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荣手上的竹条“啪”的砸在了地上,这时他才注意到安蘅手臂上缠着的纱布。
“阿知姑娘,你手上这伤是为了采药才……”
安蘅打断了他:“这不是什么大事,被山上野草划的,一些小伤口。苍术我已经交给了刘叔,现在药材齐了,崔大哥你带着钱快去找刘叔吧,他就在家等你们呢。”
崔荣手抖得厉害,激动的说不出话。他朝安蘅狠狠点了两下头,跑进了房里去找唐秋。留下了安蘅和岁岁在院子里面面相觑。
岁岁想带着她进去找爹娘,被安蘅阻止了:“岁岁,你爹娘现在一定有很多话想说,咱们就在院子里玩,好不好?”
不多时,崔荣从房里走了出来,两眼微红,对着安蘅鞠了个躬,就抓着个布包往刘郎中家跑去。
安蘅心知唐秋心情肯定不平静,过了一会她才带着岁岁进了屋子。唐秋眼眶也红了,但精神气很足,看到安蘅进来,竟然直接对着她落了泪。
“阿知姑娘,你救了我一命,你是我的大恩人,我们真不知道该如何报答你……”
关于所谓的“恩情”如何报答,安蘅早有打算了。
崔荣直接抱着刘郎中这个小老头跑了进来。
安蘅看到刘郎中整个人像皱在了一起,没忍住笑出了声,得了刘郎中一记眼刀。
他理了衣服,摸了摸胡子,对着崔荣和唐秋说:“要借你们灶房一用。这个药方火候需准,药效才能发挥出来,如今只剩这些苍术,还是我亲自烧制来的安心。”
于是刘郎中就被崔荣带去了灶房,还叫上了安蘅去观摩。
灶房内,安蘅观察着刘郎中熬药的手法,旁边的崔荣看不懂,但也盯着那小炉子。
突然,崔荣掏出那个小布包,双手递给了安蘅:“阿知姑娘,刘大夫说这次的诊金交给你。药材是你一个人采的,还为此受了伤,你是我家的大恩人啊。”
安蘅看了一眼刘郎中,这小老头正老神在在地熬着药,一个眼神也不给她。
安蘅无言接过了小布包,却又直接放在了崔荣还未来得及收回的双手上,一脸别扭,仿佛有难言之隐:“崔大哥,苍术虽是我一个人采的,可这药汤我可熬不出来,你若要报答我,我就提个过分点的要求……”
话还没说完,崔荣急忙开口:“阿知姑娘,只要这事不是杀人放火,其他的我都全力帮你完成。”
安蘅闻言,朝崔荣摆了摆手:“崔大哥,我要留下来跟着刘叔学医术,你们也知道,我已经无父无母留在这里刚好,唯一不方便的,就是我在此处没有一个安身之所,所以我想麻烦崔大哥帮我一起,建个小屋。”这里留下的流民多,安蘅学医在这安个家会很便利。
崔荣闻言拍了拍胸脯,长舒一口气:“小事一桩,小事一桩。这些活我拿手,不出几日我定帮你做好!”
药熬好了,唐秋喝了药就休息了,刘郎中临走前对着崔荣嘱咐各种注意事项,并说未来三日都会来煎药,让他这几天别出远门,崔荣连连答应。
回去的路上,安蘅跟着刘郎中:“师傅,谢谢你了。”
刘郎中扭头冲着安蘅打趣:“我本意是让他把钱给你,当做我收徒的礼物,你倒好,用这点钱换了个劳力给你修屋子。”这小老头摸着胡子摇头,念叨着什么“世风日下”。
安蘅笑嘻嘻:“这不说明我聪明嘛,师傅您放心,我学医也一样聪明。”
……
几天后,安蘅的伤几乎好的差不多了,唐秋的身体也慢慢好起来了,崔荣就开始天天跑到刘郎中家旁边,给安蘅盖小屋。
不过五天时间,一间方方正正的小木屋就立在了刘郎中家旁边,连里面的家具也给打好了,安蘅新奇地看着这间未来很长时间要住的地方,真情实感的夸赞崔荣:“崔大哥,你这手太巧了,短短四五天居然造出间屋子。”崔荣很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
就这样,安蘅在这间小屋里住了下来,同时也开始了和刘郎中学习的日常。
安蘅发现刘郎中是一个心地非常善良的人,虽然总是摆着一副高傲姿态,摸着小胡子装模作样,可实际上很护犊子。
碰到一些路过睢江北的流民,即使对方没有钱买药材,也会尽己所能的去帮助对方。
用他自己的话说:“我也是流民来到此处,见过太多人因为无医可治而死,到处妻离子散,如今我安顿了下来,也有能力帮助这些人,只是一点诊金而已……阿知,我教你这些医术,不是让你凭着医术赚多少钱,我是希望你能够带着我这一身本事去救人。”
“我年纪不轻了,腿脚不好,身体不行。如今世道不太平,连绵的灾祸让无数人流离失所,阿知,你学完我这一身本事就离开这里,去别的地方。”
刘郎中能看出来安蘅有很重的心事,但他没有多问,一些不愿多想的过去就不必去了解,他只要明白自己这个徒弟怀有善心就足够了。
刘郎中对她的安排正中安蘅下怀,她本来也不会在这里待一辈子。
安蘅这段时间不仅学着医,也从县城借来不少书学习,了解了大夏历史,各个州府的位置和本朝的官制。也在出诊的过程中了解了不少周边发生的事。
就在安蘅学医的两年后,刘郎中那一身本事也已经被她学了个七七八八,刘郎中天天在安蘅耳边念叨她极具天赋,可惜他自己只是个小郎中,除了些基础常见的病药方,没有什么其他可交给她的。
不过对于安蘅来说,已经足够了,她从借到的书上学到了不少稀奇药草,加上刘郎中教授的内容,不论是自医还是医人都绰绰有余。
某日,她在为一个路过的商贩治疗风寒时,从他口中打听到了一些对她很有用的信息。
隔壁坤晋府清海县,有一位金长史,金洪林,本是京官,四年前从京城外放来到了清海县,这两年在漕运方面管理的很好。
长史,书上说一般是管理当地军事和漕运,是一个分量极重的官位,能从京官外放到这个官位,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