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几天,对苏溟舟来说,是一种公开处刑般的煎熬。
台风“海葵”的有惊无险,成了全城狂欢的背景板。电视里,专家们正襟危坐,复盘着本次防台工作的“伟大胜利”,称其为“城市应急管理体系的一次完美演练”。社交媒体上,人们则忙着嘲笑那些在台风前抢购矿泉水和泡面的“傻子”,各种恶搞的段子层出不穷。
苏溟舟不敢出门,也不敢看手机。他把自己关在那间堆满了“破烂”的出租屋里,像一只受伤的鸵鸟,试图将脑袋埋进沙子里,以逃避整个世界的嘲笑。他甚至不敢去想那张已经只剩下两位数的银行卡余额,不敢去面对父母下一次打来电话时的询问。
他错了。错得离谱,错得可笑。
那个“潮汐信标”,要么是个技术高超的骗子,要么就是个和他一样,活在自己幻想世界里的疯子。而他,就是那个被疯子轻易蛊惑,最大的傻瓜。
“叮铃铃——”刺耳的手机铃声,打破了房间里的死寂。
是码头的老板。
苏溟舟犹豫了很久,最终还是划开了接听键。
“喂,小苏啊!这两天死哪儿去啦?电话也打不通!”老板的大嗓门从听筒里传来,带着一股不耐烦,“台风过去了,江面上全是上游冲下来的垃圾,都快把航道堵了!人手不够,你赶紧给我过来加班!三倍工资!”
三倍工资。
这四个字,像一把钥匙,精准地**了苏溟舟窘迫的现实。他已经没有资格再消沉下去了,他需要钱,需要把那些因为自己的愚蠢而挥霍掉的钱,一分一分地挣回来。
“……好,我马上到。”他沙哑地回答。
当苏溟舟再次站在“求索号”上时,江面上的景象让他倒吸了一口凉气。台风虽然没有对城市造成结构性的破坏,但它带来的狂风和上游的暴雨,却将数不清的垃圾和杂物都冲进了黄浦江。江水浑浊不堪,水面上漂浮着厚厚的一层,塑料瓶、泡沫箱、烂木头、甚至还有几具被淹死的家畜尸体,散发着阵阵恶臭。
“愣着干嘛!赶紧干活!”老板在岸上不耐烦地催促着。
苏溟舟默默地拿起长长的网兜,开始了他**而劳累的工作。他机械地挥动着手臂,将那些散发着恶臭的垃圾一网一网地捞进船尾的塑料桶里。阳光炙烤着他的后背,汗水混杂着江水的腥臭味,让他几欲作呕。
如果喜欢本书请记得和好友讨论本书精彩情节,才有更多收获哦
周围其他的环卫船也在忙碌着。工友们一边干活一边大声地开着玩笑。
“哎我说老李台风前你不是还抢了两箱蜡烛吗?停电了没?”
“停个屁!就闪了两下电就来了!白买了!”
“哈哈哈你那算啥!我老婆还非让我把家里的水缸都接满了水说是要发大水笑死我了!”
这些笑声像一根根无形的针扎在苏溟舟的耳朵里。他低着头一言不发只是更用力地划动着船桨仿佛想把这些嘲笑声都甩在身后。他那艘被他精心保养、寄予厚望的“求索号”此刻在他眼中也成了一个巨大的笑话。他甚至不敢去看船舷上那些被他亲手钻出来准备用来固定防水布的U形环。
一连三天苏溟舟都像个机器人一样天不亮就出门直到天黑才拖着一身疲惫和恶臭回到出租屋。他吃最便宜的盒饭累了就倒头大睡不给自己任何胡思乱想的时间。他只想尽快挣到钱然后把那些堆在房间里的“生存装备”都处理掉或许可以在二手网站上便宜卖了能回一点本是一点。
这天中午他实在累得不行便将船划到一个僻静的桥墩下靠着船舷休息。他拿出手机习惯性地想刷刷短视频麻痹一下自己。可就在他打开新闻客户端的瞬间一条被置顶字体加粗的国际新闻标题像一把烧红的烙铁狠狠地烫在了他的眼球上。
【路透社快讯:南极思韦茨冰川东部冰架发生断裂科学家称其正进入“不可逆转的崩塌阶段”!】
苏溟舟的大脑“嗡”的一声一片空白。
思韦茨冰川!
这个名字他再熟悉不过了!在他的“方舟计划”里有一个专门的文件夹就叫“全球冰盖动态”而思韦茨冰川这个被称为“末日冰川”的地球上最危险的冰川被他用红色的感叹号置顶标注。因为科学家们早就预测过一旦它彻底崩塌释放出的水量足以让全球海平面上涨超过半米!
这和台风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的概念!台风是天气是暂时的;而冰川崩塌是气候是永久性不可逆转的改变!
他的手开始不受控制地颤抖起来。他疯狂地在网上搜索相关的新闻。很快来自世界各大通讯社、科研机构的报道如潮水般涌来。
“米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确认通过卫星雷达干涉测量法(InSAR)发现思韦茨冰川接地线正在以每年数
你身边有不少朋友还没看到本章呢,快去给他们剧透吧
公里的惊人速度后退!”
“瑛国南极调查局发布紧急声明:冰架的崩塌将导致冰川主体失去支撑未来五年内冰川的流失速度可能会增加五倍以上!”
“《自然》杂志最新论文:温暖的深海洋流正在从下方侵蚀冰川底部其融化速度远超预期。我们可能已经越过了临界点。”
每一篇报道都像一把重锤狠狠地砸在他的心上。这些报道里没有煽情的词汇只有冰冷的数据、专业的术语和科学家们在字里行间透出深深的忧虑。
他幡然醒悟!
“潮汐信标”没有错!他只是……算错了题!
他预测到了海洋的异常增温预测到了巨大的能量**但他错误地判断了这股能量的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