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空万里,一览无云,十六日这天的太阳又大又热,一个早晨的功夫,便将积雪都融进了土地里,一脚踩上去,会发出“叽咕叽咕”的声音,房宁便是听着这种声音一路来到古家的。
今天是义诊的最后一天,只剩下六个孩子还未看诊,刘宽将人全都安排在上午。
杨雨踏着湿哒哒的泥路,脚步轻快,一脸的兴奋,“房宁姐,要是我哥回来了,知道我跟着古大夫学医,你猜他会是什么反应?”
“应该会为你感到骄傲吧。”房宁笑道。
杨雨跟着古大夫学医,是在昨日下午定下的,这要得益于杨雨先天灵敏的嗅觉。
下大雪的那天下午,房宁照例去古家做帮手,杨雨也一起去做点杂活。
古芝和管静都是颇有情趣的人,午憩过后,取了树枝上没有被风吹动的积雪,咕噜噜地煮成雪水,泡一壶绿茶,香气四溢。
杨雨的鼻尖动了动,陶醉道:“古大夫,这茶真好闻。”
古芝乐道:“你闻出什么来了?”
杨雨闭着眼睛仔细感受,过了一会儿,缓缓睁开眼睛道:“当然是绿茶的味道,清香醒脑,我哥买过一次,我喝过。
嗯......好像还有松树皮的味道,略带一点苦味,但是雪水闻着有些甜味,古大夫,这茶喝起来是什么味道?”
古芝微微一笑:“你尝一口就知道了。”
杨雨喝了两小口,砸吧砸吧嘴,“喝闻起来的差不多,但是不苦。”
古芝摸着胡子大乐道:“你这鼻子可太灵了,是个学医的好苗子!”
房宁想起清晨时,杨雨隔着墙都能闻到外面下雪的味道,便把这事告诉古芝,古芝叹息道:“能闻出雪味的人可不少,是你的鼻子不太灵。”
古芝心想:记性这么好,却没有学医的天赋,可惜啊!
房宁:“......”
自从发现了杨雨的好鼻子,古芝就开始留心起她的记性来,学医首先要学药,不识药可不敢行医。
于是,杨雨过去这几天,别的事都没干,只捧着古芝给她的十几种药材闻来闻去,别说,杨雨真的有天赋。
古芝让杨雨闭着眼睛闻药材,杨雨全都闻出来了,且没有一丝差错,除此之外,杨雨的记性也很好,短短两天的时间,不仅记住了药材的气味和名称,也能记住形状和药性。
古芝大喜,“你可愿意跟我学医?”
杨雨呆呆地问:“我也能学医嘛?”
她从来没想过啊,那不就是大夫了吗?
古芝哈哈大笑,“自然能,你有学医的天赋,若是好好利用,或许能成为一个不错的女大夫,那村里的女子将会受益匪浅!”
杨雨想都没想便道:“我愿意!”
不过,杨雨只是获得了古芝的认可,但至于能不能真的拜师学医,还要等杨谷回来后再决定,如果杨谷没意见,杨雨就可以带着礼物来古家拜师了。
杨雨这几天都和房宁一起住,昨晚上了炕便跟房宁说:“不管我哥同意还是不同意,我都要来学医!”
下定了决心后,杨雨今天一早起来都是好心情。
房宁为杨雨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感到开心,也为林桂花这几天着了魔似的学字感到诧异。
林桂花被杨过断臂一事刺激到了,对作者安排的情节很生气,下定决心要自己写话本子,给她喜欢的人物一个好结局。
房宁起初以为她是说着玩的,谁知第二天,林桂花就去刘家借书去了。
想写话本子,总要先识字不是?
林桂花虽然性情直爽,但是在写话本子这事上,却懂得不可张扬,免得成了笑话,所以只说想多识些字,可以看更多的书。
刘宽听了很是羡慕,怎么别人家的孩子都这么知道进取呢?!
“刘河,去给你桂花姐拿书去!”
刘河磨磨蹭蹭地找到千字文,不情不愿地递给林桂花,“给。”
“谢谢村长叔!”林桂花开心地接过。
刘河轻哼一声,“你让谁教你啊?”
“当然是房宁了。”林桂花不假思索地说道。
刘河了然地点点头,“那你们啥时候教学,记得叫上我啊!”
林桂花上下打量着刘河,“你不是要跟着冯叔学功夫吗,还有时间读书?”
刘河最受不了林桂花的质疑,挺着胸脯道:“我要文武双全!”
林桂花敷衍地笑了一声,转身走了。
刘河对着她的背影喊道:“记得叫上我!”
林桂花头也不回地说:“知道了。”
林桂花拿着书找到房宁的时候,房宁才知道她是认真的,“你真的想写话本子?!”
“嗯!你觉得我行不行?”林桂花眨巴着眼睛,满眼期待地看着房宁。
“你想写什么故事?”
林桂花托腮想了一会儿,道:“还没想好,不过我肯定要写一个女侠的故事,我要让她功夫了得,擅长弹弓,不、擅长弓箭,打遍天下无敌手,称霸武林!”
“桂花姐,我想看!”杨雨兴奋地说道,她太感兴趣了!
“没问题,但你要先识字。”
杨雨急忙点头,“我会努力的!可是桂花姐,你也只认得不过十个字啊......”
林桂花抓住房宁的手,“所以来找你房宁姐求学来了嘛!”
房宁只好点头答应。
林桂花眉开眼笑:“那等你忙完义诊的活儿,我就来找你读书,以后你去我家吃饭好了!”
杨雨也急忙表态:“我也要来识字,房宁姐,你吃的菜我都包了!”
教人识字不是难事,但是缺少教学工具和材料,房宁只能简单地教她们千字文、百家姓这样的书,如果想要写话本子,恐怕还要读更多的诗文,那就不是她擅长的了。
林桂花提起刘河也想一起认字,房宁便觉得有个人比他更合适做老师。
“建学堂?!”林桂花和杨雨异口同声道。
没错,就是建学堂!
榆树村的人虽不多,但是孩子却不少,而且孩子的父母亲都是青壮年,以后还会有孩子的可能性极大,这么多孩子不去上学读书,难道天天在路边玩泥巴?
林桂花头摇得像个拨浪鼓,“学堂不是那么容易就有的,我们老家村子里这么多年都没有学堂,因为请不来先生。”
杨雨对此不了解,但是她知道上学堂要教束脩,那可是一笔不小的花销。
房宁问杨雨,“石头村和安永村可有学堂?”
“没听说过。”
如果刘宽愿意建学堂的话,生源可就不止大榆村了,石头村和永安村的孩子也都可以来上学。
前几日大家伙都在想自家做点什么小买卖,只有刘宽比较沉默,他已经是村长,多的是责任,虽说也能从县衙领点小福利,但寥寥无几,若是能办学堂,多少可以增加一点收入。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