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衍生同人 > 与讨厌鬼合作之后 砚边舟

35. 暗香辞(十二)

小说:

与讨厌鬼合作之后

作者:

砚边舟

分类:

衍生同人

赵灼玉心道李逢舟无事不登三宝殿,心想:我一个边缘人,不去衙门还用得着派人来找我?有鬼。

“你怎么来了?”

李逢舟走到案边,故意道:“你心里清楚。”

赵灼玉转而看向似笑非笑的无双,揶揄道:“这李大人啊,才到京兆府没几日呢,想来是在哪里绊住了,特来向我讨教呢。”

又看向李逢舟,笑道:“总不会是离不开我,没事也要跟来吧?”

李逢舟嘴角发僵,他不得不承认,赵灼玉的嘴皮子功夫已至炉火纯青之境。

“赵推官还说我是山鸡舞镜之徒,其实你也不赖。”

赵灼玉瞪着李逢舟,不待她发作,李逢舟摆出一副热脸贴了冷屁股的表情,叹道:“今晨孙仵作和他新收的徒弟有了线索,我想着你一定好奇,这才马不停蹄地找来。可我看出来了,你不待见我,我走就是了。”

说罢重重一叹,转身朝外。

赵灼玉搁下笔去追,在李逢舟跨出门槛前抓住他的衣领,生生将人捞了回来。

李逢舟呼吸一窒,险些往后倒在赵灼玉身上,又被她按住后背扶稳了。

“什么线索?”

李逢舟整理衣襟时睨了赵灼玉一眼,“你这是什么态度?”

赵灼玉心里痒痒,能屈能伸地朝李逢舟欠身施礼,“请李大人不吝赐教。”

李逢舟满意地点点头,赵灼玉将他领进里间说话。

他刚悠悠坐下,突然感觉后背一凉,赵灼玉的目光如有实质地钉在他身上。

他生怕赵灼玉会打人,忙入了正题:“孙仵作不是收了个徒弟嘛,那小子也将贾似仁的尸体细细验了一遍,和孙仵作有了不一样的见解。”

赵灼玉闻言眼中厉色果然褪了,走到李逢舟跟前问:“哪里不一样?”

李逢舟将今日在衙门发生的事细细道来。

巳时初,孙仵作带着另一名年轻的仵作尹嘉良找去李逢舟的值房。

孙仵作一脸歉疚道:“李大人,下官多有疏漏啊。”

李逢舟疑道:“什么事,孙仵作但说无妨。”

孙仵作道:“李大人,原先下官断定贾似仁致命伤为花瓶所致,也怪我老眼昏花,不如以前细致了。这不,小尹才来,想多多学习,就让他多验了两遍,这才发现了问题。”

他拍了拍跟在身后的年轻人的肩膀,“你同李大人说。”

尹嘉良应是,接着道:“回大人的话,下官发现苦主头颅的伤并非一种凶器造成,而是花瓶留下的痕迹掩盖了另外的伤口。伤□□叠在一起,若眼睛不好很难发现,下官也是得益于今日天气好、光线好才得以察觉。另一种伤,倒像是更为小巧,又更尖锐的东西所致。”

孙仵作又把话接了过来:“下官一时没有定论,但此事事关重大,不敢耽搁,这才贸然打扰李大人。”

赵灼玉听完眉毛拧成一团,“可依照郑夫人的供词,花瓶才是唯一的凶器。”

“可不。”李逢舟耸了耸肩,“各位上官员都想着定郑夫人的罪,此事一出,只得再探。”

赵灼玉摩挲着下巴来回踱步,淡紫色的衣摆随灌进屋中的微风荡出波浪,浪又随人翩然而动。

看得李逢舟不禁心想:她不挖苦人的时候自成佳景。

转瞬却被这念头吓了一跳,猛地摇了摇头,又听赵灼玉推测道:“难道郑夫人说的是假话?可这又是为什么?我本来还想着孔鸿朗看见的人就是郑夫人,一切都对上了,如今却值得再细细深究。”

李逢舟道:“在郑夫人院子里确实发现了血衣,照此,所有证据都指向她,她自己也认了,若再找不到其他证据……”

罪名也只能落在郑兰身上。

“可出现两件凶器很是奇怪,书房里只有花瓶对得上。”赵灼玉拍了拍脑袋,喃喃道:“或许还有什么线索被忽略了。”

她越走越急,李逢舟的目光却黏在她身上似的左右移动。

只见她突然把手一拍,双眼睁圆,眸光璀璨,“有了!”

*

赵灼玉催着李逢舟又去了贾似仁的书房,指着书橱上的秤道:“秤砣是不是比花瓶小巧?只是不知这秤砣做成了什么样。”

李逢舟微微低头,看着赵灼玉凝思的面容,不由暗叹:心细如发,当如此啊。

“找那个叫春香的丫鬟来问问。”

李逢舟请人找来春香后一问,春香只道:“只记得秤和秤砣都算不得大,但书房里东西多,具体什么样不记得了。”

赵灼玉和李逢舟生怕打草惊蛇,没再追问。

赵灼玉推测:“若秤砣真是凶器之一,那多半是沾了可以辨认凶手线索,否则为何要藏?郑夫人只要说是用了两种凶器就能把话圆了。由此,是不是说明凶手另有其人?”

若假设成立,谁能让郑兰心甘情愿为其顶罪呢?

李逢舟点点头,提议道:“你先回衙门跟把你的推测告诉孙仵作,我在贾家盯着。”

赵灼玉独自一人回了京兆府,找到孙仵作时他正在写卷宗。

见有人来,他搁下笔应上前关切道:“身子如何了,怎么不在家多休养两天?”

赵灼玉疑惑须臾,故意道:“孙叔怎么知道的,有劳您挂怀。”

孙仵作道:“今日点卯你不在,李大人说你昨日就不大好了,替你告一天假。”

说着压低了声音,继续道:“别听衙门里的某些人非议,我知道你近日劳累,李大人同你一起办案,替你告个假本就没什么。”

赵灼玉得知李逢舟竟然替她告假,心下不免感激。

孙仵作生怕她被旁人的话刺痛,又安慰了几句,招呼她落座稍等,又把尹嘉良喊了过来。

尹嘉良时年仅十七,一身月白色衣裳,面色无悲无喜,很是沉稳安静。赵灼玉与他见过两次,但没说过几句话。

见过礼后,赵灼玉问:“贾似仁后脑上的另一种伤,会不会是秤砣所致?”

尹嘉良略一思索,道:“这就得看那秤砣是何形状,边缘是利是钝。但赵推官这么一说,下官觉得不无可能。”

赵灼玉将贾似仁书房中少了一个秤砣的事道出,两位仵作听罢皆沉凝起来。

尹嘉良率先道:“如此倒很有可能,否则好端端的,秤还在,秤砣怎么消失了?”

他跟师父借了纸笔,一面思忖一面在纸上画出一个棱角分明的秤砣。

他画了两张,一张自用,一张给了赵灼玉。还不忘答谢道:“多谢赵推官提供思绪,下官以为那秤砣大约是这样,希望能帮到赵推官。”

赵灼玉道过谢后直奔牢房,去问薛管事可知贾似仁房中的秤和秤砣什么样子。

孰料薛管事变了态度,既不回答赵灼玉的问题,也不给她好脸色。

<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