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道成的眼中,却再次闪过一抹异样的光彩。
他没有打断,示意陆宸继续。
“其二,设立登闻鼓与直通令。”
“百姓若遇官吏不法,超额征税,胡乱摊派,可赴县衙击鼓鸣冤。若县令不理,可赴府衙。若府衙不理,可持直通令,由朝廷驿站,一路护送至京,直达御前,上达天听!”
“凡举报属实者,不仅免其罪,更有重赏。而**之贪官污吏,一经查实,严惩不贷,绝不姑息!”
“臣婿知道,此二法,不敢说能将贪腐之风彻底根除,但至少能让地方官吏有所顾忌。”
他的回答,再次让洛道成感到意外。
这思路跳出了单纯加强监管的圈子,想到了借助民力和公开透明来约制,确实有点新意。
周铮更是心神剧震,半晌说不出话来。
这想法太大胆,太疯狂了!
自古民不与官斗,这陆宸,是要彻底颠覆这套规矩吗?
若是真这么干了,朝堂之上,只怕立刻就会掀起滔天巨浪。
天下所有的文官,都会视他为生死仇敌!
可……
周铮又不得不承认,这法子虽然激进,却也真的狠毒有效。
釜底抽薪,莫过于此。
沉默了一会,洛道成问出了最后一个问题。
“大炎如今看似海晏河清,实则内里早已是千疮百孔。”
“天灾人祸,边患不绝,官吏贪墨成风,国库日益吃紧……”
他每说一句,眼中的光芒便黯淡一分。
这些压在他心头,让他夜不能寐的重担,此刻,却对着一个年轻的驸马,缓缓道来。
他停下话语,转过头,目光灼灼地盯着陆宸。
“若让你纵观全局,你认为,眼下最该抓紧的是哪一件?”
这问题一出,连周遭的风似乎都停滞了。
陆宸勒着缰绳,马儿不安地刨了刨蹄子。
他知道,这是洛道成对他最关键的考校。
之前所有的回答,不过是术。
而现在,洛道成想看的,是他的道,是他对整个天下大局的认知。
这个问题,答得好,是定心丸。
答得不好,之前所有的铺垫,都将化为乌有,甚至会引来帝王的猜忌。
他垂下眼帘,认真思索了片刻,才重新抬起头,迎上洛道成那双探究的眼睛。
“回陛下,臣婿见识有限,不敢妄谈全局。”
“但以臣婿浅见,千头万绪,归根结底只在两件事上。”
“民生与财政。”
这两个词一出,洛道成和周铮的目光,同时微微一凝。
“百姓安定,能吃饱穿暖,则国之根基稳固。”
“国库充裕,钱粮丰足,则陛下无论行新政,还是御外敌,都有底气。”
“所以,臣婿以为,眼下最要紧的,一是休养生息。”
“陛下之前所行的抗旱、兴修水利、安置流民之策,都应持续下去,稳固农本,让天下百姓的饭碗里有饭,让各地的粮仓里有粮。”
“其二,便是开源节流。”
“开源,可适当鼓励工商业,疏通漕运,让货物与钱银流动起来,朝廷方能从中获利。”
“节流,则需整顿吏治,将那些无用的衙门,多余的花费,一一砍掉。”
他声音平稳,不疾不徐,却字字都敲在了关键之处。
“待民力渐渐恢复,国库慢慢充实,届时再去应对天灾,巩固边防,或是大刀阔斧地改革积弊,便有了根基。”
“否则,百姓疲敝,国库空虚,纵有千般良策,亦不过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难以施行。”
话音落下,周遭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只有马蹄踏在官道上的哒哒声,和远处旌旗被风吹动的猎猎声。
洛道成久久没有说话,只是怔怔地看着前方,眼神空茫,不知在想些什么。
周铮捻着胡须的手,彻底僵住了。
他张了张嘴,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民生,财政。
休养生息,开源节流。
这些道理,身为首辅,他何尝不懂。
可他从未想过,有人能将这盘散乱的棋局看得如此透彻,并且还给出了清晰的先后步骤。
先安内,后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