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泰赶忙解释道:“不是襄人不愿服兵役,是适龄青年不够了,这个也怪臣考虑不周,最近才发现。”
李纯没想到还有这个情况,就问:“具体是怎么回事,你详细讲来。”
韩泰说:“以僚越族群为例,目前僚越族群约110万人,而他们对应的符真路需要14个襄人团,一百多个民兵营,总兵力达到十万人左右,民兵营还好,襄人团的士兵是服役三年就要轮换,14个襄人团就有4.2万人,每年就要征兵一万多人,就算每人活到50岁,那就要求有男人60万人,加上女性就有120万人,也就是说,目前所有僚越人适龄青年都每年全部都当兵,还不够襄人团补充的,更别说民兵营了,骆瓯、契胡族群也是这个问题。”
李纯听明白了,这是一个数学问题,就问道:“当初征兵怎么就够了,开始怎么没出现这个问题?”
韩泰说:“刚开始都没考虑这个问题,是个年轻人应征就可以,结果征了三年之后,发现适龄的年轻人越来越不够,青黄不接了。”
李纯叹道:“当初为了节省汉人的兵员,大规模征发襄人当兵,没想到他们的族群小,撑不起这么大的规模,你们军事部有没有什么合适的意见?”
韩泰说:“臣和几个同僚商议了一下,觉得只有两个办法,一是缩减员额,比如将一个团3000人缩减为1500人,而且实行强制的义务兵制,所以身体符合要求的襄人青年必须当兵;二是延长服役年限,可以延长到十年或者终身服役,这样每年轮换的人数就会减少。”
李纯考虑了一会,说道:“缩减员额不行,符真路还好些,天竺那边人口众多,一个郡起码一百万人以上,人数少了根本弹压不住。这样吧,目前已经征服的区域已经没有大的战争了,也不需要全是年轻人,可以采取终身服役制。”
韩泰问道:“这个终身服役制,具体怎么操作,要服役到多少岁?”
李纯道:“男人体力比较好的阶段是18到40岁之间,40岁之后也能勉强干一些低强度的活动。这样吧,襄人参军最长可以服役到50岁,其中40岁之前在战斗岗位,40岁之后可以调到非战斗岗位,比如炊事员、看仓库、当教官之类的。”
韩泰说:“臣建议,还是要有个竞争淘汰机制,不然有的襄兵混吃混喝,混到50岁,部队根本就没有战斗力。”
李纯道:“确实如此,这样吧,前三年为义务兵阶段,给的待遇相对一般,三年后进行筛选,凡是能够满足要求的全部留下,提高待遇水平,以后每五年筛选一次,凡是素质下降太厉害的淘汰掉,让他们平时保持一定的训练强度,朝廷决不花钱养废物。”
韩泰说:“臣还有一个建议,部队也没有那么多非战斗岗位,。这些人满40岁以后,还要进行一波大的淘汰,身体弱一些的,可以转到地方来,地方也有看到大门、看仓库的岗位,用谁不是用,可以优先用他们。”
李纯道:“这个办法可行,淘汰的同时,还要增加部队的吸引力,让襄人们觉得在部队当兵比在地方工作强,而且当的越久,待遇越好。”
韩泰说:“按照陛下说的办法,需要砸不少钱,这个钱谁来出,朝廷还是地方。”
李纯道:“要想吸引人,砸钱是必须的,不能幻想让他们无私奉献,襄人部队都是各路、郡来用,经费就由各路自己承担,朝廷只承担主力军、师部队的费用。”
韩泰说:“臣就按照陛下的意见,回去就做方案,襄人团和民兵营都按照这个办法来。”
李纯道:“襄人团是各路、郡掌握的比较精锐的部队,待遇可以更好一些,关于民兵营的模式,不要规定的那么清楚,让各路参照襄人团的模式,自己适当变通,不然地方上会说朝廷请客、他们买单。”
韩泰说:“民兵营的任务轻一些,地方上自己能抓到人就行,花多花少让他们自己定,这种军制模式,应该怎么称呼?”
李纯想了一下,说道:“就叫军户制,他们长期在部队服役,家属肯定也要带上,等于全家参军,而且父亲退役的时候,如果他们的儿子条件适合,可以优先参军,保持一定的传承。”
韩泰说:“陛下的这个主意好,这些襄兵要想让儿子**,就要必须努力训练,争取干到40岁以后,否则孩子还小,没法接上。”
李纯又说道:“几个襄人族群人数少,不得已实行军户制,朝廷直属的汉人部队,依然采取义务兵制,毕竟人在年轻时,战斗力是最强的时候。”
韩泰说:“现在一个路的襄人团加上民兵营有十万人以上,而只需驻扎一个1.5万人的汉人师,如果夷人十个路全部拿下来,就可以节省上百万的汉人部队。”
李纯笑道:“你现在看出华襄共治的好处了吧,不仅帮华夏节省了大量的兵员,而且把基层比较累的低级岗位都给了襄人,华夏只要一些含金量高的岗位,经济上也是选择一些油水足的行业。”
韩泰说:“刚开始大家还有异议,现在看来陛下是高瞻远瞩,下了一盘大棋。”
韩泰跟李纯商定好襄人的军制以后,就赶忙制定新的政策,下发到各个路执行。
按照新的政策,襄兵们服役满三年后,只要本人愿意,部队考核合格以后,全部可以转为职业兵。职业兵的的薪资待遇是务工收入的1.2倍以上,当然襄兵服役满三年也可以选择退伍,部队发一笔退役金以后,就不再有其他照顾。
职业兵可以一直干到40岁,但是每五年考核一次,如果不能过关,会被强制要求退伍,部队发一笔退役金就了结。考核内容主要侧重于军事技能和体能,其中军事技能变化不大,体能上每隔五年,要求会有所降低,但必须要达到基本的作战需要。
职业兵服役到40岁会有两个好处,一是通过考核的可以转为部队非战斗岗位,即使不能通过考核的,可以转业到地方安排合适的工作,保留较好的待遇;二是其子侄可以补缺自己的空位,只要其子侄符合征兵要求,可以优先选入部队,相当于帮后代谋了一个饭碗。
关于民兵营,由各郡、领根据襄人团的军制,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执行,具体的薪资待遇,由各地根据本地的财政收入来确定。
这个政策下发到各路和襄人部队后,引发了强烈的反响。这些襄兵大部分文化水平不高,没有什么特别的技能,如果能在部队长期当兵,也算是一个稳定的工作,只要能够服从长官、认真搞好体能训练就好。
部队苦,其实就是苦在第一年,后面体能和军事技能上来以后,就能很快适应了。服役满三年,绝大部分人军事技能和体能基础已经很扎实了,后面主要就是吃老本,训练强度并不大,待遇却越来越好,所以大家都想在部队长期干。
大部分人都能通过考核,选拔为职业兵,然后部队会给他们一两个月的假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