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典言情 > [三国]许都带货大师 陆玖堂

6. 药熏竹器

小说:

[三国]许都带货大师

作者:

陆玖堂

分类:

古典言情

时间回到建安二年的正月,许都正沉浸在年节余韵、新都初立以及兴兵南征交织的微妙氛围中,郭宅更是因郭嘉的病添上一抹愁云。

原本这两年稍有起色,耐不住年前郭嘉因事务繁琐殚精竭虑,加上冬日寒邪侵袭,早年在皖城落下的喉肺病根,又骤然复发。

起初只是低咳畏寒,邓结依例熬煮汤药。

不想年关刚过,病情急转直下,突发高烧,咳中带血,气息急促,整个人昏昏沉沉躺在榻上,更难动弹,校事府的公务也只能暂时搁置。

曹操定好南征张绣带他同去,后来无奈只能将他留在许都内。

临行前郭嘉再三握着曹操的手叮嘱“那贾文和不可信”,饶是自己咳得天昏地暗,凄然目送主公远去。

邓结宽慰他“莫忧心曹公明断,先养好自己再说”,可她自己又心疼得紧。

这症候她可太熟悉了。

初平四年上元节,袁术命陈瑀联合山越偷袭居巢粮仓,他为救急被毒烟二次中伤,正是拖着这般病体,与她兄妹二人日夜兼程赶到谯县寻医。

当年华佗便断言他这病深入肺腑,难以根治,只可静心休养。甚至那会华佗与他们支会过,为解淤毒而下猛药,在二者清除前难有子嗣。尚未出阁的邓结毅然决定留下陪他,自己想法拜师,郭嘉安心养病。

所幸半年后邓结从师父那习得“药气熏蒸之法”,加上自己反复试验改良,配合施灸汤药,才让他得以趋于平稳。

此法需以特定药材置于特制熏器之上,下燃文火,上通凉水,令药气蒸腾而不伤,吸入肺腑。

当年的器械早是华佗备好的铜熏炉,别处莫说寻,便是见也未曾见过。好在那原理邓结一直熟稔于心,自己就地取材,搭个简易装置倒是不难。

郭嘉不乐意自己一人在房内闷着,非要邓结扶他在前院看她忙活。

邓结知他最恶被单独丢房里,却又怕他受寒,给他盖裘衣、燃暖炉,安排妥当才去忙碌。

她从家中掏来闲置的陶甑,又去后院寻找合适大小的竹节,粗的劈成竹片烧弯打磨成盖,在上面钻洞;细的将其掏空洗净,插入洞中作管;最后为保吸入效率,她将帛布缝成面罩与竹管相连。

待器械准备妥当,她着手调配药草,将组合好的陶甑架在炉火上,在吸入端的竹管通过凉水过滤,以防药气烫伤郭嘉。

为了观察他情况,郭嘉便躺在卧室面朝前院的檐下熏吸药气,邓结自己则在前院忙药圃和调配之事。

邓结全心全意照料郭嘉,连这个月的义诊也顾不上了,让阿榆去集市挂了个木牌告假。

然而附近一位相熟的街坊老妪知道邓结住处,家中本有难处,又逢娃娃急病,情急之下还是带着孩子寻到郭宅来。

“夫人行行好,我这孙儿烧得滚烫,吐泻不止,实在是难有余钱求药……”

邓结闻声出来,将二人请进院内仔细看诊。

邓结正给孩子问诊调药,那老妪见郭嘉靠着软榻,旁边放个组装器械,很是好奇,便上前多瞧了两眼。郭嘉虽然双眼紧闭,面色苍白,但显然被药气熏蒸得舒服。

“咦?这是什么?”她忍不住询问,被急切赶来的槐娘止住要触碰的手。

“此乃药熏陶器,”槐娘满不开心地要把老妪往回赶,“祭酒肺痨,你可离远些!”

“哦……这是药熏?”老妪被赶走两步还不舍回望,“我听闻药熏多是拿药撒在炭火上干烧,这种倒是头回见。”

“那是当然,这可是夫人亲自做的,依着祭酒病情改造,自然找不见第二只。”槐娘嘟囔着让老妪别再多事。

老妪走后邓结嗔怪槐娘不该无礼,槐娘则好心提醒她:“夫人莫要忘了,你现在的举动都被人瞧着呢。”

邓结“呜”的一声,想到后院的蜂箱还得好好护着呢,还是得低调些好。

然而真是怕什么来什么。

老妪走后没多久,又有人前来求诊,也不是什么大事,便非要进门来仔细询问。

这头还未诊完,那边又有人敲门,频率来的比在集市还高。

来者的兴致甚至不在病情,而在郭嘉的药熏器械上。

开始还打着瞧病的名义进院遮遮掩掩地偷瞄郭嘉,三三两两的窃窃私语,渐渐地人越来越多,胆子也越来越大,直直围着郭嘉对着那器械指指点点,啧啧称奇。

议论声嗡嗡作响,郭嘉本就病体沉重,被这么多人围观,如同看笼中珍兽,只觉得浑身不自在,尴尬又烦躁。

他紧闭着眼,眉头紧锁,呼吸都变得有些急促起来,不知是病痛加剧还是被气的。

邓结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一边要应付那些心思明显不在看病上的“求诊者”,一边还要分心照看郭嘉的情况。

她几次委婉地请众人离开,言明祭酒需要静养,但人们的好奇心一旦被勾起,岂是那么容易打发的?

更何况,祭酒夫人“巧手制奇器”的消息已经传开了,许多人就是专程来看热闹的。

终于,郭嘉忍无可忍,猛地睁开眼,眼神带着病中的虚弱和一丝冷意扫过众人,声音沙哑低沉:“扶我……回屋……” 终于在阿榆的搀扶下,步履蹒跚地躲进了内室,将那些探究的目光和嘈杂的声音隔绝在门外。

见郭嘉走了,众人也不装了,开始围着邓结问那药熏器械的事。

“夫人!祭酒大人这病,真的靠这玩意儿能好?”

“夫人教教我们罢,看着也不难?”

邓结被众人七嘴八舌地围着,头大如斗。

她只好长话短说,将就地取材的那套做法教给大伙,药材之事则让大家按情况找医师询问。

也许是大家看她做得轻巧,给了他们一种“我上我也行”的错觉。

于是这民间版药熏器械在许都底层百姓中流行开来。

毫无意外地,在此之后许都又刮起一阵刨竹之风,连带着陶器和帛布也都紧俏起来。

然而模仿者们制造出来的造型千奇百怪,还美其名曰是在夫人的基础上再改良,遑论私自配药,又引起一小阵混乱。

有人将竹管直接插在烧得滚烫的药罐上,没有冷水过滤,滚烫的药气直冲口鼻,使用者被烫得哇哇大叫,嘴唇起泡。

有的竹管接口不严,或者盖子没钻好孔,还非要依着古法药熏不置水,直接在陶器里头烧炭砸药,药气没多少,浓烟倒是弥漫了整个屋子,呛得人涕泪横流,熏得四壁焦黑,害得吸药的病人都差点背过气去。

一时间,许都城内因自制药熏引器械发的各种小事故层出不穷:烫伤的、呛着的、熏黑屋子的、甚至还有因面罩窒息被邻居救下的……

医馆里除了原本的病患,又多了不少“自学成才”的受害者。

事发至此,这些器具也渐渐被人遗弃,于是有好事者干脆在集市上组织起“奇器大赏”,比拼起造型创意来,反倒成了城内的一番民间娱兴项目。

随着时间推移,这事慢慢被人遗忘了是如何开启的,“奇器大赏”却一直保留下来成了每月固定节目。

就在“蜂波”一事结束后没半个月,颍水进入夏季汛期,加之连日暴雨,许都城内外低洼处积水成潭,久久不退。

潮湿闷热的空气滋养着无数蚊蝇虫豸,嗡嗡嘤嘤,令人心烦。

邓结将将解除蜂蛰专治,又发现许都隐隐出现时疫之兆:高烧不退、浑身酸疼、上吐下泻……症状蔓延之迅,且有集中爆发的趋势。

这些症状,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