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典言情 > AI在古代当万人迷(穿书) 十二冷光

28. 回程

小说:

AI在古代当万人迷(穿书)

作者:

十二冷光

分类:

古典言情

齐久安回到自己的轿子上时,还没回过神来。

他们不是逢场作戏吗?

怎么荀祜当真了?

她好不容易才说服荀祜,暂时只在私下互称兄妹。

但其实就连这,她也有点接受不了。

她头痛,遂放弃思考睡觉。

回去的路上亦无甚波折,她安排的路线非常合理。

四日后抵达了皇城。

何掌事早就在宫门口张望,请小皇帝和齐久安去宝慈殿。

他们和荀祜分道扬镳。

齐久安把平安佩送给杨太后,又把手镯送给何掌事,说了不少吉祥话。

两个人都高兴坏了,杨太后握着她的手,一直说瘦了瘦了。

齐久安测了一下自己的体重,分毫未变。

倒是小皇帝因为晕车,清减了一些。

半个月后便是校考,齐久安自然不担心自己的成绩,但她担心小皇帝的。

这次出宫半月,也不知道小皇帝悟出什么没有。

就如同现代高考前的家长一样,齐久安又急又怕给孩子压力不敢问。

她原本打算等明日弘文馆下学后,午后偷看小皇帝的进度。

谁知道荀祜通知她不用上学了。

吓得齐久安跑去天枢殿,跟荀祜发誓她是真心爱上学,不是舍不得崔翊唐弛月。荀祜才收回成命。

齐久安松了一口气。反正她相信科学,发誓什么的一点不在乎。

荀祜让她以后不要再发誓了。她也就顺着答应。

齐久安在天枢殿突然想起一个事。

上一个七天,她忘记问荀祜要解药了。

荀祜好像也忘了给。

她现在想起来了也不能再问他。

不然一没办法解释为什么性命攸关的事她还能忘,二也是给荀祜点面子。

不然给假毒药这种事,太伤反派尊严了。

齐久安回自己房间休息后,天枢殿却极其罕见地迎来了第二个客人。

杨太后。

天枢殿冷,老人家也畏寒,一进宫门就打了个哆嗦。但她仍然毫不犹豫地往荀祜面前走去。

“王爷与久安也相处了一些时日,对久安的身份可有定论?”

荀祜连手中的朱笔也没放下:“尚无。”

“王爷总不能一直把久安扣在这儿,于女儿家清名无益。”

这回沧州之行除拔除贪官外无事发生,好事者原以为荀祜夺宝之后便会大开杀戒,或者干脆把小皇帝杀了改朝换代。

结果小皇帝还跟着荀祜办出了点政绩。

谣言风向一转,大家突然想起来荀祜会不会是想娶亲了,而齐娘子刚好是个女人。

那他们的关系就很可疑了。

尤其是有人称在青楼看见了荀祜,荀祜躺在一个女子的怀里,蒙眼,玩得还挺花。

说明荀祜可能根本就没有那个方面的障碍。

这个谣言相比前面的谣言就少了一点传奇色彩,所以传播速度明显慢了许多。

但到底还是有影响。

荀祜用毛笔沾饱了墨汁,在奏折上写了个批字。

他的字早在少时便颇具大家风范,不过这些年心境变了许多,字也从以前的气韵生动变成如今的狂毫瘦骨。

他随口说了一句:“谣言止于智者。如此荒谬之语,不必在意。”

杨太后看出荀祜心意已决,又不能强行把齐久安带走,又急又气:“久安是个好姑娘。你又早非从前。”

杨太后话说了半截,但意思很明白。

以前的荀祜确实是乘龙快婿,京城中哪个娘子不想嫁给他?但今非昔比,现在的荀祜除了权力一无所有,配不上她的外孙女。

这话说得不好听,阮总管知道荀祜不喜欢提从前,立马转头看向他

然而荀祜脸上一点怒色也没有:“我只把她当妹妹。”

杨太后最后还是拗不过荀祜,被阮总管请走了。

荀祜再下笔,却在奏折上晕出了一团鲜艳的朱色。

翌日。

齐久安照例和小皇帝一起去上学,崔翊把最新谣言告诉她。

齐久安对魏国人民的想象力深感佩服,坚决否认了这种谬论。唐弛月和崔翊自然相信她。

崔翊告诉她们下周是他的十七岁生辰,靖国府会办一场宴会,问她们有没有空来玩。

齐久安一合计,人小皇帝正忙着冲刺呢,她在旁边招人烦。而且突然多出来了一位兄长,她还不知道怎么面对荀祜。干脆地答应了。

唐弛月不在乎校考,但顶不住家里老头子唠叨,正愁没地方跑呢。听到崔翊的话眼神一亮,当即就答应去凑热闹。

小皇帝听到他们的话,低头默背文章。

他也想去。

但是没人邀请他。

即便有人邀请他,他也去不了,他得准备校考。

齐久安看见了,爱莫能助,只能答应小皇帝等他生辰的时候,保管办得风风光光,比京城里那些贵公子加起来都要气派。

这也在尚仪的职责范围之内。

小皇帝下了命令:“届时你要负责督办,不得有误。”

齐久安拍着胸脯说包在她身上。

午后宝慈殿,齐久安偷瞟小皇帝的策论,惊喜地发现他比以前进步了一大截。

上上等有望。

她活下去也有希望了。

虽说她如今被荀祜收作义妹,但讲不定荀祜一看成绩单就六亲不认。

也不枉她路上还抽空跟小皇帝讲明君贤臣小故事。

讲得她口干舌燥,还得跟做贼一样提防荀祜。怕荀祜以为她在给小皇帝上眼药。

小皇帝有疑问她还得假模假样地思考,给小皇帝线索,让他自己思考出来。否则难以解释她一个在弘文馆就学了半个月的人怎么比他还强。

万一小皇帝自尊心受挫摆烂,那更完犊子。

不过出门在外,没什么私密空间,他们随便说两句旁人都能听见。

一来二去,她才女的名头还是传了开来。

说她一览即通,夙具慧根。

且见过齐久安的人无不夸赞其姿容,倾国倾城、仙姿玉貌什么好词都用上了。一开始人们还都不信,说谁谁家娘子也美得很。

但夸齐久安的人多了,三人成虎,齐久安在大魏百姓眼里已经和瑶池仙子没区别了。

才学与容貌两者相加,更是被传得神乎其神,说她不愧是皇室中人。

齐久安对这种颇具封建时代特色的夸赞不知如何应对。想跟他们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又怕一转头小皇帝要黑化。

流言直观给她带来的结果就是上课经常被太傅点名。

齐久安上回专程跑去问太傅如何进步,如果课上答不上来也很丢脸。

况且太傅还是杨太后的兄弟,转头和杨太后告状就不好了。

齐久安想让杨太后高兴一些,所以规规矩矩答了。

荀祜不吝再添一把火,大张旗鼓地把黄金送到了她的宫门口。消息传出去,大家都知道沧州一行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