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典言情 > 重生之朕的病弱竹马 烛羽

5. 雪夜

小说:

重生之朕的病弱竹马

作者:

烛羽

分类:

古典言情

玄狐大氅厚重温暖,带着少年身体独有的、尚未完全长开的清冽气息,还有一丝若有似无的龙涎香。这突如其来的暖意如同汹涌的暖流,猛烈冲击着冯诞冻僵的四肢百骸,带来一阵阵眩晕般的麻痹感,也暂时驱散了那几乎将他吞噬的冰冷死寂。他蜷缩在坚硬冰冷的木榻上,身体被这过于宽大的氅衣严实包裹,只露出一张苍白失血的脸,和那双盛满了巨大惊愕与深重忧虑的眼眸。

元宏方才那雷霆般的暴怒,那掷地有声的话语,如同惊雷炸响在冯诞耳边,震得他心神俱颤。那话语里蕴含的、远超君臣之谊的偏执与炽烈,沉甸甸地压在他的心头,带来一种前所未有的、近乎窒息的陌生感。使他不敢深想。

阁内死寂。唯有阁外风雪呼啸,夹杂着那两个被罚跪在雪地里的内侍断断续续、因寒冷和恐惧而变了调的哀嚎呻吟,更添几分凄厉。昏黄的油灯在穿堂风中顽强地摇曳着,将元宏的身影长长地投在斑驳的墙壁上,影子随着火光晃动,带着一种孤注一掷的决绝。

元宏急促地喘息着,胸腔剧烈起伏。刚才那番爆发,耗尽了这具十二岁身体的力气,也抽空了他强行凝聚起的、属于前世帝王的暴戾外壳。此刻,愤怒的潮水退去,留下的只有一片冰冷的、带着后怕的狼藉,以及被冯诞那惊愕忧虑的眼神刺中的、一丝狼狈的清醒。

他看到了冯诞眼中的陌生与沉重。那眼神像一盆冰水,浇熄了他心头失控的火焰,也让他悚然惊觉——方才的失态,太过了。那不是他重活一世应有的姿态。前世失去的锥心之痛,让他方寸大乱,几乎忘了眼前这个单薄苍白的少年,还不是那个与他并肩走过腥风血雨、心意相通的司徒冯诞。此刻的冯诞,聪慧敏感,却尚未经历生死磨砺,更未对他生出超越君臣的羁绊。自己那番近乎宣告占有、不顾后果的言辞,只会将他推得更远,甚至……引来不必要的猜疑和灾祸。

温水煮青蛙。元宏的指尖在宽袖的遮掩下,狠狠掐入掌心,尖锐的刺痛让他混乱的思绪瞬间清明。他需要时间,需要耐心,更需要……伪装。

“咳……”元宏低咳一声,强行压下喉咙口的腥甜和翻涌的情绪。他缓缓直起身,方才那几乎要喷薄而出的暴戾与急切,如同潮水般迅速从他脸上褪去,只余下一片刻意维持的、属于少年帝王的矜持与凝重。他不再紧抓着冯诞的手,而是将目光转向门口,声音恢复了帝王的沉稳,却刻意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与忧虑。

“王遇!”他扬声唤道,声音不大,却足以穿透风雪。

一直如同鹌鹑般缩在门边阴影里的内侍总管王遇,连滚爬爬地扑到门槛前跪下,声音抖得不成样子:“奴……奴婢在!”

“去太医院,”元宏的声音清晰而冷静,带着不容置疑的命令口吻,“宣当值太医令,即刻前来。就说……朕心绪不宁,夜不能寐,需请脉安神。”他顿了顿,目光扫过裹在大氅里依旧微微颤抖的冯诞,补充道,“另,取上好的参汤和驱寒药材来。要快。”

“诺!奴婢遵旨!这就去!这就去!”王遇如蒙大赦,几乎是手脚并用地爬起来,转身就冲进了风雪里,连滚带爬地消失在黑暗中。他知道,皇帝这是要借自己“心绪不宁”之名,为司徒公求医问药!这是违逆太后!但他更知道,若不照办,方才那两个在雪地里哀嚎的内侍就是他的下场!他别无选择。

吩咐完王遇,元宏才重新将目光落回冯诞身上。那眼神里依旧带着关切,却已收敛了所有的锋芒与炽烈,变得如同深潭般沉静,甚至还刻意染上了一层属于少年人的、恰到好处的忧虑与自责。

“思政,”他走近一步,声音放得很轻,带着安抚的意味,目光落在冯诞额头那片刺目的青紫上,眉头微蹙,“疼得厉害么?”他伸出手,指尖似乎想触碰那片淤伤,却在即将触及的瞬间,又克制地收了回来,只虚虚地悬在半空,带着一种小心翼翼的尊重。

冯诞看着他这瞬间的转变,心中的惊涛骇浪并未平息,反而更加汹涌。眼前这个小皇帝,仿佛戴上了一张无形的面具,方才那焚尽一切的烈焰被深深藏起,只余下沉静的潭水。这变化太快,太突兀,反而让他更加警惕。他垂下眼睫,避开元宏那看似温和却深不见底的目光,声音因寒冷和虚弱而低哑:“谢陛下垂询,臣……无碍。只是陛下……”他抬起眼,眸中的忧虑几乎要溢出来,“您违抗太后懿旨,深夜至此,若被太后知晓……”

“朕自有分寸。”元宏打断他,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意味。他走到榻边,并未坐下,而是弯腰,极其自然地替冯诞掖了掖大氅的领口,动作细致,指尖偶尔擦过冯诞冰冷的颈侧皮肤,带来一丝微不可察的战栗。元宏仿佛浑然未觉,语气带着一丝少年人特有的、故作轻松的安抚,“朕方才……是急了些。见你如此,朕心中不安。太后那边,朕自有应对之策。眼下最要紧的,是你的身子。”

他直起身,目光环顾这冰冷死寂的静思阁,眉头紧锁,带着一种恰到好处的帝王忧思:“此地阴寒刺骨,实非养病之所。待太医看过,参汤用下,驱散寒气,朕再……”他话未说完,目光落在冯诞冻得微微发青的唇上,声音顿住,随即转身走到门口。

阁外风雪依旧。那两个被罚跪在雪地里的内侍,早已冻得声音微弱,身体蜷缩着,在厚厚的积雪中瑟瑟发抖,几乎成了两个雪人。元宏冷眼扫过,并未有丝毫怜悯。他对着风雪中侍立的其他几个噤若寒蝉的内侍沉声道:“去寻些炭来,生个火盆。动作轻些,莫要惊动旁人。”

那几个内侍面面相觑,脸上皆露出为难之色。静思阁内生火?这同样是违抗太后旨意!但看着皇帝那平静无波却隐含雷霆的眼神,无人敢说一个“不”字,只得硬着头皮应下,匆匆消失在风雪中。

很快,一小盆烧得并不算旺的炭火被小心翼翼地端了进来,放在离木榻稍远的地上。微弱的红光跳跃着,驱散了一小片黑暗,也带来一丝稀薄的暖意。虽然对于这偌大冰窟般的静思阁而言,杯水车薪,但聊胜于无。

元宏亲自拨弄了一下炭火,让火苗稍旺了些。暖红的火光映在他尚且稚嫩却已显坚毅的侧脸上,明暗不定。他沉默地守着那盆小小的炭火,如同守着黑暗中唯一的希望。阁内只剩下木炭燃烧时细微的噼啪声,和冯诞因寒冷虚弱而略显急促的呼吸声。

时间在寒冷与等待中缓慢流淌。冯诞裹在温暖的玄狐大氅里,身体渐渐找回了一丝知觉,但心头的寒意和疑虑却丝毫未减。他闭着眼,长长的睫毛在苍白的脸颊上投下淡淡的阴影,似乎在假寐,实则心潮翻涌。元宏方才的爆发与此刻的沉静,如同冰火两重天,在他脑海中反复交织。那番不顾一切的宣言犹在耳畔,而此刻少年帝王沉默拨弄炭火的侧影,又显得如此专注,甚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脆弱。

他究竟是谁?还是那个他熟悉的、需要他辅佐引导的小皇帝吗?冯诞的心,如同被投入深潭的石子,沉甸甸地向下坠去。

不知过了多久,门外终于传来一阵刻意压低的脚步声和车轮碾过积雪的轻响。

王遇回来了,身后跟着一个须发皆白、提着沉重药箱的老者,正是当值的太医令。老者身后还有两个小内侍,合力抬着一个冒着热气的食盒,浓烈的参汤药香瞬间冲淡了阁内的阴寒腐朽之气。

“陛下,太医令到了,参汤和药材也取来了。”王遇气喘吁吁地禀报,额上还带着未化的雪梨。

太医令一眼看到阁内的景象——冰冷的静室,唯一的木榻上裹着玄色大氅的少年,还有那盆小小的炭火,以及负手立于炭火旁、面色沉静的皇帝——饶是见惯风浪,心中也不由得一凛。他连忙躬身行礼:“老臣参见陛下。”

“免礼。”元宏转过身,脸上已恢复了惯常的平静,甚至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焦虑,“劳烦太医令,快为冯卿看看。他额头有伤,又受了寒气,朕甚是忧心。”他指了指榻上的冯诞,语气自然,仿佛出现在这禁地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太医令不敢多问,连忙应诺,提着药箱快步走到榻前。他先是仔细查看了冯诞额头的淤青,又小心地请冯诞伸出手腕诊脉。指尖搭上那冰冷微弱的脉搏,太医令的眉头越皱越紧。

“如何?”元宏的声音适时响起,带着关切。

“回陛下,”太医令收回手,面色凝重,“司徒公子额头受创,虽未伤及颅骨,但气血淤滞,需以药酒揉散,辅以针灸通络。更棘手的是风寒入体,脉象浮紧,寒气深重,已有内侵之兆!若不能及时驱寒固本,恐伤及肺腑,落下病根!”他顿了顿,看了一眼这冰冷的环境,忧心忡忡道,“此地阴寒,实不利于养病驱寒啊陛下!”

元宏的脸色随着太医令的话,一点点沉了下去,眼神深处掠过一丝难以掩饰的痛楚。他沉默片刻,才缓缓道:“先用药。参汤呢?服侍公子用下。”他的声音依旧平稳,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沉重。

小内侍立刻上前,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