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的暴风雪像一头咆哮的巨兽,狠狠撞击着造纸厂临时搭建的工棚。棚内,年仅二十八岁的项目经理赵磊双手颤抖地握着卫星电话,声音几乎被风雪的嘶吼淹没:"颜总......全线瘫痪......所有的模块同时失联......"
电话那头是北京凌晨三点的仓库,颜旭披着外套站在大屏幕前,画面里是赵磊冻得发紫的脸。背景中,瑞典客户代表正激动地挥舞着手臂,怒吼声隐约可闻。
"客户说......48小时解决不了,就要终止合作......还要索赔......"赵磊的声音带着哭腔,"这是我们第一个海外大单,我......"
"小赵。"颜旭的声音异常平静,仿佛在讨论明天的天气,"忘记抱怨,忘记追究责任。现在,我只需要你们做一件事。"
他微微前倾,目光透过屏幕直视年轻人的眼睛:"找到问题,解决它。我和国内的技术后援团,24小时在线,与你们一起。"
仓库里瞬间进入战时状态。
李思远第一个冲到测试台,调出北欧项目的全套技术资料。周教授戴上老花镜,仔细研究当地的气象数据。张猛则开始组装模拟测试环境,试图复现故障。
"零下三十五度,风速每秒二十米。"李思远念着数据,"这已经超出我们设计标准的极限了。"
颜旭拨通越洋视频,画面切换到风雪交加的现场:"把故障模块拆一个下来,现场解剖。"
北欧这边,赵磊深吸一口气,转身面对暴怒的客户。
"安德森先生,请给我们一个机会。"他用流利的英语说,"我们将在现场进行拆解分析。"
瑞典客户经理安德森冷笑:"拆解?你们中国人就喜欢做表面文章!"
但赵磊已经拿起工具,走向最近的一个故障模块。冻僵的手指几乎握不住螺丝刀,但他咬紧牙关,开始拆卸。
视频另一端,颜旭突然说:"等等,镜头拉近,看接口处的霜。"
只见模块接口处结满了不寻常的厚霜,远比周围设备严重。
"立即检测当地湿度!"周教授突然喊道。
数据传来,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冷气——造纸厂靠近海湾,暴雪天气下的湿度竟然高达90%。
"是凝露!"李思远惊呼,"极寒环境下,高湿度空气在模块内部凝结成水,然后结冰,导致短路!"
但问题远不止这么简单。
张猛在模拟环境中复现了故障,却发现即使解决了凝露问题,通信依然不稳定。
"就像有个无形的干扰源。"他困惑地说,"时好时坏。"
这时,现场一名瑞典老工程师用生硬的英语说:"我们厂里,有大型变频设备。"
这句话像一道闪电划过。颜旭立即下令:"检测电磁干扰频谱!"
频谱仪接上的瞬间,所有人都惊呆了——屏幕上显示着强烈的、规律性出现的尖峰脉冲。
"是变频器!"周教授激动地说,"大型造纸设备用的变频器,产生的电磁干扰超出了我们设计的防护等级!"
此时,距离最后通牒只剩30小时。
赵磊在视频里几乎站不稳:"颜总,要同时解决凝露和电磁干扰,需要重新设计防护方案,这根本不可能在30小时内......"
"谁说不可能?"颜旭突然打断他,"李思远,立即计算加强屏蔽所需的材料参数。张猛,设计新型密封结构。周教授,您负责验证方案。"
仓库里顿时忙碌起来。测试设备的嗡鸣声、键盘敲击声、图纸翻动声交织成一首紧张的交响曲。
五小时后,新的设计方案出炉。但更大的难题出现了——所需的特种屏蔽材料,国内库存不足。
"我知道哪里有。"一直沉默的采购主管突然站起来,"深圳有家供应商,我这就去调货。"
"等等。"颜旭叫住他,"让财务跟你一起去,不计成本,走航空特快。"
在北欧的工棚里,赵磊和团队已经连续工作二十个小时。当看到新设计方案时,年轻的工程师们重新燃起了希望。但安德森的一句话又让他们跌入谷底:"就算现在开始生产,也来不及运到了。"
视频里,颜旭却笑了:"谁说要运过去?"
他转身对国内团队说:"立即将设计方案发给我们在德国的合作工厂,让他们连夜生产,直接空运到瑞典。"
这个大胆的决定让所有人都愣住了。使用竞争对手国家的工厂生产核心部件,这在国内商业界几乎不可想象。
"信任是相互的。"颜旭平静地说,"既然选择了开放合作,就要相信合作伙伴的专业精神。"
最后六小时,成了与时间的赛跑。德国工厂发来生产进度,空运航班已经安排好,北欧团队做好了安装准备。每一个环节都严丝合缝,就像精密的瑞士手表。
当第一批新模块运抵现场时,距离最后期限只剩三个小时。赵磊带着团队冲进风雪中,开始更换安装。
视频一直保持着连接,颜旭和国内团队默默注视着现场的每一个动作。没有人说话,但每个人的心都悬在嗓子眼。
最后一个模块安装完成时,赵磊颤抖着手按下启动键。一秒钟,两秒钟......突然,所有指示灯同时亮起,监控屏幕上数据开始流动。
"成功了!"北欧现场爆发出欢呼。
安德森不可置信地看着恢复正常的生产线,良久,他走向赵磊,郑重地伸出手:"我为我之前的无礼道歉。你们证明了,中国工程师值得信赖。"
回传的视频画面里,赵磊终于忍不住哭了。
这个二十八岁的年轻人,在极寒的北欧,顶着巨大的压力,完成了几乎不可能的任务。
颜旭关闭视频,转身面对国内团队。每个人眼中都闪着泪光,但这一次,不是因为恐惧或委屈,而是因为骄傲。
"看见了吗?"颜旭轻声说,"这就是信任的力量。"窗外,北京的晨光初现。在这个不眠之夜,他们不仅挽救了一个项目,更淬炼出了一支真正能够打硬仗的团队。
信任这块试金石,在熔炉中绽放出了最耀眼的光芒。
北京仓库的指挥中心仿佛变成了战时司令部。白板上画满了密密麻麻的电路图和故障分析逻辑树,十几个显示屏同时闪烁着数据流,泡面盒和咖啡杯散落一地。颜旭已经连续三十个小时没有合眼,衬衫领口松开着,眼睛里布满血丝。
"第三个可疑点了。"李思远的声音沙哑,"电源管理芯片在零下四十度时,输出电压波动超过阈值。"
张猛立即调出该芯片的数据表:"但官方参数显示它的工作温度下限是零下五十五度。"
"实验室参数和现场工况是两码事。"周教授指着频谱分析仪上的异常波形,"看这个高频噪声,在极端低温下被放大了。"
北欧现场传来更糟的消息。
赵磊在视频里声音发抖:"客户给了最后24小时,否则就要启动索赔程序。他们的CEO正在从斯德哥尔摩赶过来。"
画面背景里,瑞典工程师们抱着手臂站在一旁,脸上写满不信任。其中一个金发工程师用英语大声说:"早就说过应该用德国产品。"
颜旭深吸一口气:"把故障模块的完整日志传过来,要原始数据。"
当几个G的日志数据开始传输时,技术团队发出了哀嚎——这简直是大海捞针。
"分工作业。"颜旭立即部署,"李思远带人分析电源轨迹,张猛团队负责信号完整性,周教授盯着时钟和同步信号。"
第一个24小时在绝望中度过。
团队成员轮流在行军床上打盹,但颜旭始终坐在指挥台前。当晨曦透过仓库的窗户时,他已经看完了三分之一的日志。
"这里有问题。"他突然叫醒刚睡着的李思远,"看系统启动第37秒的这个电压毛刺。"
年轻人揉着惺忪睡眼:"但这个毛刺持续时间太短了,不应该导致系统崩溃......"
"持续触发呢?"颜旭调出整个时间线的电压记录,"每37秒一次,像钟表一样精准。"
团队立即投入验证。果然,在极端低温下,某个电源监控芯片的看门狗电路会产生周期性复位脉冲。
"但为什么实验室测试没发现?"张猛困惑地问。
颜旭走到低温试验箱前:"因为我们模拟的是稳态低温,而现场是温度骤变。"
他立即下令:"修改测试方案,加入温度冲击循环。"
第二个24小时在希望与绝望间摇摆。
新的测试方案复现了故障,但解决方案却遥遥无期。替换芯片需要重新设计电路板,这至少要一周时间。
赵磊在视频里几乎崩溃:"客户CEO已经到了,正在会议室大发雷霆。"
就在这时,周教授突然拍案而起:"等等!我们是不是可以软件规避?"
这个想法像一道闪电划过指挥中心。如果能在检测到电压异常时主动重置受影响的模块,而不是等待系统崩溃......
"立即修改固件!"颜旭下令。
李思远团队开始疯狂编码,张猛则准备烧录工具。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如何在不中断服务的情况下更新远在北欧的设备?
"用差分升级。"一个年轻的工程师怯生生地提议,"只更新受影响的功能模块。"
最后12小时,成了与时间的赛跑。
新固件在凌晨三点完成测试,通过卫星链路发往北欧。但由于极地电离层干扰,传输速度慢得令人绝望。
"来不及了!"赵磊在视频里喊道,"客户要求一小时后做最终演示。"
颜旭突然站起来:"请求客户连接有线网络,我们直接远程更新。"
这个大胆的提议让所有人都愣住了——在客户严密的防火墙下远程操作,一旦出错后果不堪设想。
"信任是相互的。"颜旭对视频那头的赵磊说,"告诉客户,我们愿意承担全部风险。"
令人意外的是,瑞典客户在经过短暂讨论后,竟然同意了。当更新进度条在屏幕上缓慢移动时,指挥中心安静得能听到心跳声。
95%...96%...突然,进度条卡住了!
"网络中断!"李思远惊呼。所有人的心都沉到了谷底。但十秒后,进度条突然继续前进——原来是赵磊冒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