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典言情 > 两京纪事 穷其枝叶

22. 衡山(二)

小说:

两京纪事

作者:

穷其枝叶

分类:

古典言情

徐回在马邑醒过来,床边立着两个医师,根据他在军营待过的经验,他们应该不是军医,也不像民间行医的大夫,行医手法训练有素,对待患者的方式带着一点上位者的傲慢,应该是皇家医师。

徐回问他们:“我阿姐呢?”

两个医师沉默寡言,根本不搭理他的话。

他们又照顾了他五天,等他能站起来自己走动,两个医师问他:“你要你的阿姐,还是要钱?”

徐回说:“要钱。”

“阿姐一定有了更好的去处,比跟着我安全,我能顾好自己就很好了,我要钱。”

两个医师给了他一袋钱,就骑马离开了。

徐回一路上偷偷摸摸跟着他们,来到了长安脚下,他当过斥候,有很强的反侦查能力,一路上都没被他们发现,但是他病体未愈,支撑这么久的长途跋涉已然是很艰难,晕倒在渭南县的路边。

有一个隐士经过,把他捡到了华山上,让门徒照顾他,直到他苏醒,身体恢复。

他给隐士钱,那位隐士不要,还视此为一种侮辱,徐回本该帮他做一些事情报答他的救命之恩,但他又实在着急去长安找徐直。

隐士习通老庄,善演《周易》,精通治国之道,洞悉人生哲理,见他举止不俗,还给了他一颗自己冶炼的丹药。

徐回走之前,跪下跟他说:“先生的大恩大德,回无以为报,他日有缘再见,回愿意倾尽所有,以效犬马之劳。”

后来他到了长安,四处打听,又找到徐挺的老友李随,李随听完他的描述悚然一惊,感慨万千道:“难怪,难怪。”

徐回站起来,抓住李随的双手,惊喜道:“李伯伯,你见到阿直了对吗?”

李随微微点头,“我在朱雀街见过她,她哭着说是被拐卖来的,我问了她的名字,她怎么也不肯回答。”

“长得像,”李随喃喃道:“长得真是太像了。”

“我又问她是哪里人。”

“她说是太原人,唐军和叛军正在争夺太原,我不疑有他,将她送出了长安。”

李随激动地粗喘,眼眸晶亮,“如果我能再问一问,如果我知道那是伯雅的女儿,我一定留下她,我为什么就没看出来呢?”

“她小的时候,我还抱过她。”

李随与徐回对视,双眼发红,“她不记得我了吗?小时候我抱过她的。”

“她没有认出我。”

徐回扶住李随,略有抱歉地跟他讲:“阿直并非不认你,她可能担心给你带来麻烦,亦或是,她害怕,我们在朔州经历了很多事情,经历了太多背叛,她太害怕去信任别人了。”

提起“信任”二字,李随哑口无言,他确实没有资格让徐直信任他,当年的徐挺也很信任他,可是他都做了什么事情。

李随一拍大腿站起来,咬牙说:“我去找她,我掘地三尺也要把她找回来。”

“阿回,你就在这里等我。”

徐回制止了他,“不必,李伯伯不用大费周章,我和阿直背负重罪,一旦被人发现,会给你带来很大的麻烦,你的前程,伯伯的家人,你筹谋得来的一切,都将因为受牵连而毁于旦夕之间。”

“只要知道她来过长安就够了,我自己去找她。”

李随道:“这怎么行,你怎么能跟我说这么见外的话,你们都是伯雅的孩子,也是我的孩子,伯雅遭人陷害,那时候我没帮到他,今日他的儿女来到我的身边,难道要我眼睁睁地看着吗?”

李随摇了摇头,“我没办法做到无动于衷。”

“我去找她。”

李随派出私家部曲去城外找徐直,他还打算调动禁军在长安城内外搜寻,但是私自调动禁军,一旦被发现就是谋逆大罪,于是他先让禁军去寻找,自己到陛下面前寻一个许可。

他跟李隆基说:“接到前方情报,另一路叛军已经抵达白水,容臣率领禁卫军先行去抵御,臣与魏王殿下两边合力,绝不让叛军靠近长安一步。”

李隆基躺在病床上,正手足无措,安史叛军来势汹汹,打的人措手不及,他也接到了这样的情报,正在御驾亲征还是弃城而逃之间犹豫不决,但无论是哪一个选择,他都不愿放弃抵御,不愿留下万世的骂名。

李隆基授予李随符节,让他带兵出征。

李随得来的消息是徐直根本没到商州,她是在蓝田附近消失不见的,他欣喜若狂,一边派出三百禁卫军找她,一边带着剩下的两千七百人冲进了白水的战场。

长安城是家亦是国,里面有他在意的人,长安城郊还有他多年未见的女儿,他马上就能见到她了,他们还不曾相认,他拼死也不能让叛军踏进长安一步,他不能容忍叛军去践踏自己最爱的人。

他拼命要为长安构建一个安全的屏障,他为了国家一往无前,他满怀希冀得到保护的人能善待他在意的一切,部曲却过来跟他说:“陛下刚把一个怀孕的宫女投入掖庭宫,她的名字就叫徐直。”

就在他得到消息的同一时刻,天子弃城西逃了。

长安的官员百姓是如何得知这一消息的呢?因为第二天坚持去上朝的官员,没有按时受到皇帝的召见,大家都疑惑不解,稍后城门一开,涌出来大批背着包袱的宫人,犹如洪水决堤。

唯独一个人逆流而上,在一众人里面显得格格不入,却也很快被吞没在人潮里。

徐回带着徐直无处可去,他又到华山上去寻找那位隐士,他知道这个帮过自己一次的人一定还会帮自己第二次,他实在走投无路。

门徒跟他说:“师父出门云游去了,不知所踪。”

天下大乱,他却出去云游,真是怪哉!不过这也的确像一位放荡不羁的隐士的作风。

徐回并没有气馁。

他看了看怀里昏迷的徐直,抬头眺望华山破晓的云海,金光灿灿的晨辉缭绕着仙山琼阁,置身其中的人犹如浮在云端。

他们可以说一无所有了,但是拥有了彼此就像无所不有,他抱着她轻快地下了山居。

他在心里默想:“总会有办法的,徐回。”

他们也在华山待了一段时间,离开那里之前,徐回在那位隐士的门下投递了一封信,没有姓名,只言说了自己的踪迹。

两年之后居然在茶陵收到他的回信,徐回真是大吃一惊,为这位隐士的做派,也为这一段山中岁月。

徐回惊觉,原来他们已经与外界隔绝那么久了,他心中暗喜,在外面战火连天的时候,他却跟最心爱的人在一起度过了如此平静的两年。

徐直疑惑地看着那两个骑着水牛戴着宽沿草帽的童子,在确认徐回的身份之后,他们递给徐回一封信,就一晃一晃地离开了,水牛虽然慢,他们消失得却好快。

她也感到惊讶,“谁给阿兄写的信?”

徐回拆开信跟她一起看,上面只有两个草体字:“衡山。”

徐回耐心地跟她解释:“是一个很有智慧的老先生,以前帮了我大忙。”

“我去长安找你,晕倒在路边,是他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