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典言情 > 在北宋给苏轼当儿子 枕月听云

44. 第 44 章

小说:

在北宋给苏轼当儿子

作者:

枕月听云

分类:

古典言情

广式月饼做好后要放置两三天,待饼皮回油后再食用口感最好。苏过提前就带着钟婶等人做好了,已经进入最佳赏味期。

中秋当天一大早,苏过就开始动员全家一起做月饼,还有苏式月饼和冰皮月饼要做呢。这种团圆的日子,当然一家人都要整整齐齐啦。

皮和馅料苏过都已经备好了,大家包好就可以,苏过会亲自盯着火候烤制。形状不标准也关系,重在参与。

冰皮月饼倒不用烤制,本身冰皮就是用糯米粉、粘米粉和小麦淀粉加上牛奶与糖蒸制而成,包好后直接就可以吃了。

当然最好是再冷藏一个时辰,咱们虽然没有冰箱,但有绵竹道士呀,搞个硝石制冰还是很简单的。

一边冷藏着,这边第一批苏式月饼也烤好了。

老苏已经等不及要尝一下跟他同名的月饼了。

虽然大家包的形状各异,但酥皮是苏过和钟婶亲手做的,这也就保证了成品味道差不到哪儿去。

一种白糖芝麻馅儿,一种鲜肉馅儿。

刚出锅的时候是最酥脆的,苏轼向来不怕烫,稍微吹了吹就往嘴里放,一口咬下去,酥的掉渣。

他拿的是白糖馅儿的,这会儿刚出锅,糖汁还是液体,烫的厉害,一下子把老苏的舌头烫了彻底,只能赶忙去拿冰冷敷一下,幸好正在冷藏冰皮月饼,冰块什么的都是现成的。

被烫到的老苏一下子老实下来,不敢再碰刚出炉的月饼,转而去尝早做好的广式月饼。

等一切搞定,大家也开始品尝劳动成果。

月饼肯定是要一边赏月一边吃更适合,但苏过安排了去夜市摆摊的活动。大家略填了填肚子就出发了。

等摆摊完毕再回来一起赏月吃月饼。

中秋在北宋已经是一个全民狂欢的节日,官府放假一天,百姓们也会放下平日里的劳作,富贵人家装饰房屋修高台,普通百姓也会去酒楼或别的高处占个位置,就为了更好的赏月。

在赏月前后,大家还会去夜市好好逛一逛。

摊贩们售卖各种小吃零食,精美饰品以及花灯。

这会儿虽然还没有月饼,但大家会做一种叫“小饼”的糕点,形如圆月,裹上酥油和麦芽糖做的馅料,可以说是古早版的月饼了。

还有桂花糕在这会儿也是热门食物,蟾宫折桂,十分应景。

夜市上十分热闹,大家也都很乐于在这一天好好玩乐,一扫最近几个月的颓丧与忙碌。

但最热闹的,还是西市一头一尾的两个抽奖摊位。

摊位看起来平平无奇,像是卖果子的摊位,摆着好多种点心,而且样子比较稀奇。

但放在最前面的是一个超大的箱子,也不售卖,每个路过的人都可以伸进箱子里抓一个纸团,上面写着各种吉祥话,若是抽中“月饼”两个字的纸团,就可以免费领一个叫“月饼”的点心。

其中一个摊子的摊主,竟然是东坡居士!

这可是黄州名人,大家的偶像,于是不管什么月饼不月饼的,口口相传,都愿意来这边抽个吉祥话,再看一看东坡居士。

本来苏过特意将家人们分为两个摊位,就是想分散客流的。

结果大家都想来苏轼的摊子上抽奖,倒弄的这边水泄不通。

幸好苏过早就预料到这种情况,早早跟府衙报备过,有安排一些衙役来这边维持秩序,毕竟之前立春送春牛时已经见证过了。

整体场面还在可控状态。

而且大家见偶像的热情过了后,有抽到月饼的百姓尝了下手里的点心,又是另一种惊喜了。

月饼种类有许多,抽中月饼的人,苏过都是让大家自己选择要哪一种的。但大家也没有吃过这种东西,于是只能根据描述,甜咸还有口感来选择喜欢的口味。

广式月饼已经回油到最好的状态,一口咬下去油润柔软,裹着甜甜的豆沙馅儿,十分美味。还有的一口咬下去,里面竟然有半个咸蛋黄,很好的中和了饼皮的油腻,又是另一种惊喜了。

喜欢酥脆口感选了苏式月饼的,因为苏过油酥调的好,而且送过来前一直有在保温,保持着酥脆的状态。一口咬下去还能掉渣,里面糖汁已经处于半凝结状态,让平日里少能吃到糖的百姓们十分惊喜。还有鲜肉月饼,这真是过年才能有的待遇。

另外一款冰皮月饼就看起来十分精致了,吃起来冰凉又软糯,口感十分不错。

大家选到不同月饼的,都在互相交流味道口感,很遗憾不能每样尝一个。

可惜每人只能抽一次,有那浑水摸鱼想要再次排队抽奖的,都会被火眼金睛的苏家小郎认出来。

有钱又嘴馋的,就会找那运气好抽到的人买来尝一尝,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不得不说,这个活动还是让大家觉得又有趣又实惠的。

一开始苏过还想做成套圈形式来着,更加有互动好玩,但经老苏提醒,这种叫关扑,是官府禁止的赌博类活动来着,只有每年元旦、寒食节和冬至才能在指定地点开放。

虽然苏过没准备收钱,但毕竟玩法类似,苏轼又作为公众人物,还是不要踩这种灰色地带比较好。

借着老苏的人气,摊子上的月饼很快被抽完。几人又去另一处苏大哥和苏二哥的摊位上帮忙主持完整个活动。一家人收摊,准备回家赏月,过中秋。

家里人自己吃的月饼是早就留出来的,甚至为了保证口感,苏式月饼还是刚烤出不久的一批。

出门前,苏过让钟婶算着时间将螃蟹蒸上,待众人回家后,便可以一边赏月一边吃蟹,连平日里在店里忙碌的王朝云都回家一起赏月,可以说十分团圆了。

中秋左右的螃蟹正是肥美的时候,尤其是母蟹,蟹黄饱满,肉质细腻。

配上姜末与陈醋,将螃蟹慢慢剥开,一点点拆出蟹肉,可以说是又有意思又好吃。

苏轼是出了名的螃蟹爱好者,还曾经写出“不到庐山辜负目,不食螃蟹辜负腹。”这种话,简直是吃货本货。

不止老苏爱吃螃蟹,北宋的文人士大夫都爱吃,还经常把螃蟹吃出了花。

仁宗小的时候就十分喜欢螃蟹,还吃过量,都头晕便秘了。刘太后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