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金明池畔的密谋
引语:
“雪夜剖心后,她带我去了金明池。指着冰封的湖面说:‘看,这大宋就像这冰层,看似坚固,实则一击即碎。’然后递给我一份名单——上面是十二位手握兵权的失意将领。”
---
雪夜剖心,如同撕开了两人之间最后一层朦胧的纱幔。那之后,李师师不再通过墨竹或请柬传递消息,而是会在夜色掩护下,亲自来到燕青这处隐秘的小院。有时带来一些不易获得的朝廷邸报抄本,有时则只是一壶清茶,对坐闲谈,话题却往往围绕着天下大势、军政利弊。
燕青也逐渐放下了最初的戒备与不适。她发现,褪去“名妓”光环的李师师,思维敏锐,见识广博,对朝局、军务乃至地方民情都有着远超寻常男子的洞察力。那份隐藏在清冷面容下的勃勃野心与恨意,让她既感到心惊,又不由自主地被吸引。
这夜,李师师再次踏雪而来,身上却不再是厚重的斗篷,而是一身利于行动的黑色劲装,外面罩着同色的披风,显得干练而神秘。
“换上这个,跟我走。”她丢给燕青一套相似的黑色衣物,语气不容置疑。
燕青没有多问,依言换上。衣物略显宽大,但束紧之后倒也合身,将她纤细的身形掩盖了几分。
李师师带着她,如同两道融入夜色的影子,避开巡夜的更夫和兵丁,穿街过巷,最终来到了城西的金明池。
冬日金明池,早已封冻。湖面覆盖着厚厚的白雪,在稀薄月光下泛着清冷的光。四周万籁俱寂,只有寒风掠过枯枝发出的呜咽声。昔日皇家园林的繁华盛景,在此刻只剩下无边无际的荒凉与肃杀。
李师师走到湖边,望着眼前冰封千里的景象,沉默了片刻。呼出的白气在寒冷的空气中迅速消散。
“你看这金明池,”她忽然开口,声音在空旷的冰面上显得格外清晰,“每年春夏,画舫如织,歌舞升平,是东京最繁华的所在。可一旦寒冬降临,便成了这般死寂模样。”
她转过身,目光锐利地看向燕青:“这大宋,就像这冰封的湖面。赵官家和他那些宠臣们,还在做着‘丰亨豫大’的盛世美梦,以为这冰层坚不可摧。可他们忘了,或者根本不愿去想,冰层之下,暗流汹涌。只要找到那最薄弱的一点,轻轻一击……”
她伸出带着皮手套的手,做了一个敲击的动作,声音冰冷:“便是……摧枯拉朽,冰消雪融。”
燕青站在她身侧,感受着刺骨的寒意,心中却因她的话语而滚烫。她明白,李师师带她来这里,绝不仅仅是为了赏景喻世。
果然,李师师从怀中取出一个用油布包裹得严严实实的扁平物件,递给燕青。
燕青接过,入手微沉。她解开油布,里面是一本装订简陋、页角磨损的册子。借着微弱的月光,她勉强看清封面并无字样。她疑惑地翻开。
册子内,并非想象中的金银珠宝或兵力布置图,而是一份名单,以及附在每个人名后面的、密密麻麻的小字备注。
她快速浏览着那些名字和备注,越看越是心惊!
名单上罗列了十二个人名,后面标注着他们的现任或曾任官职——多是厢军都指挥使、边州防御使、乃至曾经显赫一时后被闲置的节度使!这些人,无一例外,都曾是军中实权人物,却又因各种原因,或受排挤,或被猜忌,或郁郁不得志,散落在各地,如同蒙尘的利器。
备注里,详细记录了每个人的出身、履历、性格特点、政治倾向、与朝中主要派系(如蔡京、童贯等)的关系,甚至还包括了一些不为人知的把柄或迫切需求(如家中窘迫、子侄前程、与上官的旧怨等)。
这简直是一份……“潜在合作者”或者说“可争取力量”的详细档案!
“这是……”燕青抬起头,难以置信地看向李师师。她一个深居青楼的女子,如何能弄到如此详尽、敏感的军方人员情报?
李师师仿佛看穿了她的疑问,淡淡道:“莫要小看了青楼。这里是东京消息最灵通之地,也是无数秘密交易的温床。那些失意的武官,同样有欲望,有软肋。这些年,我并非只是在弹琴唱曲。”
她的语气平静,却带着一种运筹帷幄的自信。燕青这才真正意识到,眼前这位女子,早已将樊楼经营成了一个庞大而隐秘的情报与关系网络的核心。
“你的意思是……联络他们?”燕青压下心中的震撼,问道。
“不是现在。”李师师摇头,“时机未到,我们手中的筹码也还不够。这份名单,是种子,需要合适的土壤和时机才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