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典言情 > 水浒种田日志 小土豆爱吃醋溜土豆丝

25. 第二十五章:扬帆暗渡,新患潜生

小说:

水浒种田日志

作者:

小土豆爱吃醋溜土豆丝

分类:

古典言情

与耽罗国商人的意外接触,如同在密不透风的围困之墙上,凿开了一丝微光。聚义堂内的密议,持续了整整一夜。

晁盖起初对与“海外蛮夷”交易颇不以为然,更倾向于凭借现有力量与呼延灼硬撼到底。但吴用细细剖析了长期围困下物资必然枯竭的危局,以及此条贸易路线可能带来的巨大战略价值——不仅是物资补给,更是一条危急时刻的退路和信息通道。齐墨则从技术角度出发,指出耽罗国可能拥有的某些特殊资源(如优质硫磺、硝石或未知材料)对工坊发展的潜在助益。

最终,晁盖被说服,拍板定策:“既如此,便依齐娘子和学究之言!此事干系重大,需绝对隐秘,由齐娘子全权统筹,阮氏兄弟负责水路,务必成功!”

重任再次落在齐墨肩上。她深知,此举风险极大,一旦泄露,必招致官军水师全力绞杀。她与阮小二、阮小七反复推演航线,最终选定了一条利用夜间、借助复杂水文和零星岛屿掩护的隐秘路线。参与此次行动的人员精中选精,除了阮氏兄弟和绝对可靠的水手,齐墨还派出了心思缜密的石秀带队护卫。

两位耽罗商人被暂时“挽留”在基地,由吴用亲自作陪,既是以礼相待,也是必要的“保险”。齐墨则迅速组织人手,将工坊积存的一些精品竹木器、部分优质菰米、以及少量从官军那里缴获的、不易追查来源的布匹和瓷器打包装船。同时,她也准备了一份详细的“求购清单”,上面列出了急需的药材、硫磺、硝石,以及一些可能存在的海外作物种子。

月黑风高夜,两艘经过伪装、吃水较深的快船,悄无声息地滑出浅水湾,融入茫茫水泊的黑暗中,向着东方大海的方向驶去。船上承载的,不仅是货物,更是数千人生存的希望与打破僵局的契机。

目送船只消失,齐墨的心并未放下,反而提得更高。接下来的日子,是在焦灼等待与内部加紧备战中度过的。

徐槐带领着人们,继续完善水利防御体系,并开始规划第二期的圩田拓展。汤隆工坊则利用现有资源,全力生产箭矢、修补甲胄,并尝试小规模地按照徐槐改进后的图纸,铸造更精良的铁质炮弹。齐墨与吴用则进一步细化《梁山约法》,并借着“海外通商”带来的未来预期,进一步强化“技术兴邦”、“寻求新路”的集体认同。

然而,权力的磁场,在无声无息中发生着微妙的变化。越来越多具体事务的决策权,自然而然地汇聚到齐墨这里。小到工分纠纷的裁定,大到物资的调配、工程的优先级,人们习惯于请示“齐娘子定夺”。晁盖依旧享有最高的尊崇和最终决断权,但在日常运营中,齐墨已然成为实际的核心。

这一日,处理完一桩关于新建营房材料分配的争议后,吴用与齐墨一同走出聚义堂。

“娘子如今总理万机,众望所归,实乃梁山之幸。”吴用摇着羽扇,语气似感慨,又似试探。

齐墨脚步微顿,看向吴用。月光下,这位智多星的面容显得有些模糊不清。

“先生过誉。”齐墨语气平静,“墨所做一切,不过是为保住这片我等安身立命之所,让追随我们的兄弟姐妹,能有一条活路,甚至……能看得见更好的明天。若无天王坐镇,先生运筹,诸位兄弟用命,墨纵有些许奇巧之思,亦是无根之木。”

她这番话,既表明了心迹,也肯定了晁盖和吴用的地位,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

吴用深深看了她一眼,笑了笑,未再多言,只是道:“娘子心中有丘壑,是吴某多虑了。”

但齐墨知道,有些东西,一旦开始变化,便再难回到从前。她必须更加谨慎地行走在这逐渐形成的权力钢丝之上。

二十余日后的一个凌晨,瞭望塔上终于传来了期待已久的信号——船队回来了!

整个浅水湾瞬间苏醒!人们涌向码头,翘首以盼。

两艘快船缓缓靠岸,船体可见风雨侵蚀和些许破损的痕迹,显然此行并非一帆风顺。但船员们脸上虽带疲惫,却洋溢着兴奋的光芒!

“齐娘子!吴学究!我们回来了!”石秀率先跳下船,声音洪亮,“幸不辱命!”

船上卸下的货物,让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不仅有预想中的成捆珍贵药材(如人参、黄芪)、大袋的硫磺和硝石,还有数箱闪亮的海盐,以及一些谁也没见过的种子(据耽罗商人说是一种耐贫瘠、高产的“甘薯”和一种名为“玉米”的谷物)。更让人惊喜的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