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悬疑推理 > 我在大夏当权臣 青埂峰下

第297章 破局开海

小说:

我在大夏当权臣

作者:

青埂峰下

分类:

悬疑推理


三日转瞬即逝。大朝会的晨钟撞破黎明,文武百官循着汉白玉阶次第入殿,衣冠济楚,肃穆无声。舟山大捷的余温尚在,却已化作每个人眉宇间一丝难以捕捉的凝重。谁都明白,今日这场朝会,才是真正决定帝国战后气运的转折。
待议定对罗刹残部的追击方略及西域边防增援事宜后,殿内气氛陡然一变。睿亲王派系的户部侍郎手持玉笏,稳步出列,声音带着刻意营造的沉痛:
“陛下!舟山一役,虽扬天威,然国库为之耗损泰半。水师待哺,边军待饷,铁路吞金,在在需钱。臣等夙夜忧思,为保社稷万全,恳请陛下颁旨,于全国加征‘平虏捐’三年,并提商税、田赋各两成,以固国本,毕其功于一役!”
话音未落,殿中已起骚动。加税二字,如巨石投湖,在诸多官员眼中激起波澜——或是深以为然,或是隐忍不安。
睿亲王眼帘低垂,静立班首,恍若未闻。
朕高踞御座,冷眼旁观。戏肉,终于端上来了。
“陛下,此事万万不可!”唐若雪应声出列,皇贵妃朝服衬得她面容肃穆,“连年征伐,民生已显疲态,元气亟待滋养。此刻加税,无异于剜肉医疮!臣妾已详核度支,宫内用度可再减三成,各地冗衙可裁撤合并,军需采买经竞采之法已省两成,若再紧缩非急之务,国用足以支撑半载。当下之急,在于与民休息,而非苛敛!”
她言辞清晰,数据确凿,试图以精打细算化解这场危机。
“娘娘仁心,可曾核算过前线每日靡费之巨?水师维护、将士粮饷、军械损耗,何止万金?铁路若迟滞一日,北地‘火种’便晚抵东南一日!此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些许民怨,岂能与国朝安危相提并论?”立刻有睿亲王门下官员出言反驳,语带机锋。
厉欣怡旋即迈步上前,声若金石:“陛下!加税实乃下下之策!北地银矿已见真章,首批十万两官银旬日即达京师!油田产能在即,未来收益不可限量!更有臣推行之债券,可聚沙成塔,引民间活水灌溉国需!此方为开源正道,远胜杀鸡取卵之策!”
她展现的是未来的钱景与全新的财源。
“厉妃娘娘高见,然远水难救近火!银矿之利几何?油田之益何时能填军费巨壑?债券更需本息偿还!眼下燃眉之急,何以解之?”反对之声依旧凌厉。
朝堂之上,顿时分为泾渭分明之两派,一方主加税以求速效,一方主节流开源以护民力,引经据典,争持不下。看似为国献策,实则暗流汹涌,关乎国策走向,更关乎权力消长。
朕静观这场辩论,直至声浪渐息,所有目光再度聚焦于御座之上。
朕缓缓起身,步下丹墀,玄色龙袍掠过光洁金砖,无声却重若千钧。目光如寒星,扫过每一张或焦虑、或算计、或迷茫的面孔。
“都说够了?”朕的声音不高,却压得殿内落针可闻,“尔等所谋,无非刮地皮,勒裤带,画大饼。”视线掠过主张加税、节流与开源的臣子。
“可曾有人想过,天下之财,除却土地所出、民力所献,尚有何处可觅?”
朕行至殿门,袖袍一挥,指向东南:“海!那**波涛之外!罗刹人远渡重洋所为何来?非为朕之江山,实为财富!为商路!”
朕蓦然转身,声震殿瓦:
“朕,不准加税!”
“朕,亦要充盈国库!”
“朕欲——开海禁!设市舶司!专营官贸!”
一语惊雷,满殿骇然!开海?自前朝厉行海禁,此乃祖制!虽私下海贸不绝,然官方开海,设立市舶司专营,此乃颠覆百年国策!
“陛下!祖制不可轻废啊!海禁乃为防倭患、绝边衅……”有老臣颤声疾呼。
“倭患?”朕目光如电,截断其言,“罗刹炮舰较之倭寇如何?朕之‘潜蛟’可御外侮否?今时今日,是贼寇打上门来!若再闭关自守,唯有坐困待毙!”
朕环视群臣,掷出深思熟虑之策:
“即于上海、宁波、广州三地,设立市舶司,由内廷、户部、工部协同管辖!组建皇家远洋船队,采买我大夏之丝绸、瓷器、茶叶,远销南洋、西洋,换回白银、香料、乃至……罗虏火器技艺!”
“鼓励民间海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