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囚云阙 晏晏轻迟

43. 第 43 章

小说:

囚云阙

作者:

晏晏轻迟

分类:

穿越架空

肝胆澄冰雪,见明镜高悬。

沈卿云端详着掌中那块刻有明镜二字的令牌,一个始终盘旋于心的疑问,随着唐二白那番话,终于有了答案。

当初离开龙泉山庄时,景昭为何突然不再追究唐家,这令牌又如何能完璧归赵。

所有的关窍,都在此刻逐渐清晰起来。

是唐九霄。

是他违背了父亲的意志,暗中周旋,才成全了她今日的安稳。

这个认知沉甸甸地落进心里。她茫然思忖良久,驱使一个精于算计的人做出如此悖逆之事的动机,似乎只剩下那唯一的答案。

他心里,或许真有她。

然而,当这个迟来的真相浮出水面,她垂眸聆听自己的心湖,那里没有泛起半分涟漪,只有一片死寂的漠然。

即便有情,那又如何?那点微不足道的旧情,难道就能抵消过往的欺骗,利用,以及锥心刺骨的伤害吗?

更何况,他已经死了。

沈卿云眨了眨眼。

眼底是干涩的,没有半点泪意。

“姑娘。”

青篱悄步至她身后,低语数句,将香云楼内的情形一一禀明。

“二十多年了,原来除了老祖宗,还有人记得这些旧事。”

沈卿云飘远的思绪被拉回,回道:“无妨,让他们放手去查。唐二白便是想破了头,也断然猜不出我们埋在那香云楼里的暗桩究竟是谁。”

“可若……此事不慎传入了盛京呢?”

青篱眉间忧色难掩:“姑娘,您就不怕引火烧身,招来杀身之祸?”

“外人只会觉得,这是大皇子景昭在背后驱使,绝不会联想到早已式微的胡家。”

沈卿云眸光沉静,是全然的镇定:“老祖宗隐忍多年,迟迟不动明镜台,怕的正是锋芒过早显露,会为家族招致灭顶之灾。”

“而今由我出面,将其带到台前,无论是大皇子那边,还是胡家那边,都算是皆大欢喜。”

这正是兄长胡绥当初在龙泉山庄布下疑阵,费尽周折,也要将此令牌不动声色送入大皇子手中的缘由。

“万幸,此物未落入三皇子之手。”

沈卿云吐了口气,低声喟叹:“否则,眼下还不知是何等光景。”

一切,须从三十年前溯源。

永光元年,先女皇登基。

为制衡反对她登基的门阀世族,女皇重用酷吏,罗织罪名,动辄严刑逼供,抄家灭族。朝堂之上人人自危。反倒是那些巧言令色,欺上媚下的奸佞之徒,步步高升,横行无忌。

值此浊浪滔天之际,江湖上,悄然兴起了一个名为明镜台的组织。

明镜台一不图名,二不图利,专司稽查朝中奸党,追缉诛杀不法之徒。其行踪飘忽,手段莫测,一时间,明镜二字威震朝野江湖,宵小之辈闻之丧胆。

然而,直至数年后大理寺介入查案打压,明镜台彻底销声匿迹,也无人知晓其成员多寡,更无人窥见其首领的真容。

“老身正是参与了当年查案,有幸得见明镜台的印记。”

老仵作将先前起出的毒镖用帕子托了,递至唐二白眼前:“公子请看。”

唐二白凝目细观。

只见镖尾刻着一枚极精细的符号,细小如发,乍看难以辨识。

“是篆体的镜字。”

老者从旁解说:“凡明镜台留于现场的凶器,皆刻有此字。”

唐二白指节轻叩桌面,在寂静中发出沉闷的声响。

他必须重新审视眼前的局势。

他不信沈卿云有此能耐,能独力布下此局。

更不信她一介医女,能驱策如此锋锐的刺客组织。

这必是远在盛京的那位大皇子布下的迷阵。

而其目标,定然是那位被软禁在栖兰阁的李姑娘!

思及此,他背脊陡然窜上一股寒意,厉声喝道:“来人!即刻封守栖兰阁!莫说是人,便是一只飞蛾,也不得出入!”

一声令下,人影闪动。

唐九霄垂首混在侍卫之中,漠然领命。那双始终低垂的眼,却是不动声色地将满堂风云尽数敛于眼底。

父亲只当他远在盛京,却不知他早已混入侍从队伍,与唐二白同期抵达营州。

盛京城里那个“唐九霄”,不过是他借景昭之势布下的替身罢了。

原本,替景昭从李玉茹手中取得那份崔氏的罪证后,他便该抽身离去。

可眼前的局面实在诡谲莫测,让他不得不驻足,非要看个分明。

无论是那疑似夷人,在营州城内大张旗鼓收粮,实则是在城外暗行明收暗运,操控粮价的势力。

还是眼前这胆敢刺杀孙纨的明镜台……

他能确定,这绝非大皇子手笔。

虽然那块上刻明镜的令牌由他亲手交还,但景昭若真能操控明镜台,又何须大费周章,托他来营州涉这趟浑水?

他有一种莫名的直觉。

那身在陶然客栈天字号客房里的蒙面女子,同眼前出手杀孙纨的势力,大概脱不开干系。

雨丝淅淅沥沥,不见停歇。

营州城外,方从文抱着幼子,蜷缩在临时搭起的屋棚下躲雨。

不远处支着一口大锅,锅里的米粥翻滚着,散发出浓郁的米香,勾得人腹中辘辘。

“当真……只需干一天活,就有粥吃?”

方从文吸了吸鼻子,压低声音,难掩惊疑地问身旁的男人。

“光喝粥自然不顶饱,但总能吊着命。”

那男人叹了口气,满脸麻木:“这世道,能活一天算一天吧。”

“设这粥棚的,究竟是哪路善人?”

方从文读过些书,想得也多些,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只含糊道:“无缘无故的,该不会是……”

“该不会什么?造反吗?”

男人竟直接将他未敢说出口的话捅破,语气里带着一股压抑不住的怨愤:“你是从城里逃出来的吧?我也是!你瞧瞧城里那些老爷,过的什么神仙日子!你再瞧瞧街上,饿死的人都快堆不下了!”

“我亲眼看着官仓里的米,一石一石被拉出去,卖给了不知哪路神仙,白花花的银子,全流进了他们的口袋!”

雨幕之下,那男人的激愤之语引发了四周流民的一片低声应和,怨气在潮湿的空气里弥漫。

直到熬粥的伙计敲响铁锅,人群才暂时压下议论,默默排起长队。

方从文抱着孩子缀在队尾,心头却萦绕着那个归还他镯子的蒙面人。

此人莫不是要……造反?故意派他来此,是因他识文断字,想借他之口煽动流民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