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悬疑推理 > 被囚三十年,重生后我踏碎皇城 夏至

第410章 哀荣

小说:

被囚三十年,重生后我踏碎皇城

作者:

夏至

分类:

悬疑推理


裴祈安吩咐随侍内官。连下两道圣旨:“镇国公温城,忠勇贯日,功勋卓著,今溘然长逝,朕心甚悲。辍朝三日,举国致哀。命礼部会同钦天监,郑重治丧,一应仪制,皆按最高规格,朕要亲自为老国公执绋送灵。”

第二道旨意:“镇国公夫人温沈氏,秉性贤淑,懿德昭彰,辅佐夫君,教养儿孙,功在社稷。今随夫仙去,贞烈可风,追封为‘贞慧夫人’,一切丧仪,与镇国公同。”

“奴才遵旨。”内官领命,匆匆而去。

旨意传出,京城震动。各级衙门迅速撤下红彩,换上素白。百姓们听闻老国公去世,亦自发在家门前悬挂白幡,以示哀悼。温城的名字,与大昭开国的历史紧密相连,他的离去,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渐渐落幕。

府内,温令仪在裴祈安的搀扶下缓缓起身,她深吸一口气,用袖子拭去脸上的泪痕,眼神逐渐恢复了往日的清明与坚毅。祖父将温家托付给她,她不能在此刻倒下。

她走进灵棚,缓缓跪下,郑重地磕了三个头。“祖父,您放心走吧。阿宁在此立誓,必不负您所托,守好温家,护好家人。”

裴明熙走到母亲身边,轻声唤道:“母后。”

她看到母亲虽然极力克制,但那微微颤抖的指尖和泛红的眼圈,泄露了她内心的汹涌。她伸出手,紧紧握住母亲的手,给予无声的支持。

温令仪回头看着女儿,又看了看围拢过来的儿子,目光最后落在裴祈安身上,轻声道:“我没事。祖父是高寿喜丧,我们要让他风风光光地走。”

接下来的日子,镇国公府一片素缟,吊唁者络绎不绝。文武百官、勋贵宗亲,乃至得到消息的各地封疆大吏,都派了人或亲自前来致祭。灵堂庄严肃穆,香火不绝,挽联祭幛堆积如山,诉说着温城一生的功绩与威望。

裴祈安与温令仪以子婿之礼,亲自在灵前守孝。裴佑玺、裴明熙、萧鼎、萧曦和温家同辈皆披麻戴孝,恪尽孝道。

汪亦安也从兵部告假,日夜守在公主府与镇国公府之间,协助处理丧仪杂事,陪伴在裴明熙身侧。

萧鼎与萧曦哭得最难过,他们都不敢想母后得知这样的消息会如何难过,为了替母后尽孝,二人尽力磕头守灵,只盼着能让母后好受一些。

停灵四十九日,等到了沈家来人后,钦天监择选了吉日吉时发引。

出殡那日,天色阴沉,细雨霏霏,仿佛天地同悲。送葬的队伍浩浩荡荡,绵延数里。裴祈安果然如旨意所言,亲自为温城执绋,走在队伍的最前方。皇帝为臣子执绋,在本朝乃是极高的荣宠,可见温城在裴祈安心中的地位。

太子裴佑玺、长公主裴明熙、驸马汪亦安、萧鼎、萧曦等皇室宗亲紧随其后。再后面是以温长安为首的温家子孙,皆扶棺痛哭。文武百官皆着素服,徒步相送。京城百姓自发**在街道两侧,默默垂首,目送这位老英雄走完人世间的最后一程。哀乐低回,纸钱漫天,场面宏大而悲壮。

温城被安葬在早已修建好的家族陵园,与温家的列祖列宗长眠在一起。墓碑之上,刻着他一生的功绩与荣耀。

丧礼结束后,镇国公府渐渐恢复了往日的秩序,但那份失去至亲的悲伤,却深深烙印在每个温家人心中,尤其是温令仪。

丧礼结束后,镇国公府渐渐恢复了往日的秩序,但那份失去至亲的悲伤,却深深烙印在每个温家人心中,尤其是温令仪。

回到宫中,温令仪消沉了几日。她常常独自坐在窗前,望着宫墙外镇国公府的方向,一坐就是大半日。

裴祈安知她心中郁结,除了默默陪伴,将更多政务揽到自己身上,让她得以安静休养。裴佑玺和裴明熙也时常入宫陪伴,带着小郡主茉儿。咿呀学语的孩童,纯净的笑脸,是抚慰伤痛最好的良药。

这一日,温令仪将裴佑玺叫到跟前。

“无染,你曾祖临终前,除了嘱托我照看温家,还提到了兵权之事。”温令仪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郑重,“他言道,温家权柄过重,非长久之计,当适时收敛,为国育才。”

裴佑玺神色一凛,正襟危坐:“母后,儿臣明白。外曾祖高瞻远瞩。”

“你明白就好。”温令仪看着他,“你二舅父年岁渐长,麾下漠北军权确实过大,可逐步交由年轻将领分担。你父皇与母后属意汪亦安,他虽年轻,但沉稳有谋,忠心可靠,是可造之材。此外,军中还有许多寒门出身的勇将,如薛霆、周悍等,皆需大力提拔。大昭的江山,不能只系于几家几姓之手,需广纳贤才,方能根基永固。”

裴佑玺认真听着,心中波澜起伏。他深知这是外曾祖和父皇母后在为他的未来铺路,在为大昭的长远计。权力的平衡与交接,是帝王术中最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