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寒门锦绣 陳卜谷

6. 第6章

小说:

寒门锦绣

作者:

陳卜谷

分类:

穿越架空

清明前的细雨将青石板路浸得发亮。

王璟昱立在县学照壁前,看着同窗们三三两两登上马车。郑明德今日特意穿了簇新的湖蓝直裰,腰间玉佩随着笑声叮当作响:"王兄当真不去?听说府城来的提学大人也会出席诗会呢。"

"多谢美意。"王璟昱掸了掸洗得发白的青衫袖口,"家中有事。"

身后传来刻意压低的嗤笑:"怕是连件像样的春衫都置办不起......"

他转身时,正撞见斋夫往照壁上贴新告示——踏青诗会入围名单。榜首处"王璟昱"三个字被朱砂划了粗杠,墨迹新鲜得能嗅到腥气。

"周教谕今早被急召去府衙了。"斋夫小声提醒,"郑县丞亲自改的名册。"

王璟昱望向衙署方向。那里飞檐上的嘲风兽正淋着雨,獠牙间悬着的水珠,像极了父亲遗书上晕开的血渍。

"《女诫》抄本?不要!"

"《列女传》也拒收?上个月不是说好......"

赵楠攥着包袱的手指节发白。她跑了城里三家书坊,往日抢着要的娟秀小楷,今日突然全成了废纸。最古怪的是福润书斋——掌柜方才明明点了头,后堂帘子一响,突然就变了脸。

"小娘子另寻别家吧。"掌柜眼神飘向街对面茶楼,"我们东家......"

茶楼二楼窗口,郑明德的管事正用杯盖拨着茶叶。

赵楠扭头就走,却在巷口被个戴帷帽的妇人拦住:"姑娘的字极好。"妇人塞来一块碎银,"我家小姐愿出双倍价钱,只要......"她压低声音,"别留题款。"

包袱散开一角,露出赵楠昨夜抄的《楚辞》。"沅有茝兮澧有兰"的"茝"字边,还留着王璟昱批注的读音——那晚他高热未退,仍强撑着帮她校勘。

"不必了。"赵楠将银子推回去,"卖不得正经营生,我宁可烧了取暖。"

柴房漏雨,孟氏用木盆接水的滴答声像催命符。

赵楠在灶台前数铜钱:卖绣品的五两,她抄书的二两,加上王璟昱不知从哪凑来的一吊钱......

"还差十二两。"孟氏突然出声。她手指在绣架上摸索,金线在昏暗里泛着冷光,"万绣阁的经卷再有三日就能......"

"您的手!"赵楠失声。

孟氏右手无名指缠的布条已渗出血迹,指尖却还捏着针。那幅《妙法莲华经》才绣到第三品,密密麻麻的经文像黑蚁爬满绢布。

"青阳书院......"孟氏忽然剧烈咳嗽起来,"束脩最迟......"

"后日卯时。"王璟昱的声音从门边传来。他肩头湿透,手里却紧攥着个油纸包,"药铺刘掌柜预付的诊金。"

纸包摊开,是半块发霉的茯苓糕和几枚沾泥的铜钱——分明是被人掷在地上又捡回来的。

惊雷炸响时,赵楠正给孟氏熬艾草水。

窗外突然传来瓦片碎裂声。她抄起烧火棍冲出去,只见院墙根黑影一闪,而鸡窝里的芦花鸡正扑棱着翅膀惨叫。

水月庵的晨钟穿透雨幕。

赵楠跪在佛前,看慧静师太将经卷呈给万绣阁掌柜。那掌柜抚过经文中某处突然停滞——"譬如明灯"的"灯"字旁,有粒极小的血珠凝在绢丝上。

"这......"

"是绣娘刺血为彩。"师太合十,"佛经云,燃指供佛,功德无量。"

掌柜的突然掏出手帕按眼角:"家母生前最敬《法华经》......"他解开钱袋,"三十两,请绣娘再制一幅《药师经》如何?"

赵楠死死咬住嘴唇。孟氏的手指,再也经不起第二幅了......

"阿弥陀佛。"师太忽然指向佛龛,"施主看这枣泥山药糕可精巧?若在苏州茶会上......"

回村的牛车上,赵楠紧攥着钱袋。怀里除了三十两银锭,还有师太塞来的食单——苏州文坛泰斗顾老先生下月要来水月庵礼佛,最爱山药制的素点心。

孟氏的病榻前,山药粥的甜香混着药气浮动。

赵楠舀起一勺粥,吹凉了递过去:"今早新挖的山药,碾得极细,您尝尝。"

孟氏的手指在碗边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