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悬疑推理 > 被囚三十年,重生后我踏碎皇城 夏至

第445章 大周皇后温令容,是何人?

小说:

被囚三十年,重生后我踏碎皇城

作者:

夏至

分类:

悬疑推理


大昭,金銮殿。

裴祈安端**,手中拿着萧玄策亲笔所书的国书,面色沉静。温令仪坐在珠帘之后,虽看不清神情,但微微前倾的身姿显露出她的关切。文武百官分列两侧,殿内气氛庄重。

裴祈安将国书内容简要陈述,无非是陈述大周内忧外患,乌兰郡叛乱虽平,但三十六郡尾大不掉之弊已深,恳请大昭看在姻亲之谊、唇亡齿寒之理,出兵助大周削藩平乱,永绝后患,并附上了详细的三十六郡兵力分布、地理要害以及萧玄策初步拟定的合作方略。

国书念毕,朝堂之上一片寂静。出兵他国,非同小可,即便对象是姻亲盟国。

户部尚书梁晓贤率先出列,面露难色:“陛下,皇后娘娘。助大周削藩,虽为巩固盟邦,然则动辄数十万大军远征,粮草辎重耗费巨大,且旷日持久,于我大昭国库恐是沉重负担。再者,深入大周境内作战,地形不熟,民心未附,风险难测啊。”

兵部尚书谭庸却持不同意见:“尚书大人所言虽有道理,但臣以为,此乃良机!大周内乱,西戎新败,其三十六郡看似势大,实则各怀鬼胎,难以齐心。我大昭兵锋正盛,尤其新式火器威力无穷,正可借此机会,以雷霆之势助大**定内患,既可彰显我大昭天威,巩固北方屏障,亦可借此练兵,检验新式战法于复杂地形之效用。且大周陛下承诺,战后愿开放边境五市,共享西境商路,长远来看,利大于弊!”

两位尚书各执一词,其他官员也纷纷发表意见,有支持的,有反对的,也有主张谨慎行事、有限度支援的。

就在争论不下之际,珠帘后,温令仪清越的声音响起:“众卿所言,皆有道理。然,本宫想问,大周皇后温令容,是何人?”

百官一怔。

温令仪缓缓道:“她不仅是本宫的嫡亲长姐,更是大周的国母!她在大宛皇城被围、逆贼逼宫之际,未曾退缩半步,以女子之身,横枪立马,血染宫墙,平定叛乱,稳住了大周半壁江山!此等胆识气魄,可敬可佩!如今,她与大周陛下、大周储君恳请相助,我大昭若因区区钱粮损耗、未知风险便畏缩不前,岂非寒了盟友之心?岂非辜负了长姐守护江山、等待援手的期盼?”

她话语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和对姐姐的维护,让殿内众臣动容。

裴祈安适时开口,声音沉稳有力:“皇后所言,亦是朕意。大周与大昭,唇齿相依,荣辱与共。助大周削藩,非仅为姻亲之谊,更为大昭北疆永固,为两国百姓长远安宁。此战,势在必行。”

皇帝皇后态度明确,主战派顿时占据上风。

就在这时,太子裴佑玺出列,撩袍跪地,声音清朗而坚定:“父皇,母后!儿臣裴佑玺,**挂帅,亲率大军北上,助大周削藩平乱,以定北疆!”

此言一出,满殿皆惊!

太子亲自挂帅远征?这可是前所未有之事!

“太子殿下!万万不可!”立刻有老臣反对,“殿下乃国之储君,身系社稷安危,岂可轻涉险地?沙场刀剑无眼,若有闪失,臣等万死难赎其咎!”

“请陛下、娘娘三思!”不少官员纷纷附议。

裴佑玺抬起头,目光扫过那些反对的臣子,最后看向珠帘后的母亲和龙椅上的父亲,沉声道:“父皇,母后,诸位大人!正因儿臣是储君,才更应知兵事,晓戎机!昔日宋孝义之事,让儿臣深知,朝堂之险不亚于战场。然,真正的砥柱中流,需文能安邦,武能定国!大周削藩,看似军事,实则是政/治、经济、军事多重手段并用之局,正是历练儿臣的绝佳时机!”

他顿了顿,语气更加恳切:“儿臣深知责任重大,定当谨小慎微,多听诸位将军意见,以稳为主。且有二舅父温慕阳在大周接应,他对大周局势了如指掌,可为臂助。再者,大昭新军、火器,亦需一场真正的战争来检验其威力和局限。儿臣愿亲赴前线,与将士同甘共苦,扬我国威,亦为父皇母后分忧,为大昭未来锤炼一根真正的擎天之柱!”

这一番话,有理有据,有情有义,既表明了决心,也考虑了周全,更展现了一位储君应有的担当和远见。

裴祈安看着儿子,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他知道,儿子已经长大了,羽翼渐丰,是时候让他去更广阔的天地翱翔了。他看向温令仪。

珠帘后,温令仪沉默了片刻。她当然担心儿子的安危,但她也明白,雏鹰不经历风雨,永远无法搏击长空。佑玺的考量,比她想象的还要深远。她轻轻点了点头。

裴祈安得到妻子的首肯,心中大定,朗声道:“太子心怀社稷,勇于任事,朕心甚慰!准奏!即日起,封太子裴佑玺为平北大元帅,总领征周事宜!枢密院、兵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