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后,太极殿前的广场上人山人海。
儒墨大比第一场“格物”比试,在万众瞩目中正式开始。
巨大的高台搭建在广场中央,台下黑压压坐着数万百姓。
文官武将分列两侧,李世民高**,俯瞰全场。
“有请国子监代表,兰陵萧氏,萧景琰!”
礼官高声唱名,一袭白衣的萧景琰缓步登台。
二十岁的年纪,面如冠玉,举手投足间尽显世家风范。
台下立刻响起一片喝彩声,尤其是那些太学学子们,更是激动得面红耳赤。
萧景琰对着龙椅深深一拜:“臣萧景琰,见过陛下。”
“免礼平身。题目你已知晓,开始作答吧。”
萧景琰点头,转身面向台下万千观众,清了清嗓子:“诸位,蝗灾之题,看似问的是治虫之法,实则考的是治国之道!”
“自古以来,蝗灾乃上天示警。《春秋》有云:'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此言天人感应,君德有亏,则虫患四起!”
台下的大儒们频频点头,孔颖达更是捋着胡须,满脸赞许。
“那么,何谓君德有亏?”萧景琰踱步台上,侃侃而谈,“《尚书》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陛下圣明,然天下之大,难免有贪官污吏、苛政暴敛之事。百姓疾苦,上达天听,故降蝗虫以示警戒!”
这番话说得台下百姓连连称是。
什么贪官污吏,什么苛政暴敛,这些他们都深有体会啊!
萧景琰见气氛正浓,继续发挥:“因此,要根除蝗患,不在捕虫,而在修德!臣建议,陛下当下罪己诏,大赦天下,并率百官于太庙祈福七日。以至诚之心感化上天,则蝗灾自退,不攻自破!”
“好!”
“说得好!”
台下掌声雷动,就连一些武将都被说得心潮澎湃。
不愧是百年一遇的儒学天才,这番话说得何等高深,何等有理有据!
孔颖达激动得胡须乱颤:“妙哉!妙哉!景琰此言,深得圣贤真意!以德化天,以诚感神,此乃治国之根本,强民之大道!”
李世民坐在龙椅上,面色不动,看不出喜怒。
萧景琰洋洋洒洒讲了半个时辰,从《诗经》说到《春秋》,从《尚书》论到《易经》,引经据典,文采飞扬。
最后他深深一拜:“臣之陋见,还请陛下明鉴!”
掌声如潮水般响起,整个广场都在为这位年轻的大儒喝彩。
“有请皇家科学院代表,凉州侯林浩!”
掌声戛然而止。
林浩缓步走上高台,身后跟着墨顿和几个匠人,他们合力抬着一个巨大的木板,上面用黑布严严实实地遮着。
台下传来窃窃私语声。
“这是要干嘛?还带道具?”
“莫不是要变戏法不成?”
林浩走到台中央,对着龙椅拱手:“臣林浩,见过陛下。”
“免礼。”李世民淡淡道,“开始吧。”
林浩点头,一把扯掉黑布。
一个占地数丈的巨大沙盘出现在所有人面前!
山川河流,村庄田野,道路桥梁,连长安城的城门城墙都清晰可见。
整个长安周边百里的地形,被完美地复制在这个沙盘之上!
全场寂静,所有人都被这个精美绝伦的微缩模型震撼了。
“诸位,”林浩的声音在广场上响起,“萧公子刚才说,蝗灾乃天降。可我要告诉大家,蝗虫并非从天而降,而是土中而生!”
他从怀中取出一个布包,小心打开,里面是一块拳头大小的泥土。
“这是我昨日从城外挖来的土块。诸位请看!”
林浩用小刀轻轻刮开泥土表面,密密麻麻的白色颗粒立刻显露出来。
“这些,就是蝗虫卵!一块土里就有数百枚!”
台下爆发出惊呼声,就连龙椅上的李世民都微微前倾身子。
“蝗虫的生命周期,分为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
林浩继续解释,“它们在秋季交配产卵,卵在土中过冬,来年春夏孵化。这些虫卵,最喜欢在向阳、干燥的河滩沙地中繁殖!”
说着,他指向沙盘上用红色小旗标记的几十个地点。
“按照地形分析和实地勘察,这些地方就是蝗虫的主要产卵区!”
兵部尚书李靖猛地站起身,脸上满是震惊。那些红旗标记的位置,与他掌握的历年蝗灾重灾区,竟然完全吻合!
萧景琰见状,冷笑一声:“林侯爷好大的口气!即便你说得天花乱坠,可这些不过是你的一家之言。蝗虫乃上天所降,岂是凡人能够预测?”
“更何况,即便真如你所说,这满地都是虫卵,你又如何能在一个月内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