食的状态。在齐墨的理念引导、徐槐的结构设计和汤隆的巧手打造下,一种被命名为“水底龙王炮”的原始□□和一种被称为“一窝蜂”的集束火箭发射箱,开始以惊人的速度从图纸变为实物。
与此同时,阮氏兄弟的水军也加强了针对性的操练,特别是如何利用小型快艇快速接近、投放“水底龙王炮”以及使用“一窝蜂”进行突袭的战术。
就在这紧张备战的关头,呼延灼似乎也察觉到了什么,或许是久攻不下的焦躁,或许是得到了朝廷的某种压力,他再次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进攻。这一次,他吸取了教训,水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