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典言情 > 寒门状元:我的大脑通古今 毒酒飘香

第105章 芸娘心意,默默守护

小说:

寒门状元:我的大脑通古今

作者:

毒酒飘香

分类:

古典言情


王雪茹那封“杀气腾腾”的信带来的笑意还未从嘴角完全消散,
苏惟山第三次叩响了房门。
这次,他的神情却与先前两次截然不同,
没了那份挤眉弄眼的促狭,
反而带着一种难得的郑重和温和。
“瑾哥儿,”
他声音放得轻缓,
手里捧着一个半旧不新的蓝布包袱,
包袱皮洗得有些发白,
却干干净净。
“陈婶…就是书铺陈家婶子,
托人从沭阳捎东西来了。”
陈芸娘?
苏惟瑾微微一怔。
自他离开沭阳,
与芸娘一家的联系最少。
那个总是低眉顺眼、
温柔怯懦的邻家女孩,会给他捎来什么?
“拿进来吧。”
苏惟山将那个蓝布包袱轻轻放在书案上,
动作小心,仿佛里面是什么易碎的珍宝。
他顿了顿,补充道:
“捎东西的人说,芸娘姑娘叮嘱了,
不是什么值钱东西,
就是些…家常物件,让您别嫌弃。”
苏惟瑾点点头,示意知道了。
苏惟山便安静地退了出去,轻轻带上门。
房间内安静下来。
苏惟瑾的目光落在那蓝布包袱上。
包袱打得十分仔细,方方正正,
边角都捏得服帖,
系扣处也是一个规整的活结,
一拉就开,显是打包的人费了心思。
他解开结,展开蓝布。
里面并无书信在最上面,
只有几层软软的、
干净的粗麻布垫着,
保护着里面的东西。
掀开麻布,最先映入眼帘的,
是一双崭新的布鞋。
千层底,黑布面,
针脚密密麻麻,纳得极其扎实硬挺,
鞋底边缘修剪得整整齐齐。
鞋面是普通的青布,
但鞋口处却细心地滚了一道深蓝色的布边,
让整双鞋显得朴素而不粗糙,沉稳而内敛。
拿起鞋,入手沉甸甸的,
蕴含着制作者无数的心血与时间。
鞋膛里似乎还塞着东西。
苏惟瑾伸手探去,
摸出一个小小油纸包,
打开,是几块烘得焦黄的芝麻麦饼,
散发着熟悉的、带着烟火气的香味。
油纸包下面,才是一封折得小小的信笺。
信纸是最便宜的那种黄麻纸,
字迹却十分工整清秀,
一笔一划,写得极其认真,
能看出书写者的紧张和郑重:
“苏相公敬启:闻相公高中解元,阖家欣喜。
金陵路远,未知水土是否相服?
近日天寒,闻北地风大,望相公珍重添衣。
饮食亦需留意,勿贪生冷,
街市之物,恐不洁净,宜择热食……”
开篇便是细细密密的叮嘱,
事无巨细,仿佛他不是去赶考扬名,
而是出远门的孩子。
没有华丽的辞藻,
只有最朴实无华的关切,
围绕着最寻常的衣食住行,
却透着一股熨帖人心的温暖。
信中絮絮说着沭阳的近况,
多是家长里短:
“……家中一切安好,
父母身体尚健,相公勿念。
铺子里生意近来颇好,
多有士子前来,
问及相公旧日所阅之书,
竟也带卖了些出去……
西街口李阿婆家添了孙儿……
前日下雨,七叔公宅子漏雨,已请人补葺了……”
她好像在努力找些话来说,
将故乡的点滴变化,透过笔墨,
一点点传递给他,
只为让他感觉不那么遥远。
通篇没有一句提及她自己,
没有诉苦,没有表功,
只在信纸最末尾,用更小的字,怯怯地添了一句:
“……抽空纳了双鞋,针线粗陋,
恐不入相公眼。
麦饼是今早新烙的,
不知路上是否碎了……
万望相公保重身体。”
信到此戛然而止。
没有落款。
苏惟瑾拿着信,久久无言。
他能想象出那样的画面:
在书铺后院那间光线昏暗的小屋里,
芸娘就着昏黄的油灯,
一针一线地纳着厚厚的鞋底,
针尖无数次穿透布层,
发出细微的“嗤嗤”声,
手指或许被勒出了红痕,
甚至磨出了薄茧。
她一边纳着,一边想着远方的人,
想着金陵的风是否太冷,饭是否吃得惯。
那几块麦饼,
想必是她天不亮就起来,
和面、撒芝麻、仔细烘烤,
再用油纸小心包好,
只为让他尝一口家乡的味道。
这封信,这双鞋,这几块饼,
没有赵文萱的诗才风流,
没有王雪茹的豪气干云,
却重逾千斤。
它们承载着最底层、最质朴、
却也是最深沉的一份情意。
这是一种默默的、
几乎不带任何奢求的守护和付出,
如同春雨,润物无声。
苏惟瑾的心口,
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
酸酸涩涩,又暖暖涨涨。
他穿越而来,历经世态炎凉,
习惯了算计与谋划,
此刻却被这份纯粹的、
小心翼翼的关怀深深触动。
他拿起那双布鞋,
端详着那密实的针脚,
忽然注意到,在鞋帮内侧一个极不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