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悬疑推理 > 我在大夏当权臣 青埂峰下

第267章 星火初探

小说:

我在大夏当权臣

作者:

青埂峰下

分类:

悬疑推理


北疆猎杀小队的捷报与罗刹人气急败坏的**,如同投入水面的两块石头,激起的涟漪尚未完全平息,更深层的暗流已然开始涌动。
杨宗毅忠实地执行了朕“暂缓攻势,固守待机”的旨意。五支猎杀小队带着缴获与战功,秘密撤回朔州后方休整总结。北疆防线则全面进入最高戒备状态,哨塔林立,斥候四出,新运抵的“灵炁预警法阵”核心部件被优先安装在了几个关键隘口,其探测范围远超人力,能更早发现敌踪。
罗刹人的反应,比预想的更为迅速和诡异。大规模军队调动并未立即出现,但边境地区的“摩擦”性质却发生了变化。罗刹巡逻队变得更加精锐,装备也更加精良,他们不再轻易分散,行动更加谨慎,并且……开始有意识地捕捉落单的夏军斥候。同时,边境后方,罗刹控制区内,一些原本荒芜的区域,夜间时常有异常的能量波动和隐约的机械轰鸣声传来,通过“预警法阵”能模糊捕捉到,却无法探明具体情形。
“陛下,罗刹人像是在憋着什么坏水。”杨宗毅在最新的密奏中写道,“他们吃了亏,绝不会善罢甘休。老臣怀疑,他们要么在调集更强大的力量,要么……就在我们眼皮底下,捣鼓着更危险的东西。北海那种怪物,或许只是开始。”
朕将杨宗毅的密奏传阅于兵部与枢密院核心成员,众人皆面色凝重。罗刹人显然改变了策略,从明目张胆的侵略转向了更具威胁的技术积累与秘密准备。北疆的平静,恐怕只是暴风雨前短暂的间歇。
与此同时,由工部、格物院与户部联合成立的“矿物燃料勘探司”,在厉欣怡暗中推动与唐若雪谨慎监控下,于陇西、四川选定的三处偏远试点,也开始了初步的勘探工作。
进展远比想象中缓慢且艰难。
陇西试点位于一片干旱的戈壁滩,缺水严重,民夫招募困难,且地层结构复杂,简单的挖掘工具效率低下,数日下来,除了几处浅层的油苗渗出,并无重大发现,反而因运输补给线过长,耗费颇巨。
四川试点则位于群山之中,交通极其不便,大型器械难以运入,全靠人力。更麻烦的是,当地乡民受某些谣言蛊惑,认为“挖黑油会惊扰山神,断龙脉”,集结起来阻挠勘探,险些酿成冲突,虽被当地官府弹压下去,但民情汹汹,工作几乎停滞。
唯有位于北方草原边缘的一处试点,传回了些许好消息。勘探队在一处废弃的盐井深处,发现了储量可观的“黑油”迹象,初步提纯的“猛火油精”样品已快马送入京城。
这来之不易的成果,立刻在朝中引发了不同的解读。
厉欣怡麾下的官员及与之利益相关的商贾,将此视为巨大成功的开端,在朝会上积极鼓吹应加大投入,扩大勘探范围,甚至提议由朝廷专营,成立“黑油公司”,以商行模式高效运作,尽快将“黑油”之利转化为国力。
“陛下!”一位御史激动地陈词,“北地试点见油,足证此物并非虚妄!当趁热打铁,广募商股,集天下之力,速开油田,以应北疆之急!若拘泥于试点,恐错失良机,反让罗刹领先!”
此言一出,立刻遭到了睿亲王等人的强烈反对。
“荒谬!”睿亲王须发皆张,“区区一处见油,尚不知深浅,便要倾举国之力?此等与民争利之举,与暴秦何异?况且,四川民变前车之鉴未远,若推广开来,激起天下民怨,谁来承担?尔等只知逐利,可曾为陛下江山社稷着想?”
朝堂之上,再起纷争。这一次,争论的焦点从“要不要开发”转向了“如何开发”、“以何种速度与规模开发”。厉欣怡所代表的“效率优先、商行运作”模式,与睿亲王等人坚持的“官府主导、谨慎缓进”原则,形成了尖锐对立。
唐若雪依旧试图居中调和,她提出:“陛下,北地见油确是喜讯,然陇西、四川困境亦不可忽视。臣妾以为,当务之急,是集中力量,攻克北地油田的开采与提炼技术难关,做出成效样板。同时,妥善处理四川民变善后,安抚民心,消除阻力。待北地模式成功,技术成熟,民怨平息,再议推广不迟。至于专营与否……或可待北地油田稳定产出后,再行商议。”
她的建议,务实而稳妥,试图将激烈的路线之争,拉回到解决具体技术与社会问题的轨道上。
朕高坐龙庭,静听各方争论,心中清明。厉欣怡的激进,源于她对力量的渴望和对商业效率的迷信;睿亲王的保守,源于对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