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修真 > 穿越大明之朕有帝国时代系统 墨云凡

第413章 布武全国

小说:

穿越大明之朕有帝国时代系统

作者:

墨云凡

分类:

玄幻修真


对于江南的那帮士绅异动,朱由校其实没太放在心上。自从上次想通之后,他整个人都透着一股豁然开朗的从容。
若有人真敢逆势而为,他不介意行“物理清君侧”之实,凭手中铁骑重定山河。
而在朝堂之上,经各方势力角逐平衡,御前参谋司的首批成员名单终于定了下来,呈递至朱由校面前请批。
名单之上,分别是兵部尚书熊廷弼;都察院左都御史顾昭;户部尚书毕自严;勋贵代表则毫无悬念,由德高望重的英国公张维贤出任。
余下六人,皆是从天枢、天策两军及禁卫军中抽调的百战老将,或者各军参谋司的偏将,个个身经百战、功勋卓著。
这十人班子文武相济、权责分明,其中系统出身的参谋更逾半数,便于朱由校借此牢牢掌控全**政。
为昭示对这个新机构的重视,他特旨于武英殿内辟出专属衙署,使其与内阁所在的文渊阁遥相呼应。
此举既明确定位了参谋司“军机中枢”之责,亦暗含制衡文官、强化皇权之深意,向朝野清晰传递出“文武并重、军政合一”的革新信号。
乾清殿内,朱由校端坐御座,目光扫过阶下肃立的几位禁军主将,他们皆是即将分赴各方的大都督人选。
“军队整编之事,进展如何?”他开口问道,
“回陛下!”战功最为显赫的韩雄飞应声出列,双手抱拳,声如洪钟,
“禁军都督府所辖各军整编均已就绪,按帝国都督府既定部署,各军将分赴预定辖区,全权负责当地都督府的后续整编、卫所接管及驻防事宜!”
言罢,他躬身将一份详尽的调防文书呈递御前。
朱由校接过文书,目光快速扫过:
东军都督府,驻地南京,都督崔旭东,下辖禁卫军第一军、第六军,直指东南诸省,整顿地方。
西军都督府,驻地西安,都督韩雄飞,下辖禁卫军第二军、第七军,负责镇守西北,稳固边镇,开拓西域疆土;
南军都督府,驻地云南,都督王忠义,下辖禁卫军第三军、第九军,负责经略西南,震慑土司,打通南亚通道;
北军都督府,驻地沈阳,都督孙武强,下辖禁卫军第五军、第八军,负责戍守辽东,北征草原;
原天威军改组的禁卫军第四军,则是划归远东都督府调遣,专司远东疆土开辟;
而新训练组建的禁卫军第十军,留驻京城,专任京畿卫戍。
至于说什么一个军驻守京畿不够,朱由校只能说,南海子的系统兵营就没有停止过训练的步伐,只是慢慢投入,以六个月一个军的速度训练,直至十二个军满编。
朱由校简单的览阅了一下,这套方案乃是御前参谋司与诸位统兵大将反复推敲后得出的最佳结果,他自然不会犯那种外行指教内行的错误。
“事不宜迟,”朱由校放下文书,语气不容置疑,“尔等即刻准整顿军队,持节出发,奔赴任所。”
“到达各地之后,首要之务便是将新军制的架子搭起来,全面接管各地卫所。无须畏首畏尾,不必惧流血伤人,凡有抗命不遵、阻挠军改者,无论其身份为何,军法无情,立斩不赦!”
不过考虑到有些地方的军户生计确实艰难,他话锋一转,补充道:“当然,也要懂得因地制宜,灵活处置。”
“像是九边重镇要地,可将原有卫所中的优质兵员筛选出来,另行组建后备军,屯田军,以固边防,以安军心,使其能够养家糊口。还有那运河两岸的漕军……”
提到此处,朱由校眼中闪过一丝锐利,“愿意继续吃兵粮的,就按照新卫所的架构组织起来,作为建设卫所。朕不缺粮食,更不缺活路给他们。
“大明百废待兴,日后朕要大兴土木,修筑城池、铺设铁路……有太多工程需要人力。要将这天下闲置的、困顿的人力,都调动起来,正好为国所用!”
“具体事宜,让御前参谋司拿个章程出来!”
朱由校之前一直不理解,为什么明清两代,明明已经有海船可用,特别是大明造船业那么发达,但是漕运依旧没有被禁止。
表面上是因运河关乎粮道,国家命脉,实则背后是庞大的利益纠葛与惊人的效率低下。
就以漕粮运输为例,其损耗之大,堪称触目惊心。曾有奏报详细陈述,从江南起运一万石粮米,经过漫长的运河转运,层层盘剥、水火之厄、仓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