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浩天被捕的消息,像一块巨石投入陈瑾瑜本就波澜暗涌的心湖。她没有试图去探望,深知此刻任何联系都可能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只是通过几个可靠的司法线人,确认了他暂时安全,案情被严格限定在“商业窃密”本身,这让她稍感安心——至少,南华资本背后的手,还没能完全伸进司法程序,进行更恶毒的构陷。这微小的空间,或许正是林浩天用自我牺牲换来的。
然而,这件事彻底点燃了她心中积压已久的火焰。林浩天送出的U盘,连同他入狱前通过隐秘渠道辗转送达的一些补充笔记和联系人,像一块块关键的拼图,与她多年来追踪调查通天集团所积累的碎片化证据,严丝合缝地拼接在一起。一个庞大、系统、跨越国界的商业打压战略版图,在她面前清晰地显现出来。
她向报社请了年假,关闭了大部分社交联系。在自家书房里,她开启了一场无声的战争。窗帘时常紧闭,只有电脑屏幕的光映照着她日渐消瘦却异常专注的脸庞。地上散落着打印出来的资料、财务报表截图、复杂的股权结构图、技术标准文档的节选,以及一些关键人物的背景信息。空气中弥漫着旧纸张、咖啡因和一种高度专注带来的静电感。
她反复聆听U盘里那些经过处理的录音,里面南华资本高管与中间人商讨如何利用媒体“引导舆论”、“制造恐慌”的对话,冰冷而算计;她仔细核对那些模糊但指向清晰的资金流向,追踪着资本如何像幽灵一样,在不同的空壳公司和境外账户间穿梭,最终注入那些看似独立、实则被操控的“研究机构”和“行业论坛”;她调取了过去几年里,所有针对旭日科技及其他几家具有潜力的中国科技公司的□□,进行文本分析和信源追溯,发现了其中大量雷同的叙事框架和引述的“匿名专家”。
更重要的是,她将林浩天提供的关于通天集团利用其市场支配地位,在技术标准制定中排挤中国公司、在供应链关键环节进行歧视性定价或断供威胁的内幕信息,与她自己在产业联盟成立前后观察到、采访到的诸多案例相互印证。
这不是孤立的商业竞争,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多维度的、“非对称”的战争。通天集团及其关联的资本力量,利用其在技术、标准、资本、舆论上的传统优势,系统性地对追赶者进行遏制和绞杀。
书名号的标题在她脑海中逐渐成形——《通天之塔下的阴影:一场针对中国核心产业的非对称战争》。
她开始动笔。键盘的敲击声在寂静的书房里如同密集的鼓点。她摒弃了所有情绪化的渲染,用最冷静、最克制的笔触,以旭日科技的遭遇为主线,穿插其他案例,层层剥茧:
技术标准壁垒:详细剖析通天集团如何利用其在早期国际标准组织中的先发优势,将私有技术包装成行业标准,并通过复杂的专利池和授权费,构筑高昂的进入门槛,迫使后来者要么支付巨额费用,要么另起炉灶面临生态孤立的困境。
供应链软肋:揭示其在核心元器件领域的垄断地位,如何成为悬在中国制造企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通过突然的涨价、延迟交货甚至断供,影响下游企业的生产和市场节奏。
资本精准狙击:结合林浩天提供的证据和公开市场数据,勾勒出关联资本如何配合产业战略,在企业发展的关键节点(如流片、扩张、上市)进行做空、舆论打压乃至恶意收购的资本运作模式。
舆论认知塑造:系统梳理了那些被资本影响的媒体和智库,如何通过设置议题、选择性报道、引用有偏向性的“专家”观点,在国际国内塑造“中国科技企业只会模仿”、“缺乏真正创新”、“受国家庇护不公平竞争”的负面刻板印象,为商业和政策的打压创造舆论环境。
每一个论点后面,都附着或直接、或间接的证据链。逻辑清晰,证据扎实,如同一份严谨的学术报告,却又带着调查新闻特有的穿透力和叙事张力。
最后一个句号落下时,窗外已是黎明。淡青色的天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渗入,驱散了书房的黑暗。陈瑾瑜靠在椅背上,感觉全身的力气都被抽空了,但精神却处于一种奇异的亢奋状态。
她缓缓移动鼠标,光标在邮件发送界面那个巨大的按钮上空徘徊。收件人栏里,是报社总编、几位信得过的资深编辑,以及报纸的官方投稿邮箱。
她知道,这根引线一旦点燃,将再无回头路。这篇报道,凝聚了她记者生涯全部的专业积累、人脉资源和理想主义激情,无疑是她职业生涯的顶峰,是她作为记录者所能做到的极致。
但她也无比清醒地预见到,这顶峰之后,很可能就是断崖。通天集团和其背后的势力绝不会善罢甘休。巨大的压力会如同海啸般扑向报社,扑向她个人。她的职业前景,甚至人身安全,都可能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这不是简单的揭露丑闻,这是在挑战一个盘根错节的巨大利益共同体。
她拿起手机,指尖在屏幕上滑动,调出了那个加密的相册文件夹。里面存放着她和颜旭这些年来寥寥无几的几张合照——有年轻时在行业论坛后台的青涩偶遇,有旭日科技某个产品发布会后匆忙的合影,背景嘈杂,两人眼中却都有光……这些影像,记录了她内心深处一段无法言说、却真实存在的情感轨迹。
她静静地看了很久,然后,手指轻点,选择了“全部删除”。没有犹豫,像是在进行一场必要的仪式,切断与过往柔软的联结,以最决绝的姿态,面对即将到来的风暴。
她不能留下任何可能成为攻击颜旭、或者让自己在巨大压力下显露出一丝软弱的把柄。
做完这一切,她重新将目光投向电脑屏幕。天光越来越亮,映照着她苍白而坚定的脸。她深深吸了一口气,仿佛要将生命中最后的安宁吸入肺腑,然后,用尽全身力气,按下了鼠标左键。
“邮件发送成功”。提示框弹出的一刹那,书房里彻底安静下来。只有主机运行的低微嗡鸣,和她自己如擂鼓般的心跳声。
她知道,她投下的不是一篇报道,而是一枚投向深水的重磅炸弹。涟漪,即将变成巨浪。而她自己,已站在了风口浪尖。
陈瑾瑜那篇题为《通天之塔下的阴影:一场针对中国核心产业的非对称战争》的深度报道,如同在沉寂的舆论湖面投下了一颗深水炸弹。其引发的不是涟漪,而是海啸。
报道在报纸官方网站及合作的权威财经平台首发后,凭借其扎实的证据、缜密的逻辑和震撼的指控,瞬间冲破了专业领域的壁垒,在短短几小时内登顶各大平台热搜榜。社交媒体上,文章被疯狂转发、解读,阅读量呈指数级攀升。“通天集团”、“非对称战争”、“技术标准壁垒”、“资本狙击”等关键词席卷网络。公众的愤怒、业界的震惊、投资者的恐慌,交织成一股巨大的声浪。
国际主流媒体也迅速跟进。虽然部分媒体在转引时试图保持“平衡报道”,引述通天集团“坚决否认、保留追责权利”的初步回应,但报道中揭露的资本与媒体勾结打压竞争对手的细节,以及系统性的产业遏制战略,依然引发了全球财经界和科技圈的广泛关注与讨论。通天集团在纽约和欧洲股市的股价应声暴跌,单日跌幅创下历史记录,市值蒸发惊人。
压力首先传导至通天集团中国区总部。苏明远办公室的电话几乎被打爆,来自全球总部的质询邮件雪片般飞来。视频连线会议上,屏幕那头总部高管们铁青的脸色和一连串尖锐的质问,让一向沉稳的苏明远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寒意。
“明远,这篇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有如此具体的内部信息泄露?你需要立刻向董事会做出解释!立刻控制事态!”总部的声音带着压抑的怒火。
苏明远强行保持着镇定,但紧握的拳头指节已然发白。他意识到,陈瑾瑜这篇报道,打出的是一套精准的组合拳,不仅打击了公司股价,更动摇了投资者和合作伙伴的信心,甚至可能引发监管机构的深度介入。他必须立刻启动最高级别的危机公关预案。
几乎在同一时间,陈瑾瑜所在的报社,也瞬间被推到了风暴的中心。
总编办公室内,气氛凝重得如同结冰。头发花白的总编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面色灰败,桌上那部红色的内部电话和几部手机此起彼伏地响着,他一个都没接。窗外,城市的喧嚣依旧,但这间办公室却仿佛与世隔绝,只有无形的压力从四面八方挤压而来。
陈瑾瑜被叫进来时,神情平静,仿佛早已预料到这一刻。
“瑾瑜……你,你这次……”总编的声音干涩,带着深深的疲惫和无奈,他指了指桌上那些响个不停的通讯设备,“上面的电话,相关部门的电话,还有……一些‘不方便透露身份’的人打来的关切电话……压力太大了。”
他深吸一口气,仿佛用尽了全身力气,才说出接下来的话:“报社决定,你暂时停职检查。在调查清楚报道中部分信源和证据的合法性,以及评估其带来的‘全面影响’之前,你不再负责任何报道任务,也不要再接受任何媒体采访。”
停职检查。这是一个看似程序化,实则意味着无限期雪藏的开端。陈瑾瑜静静地听着,脸上没有任何表情波动,只是眼底深处掠过一丝极淡的讥诮。她点了点头,没有争辩,也没有解释,只是轻声说:“我服从组织决定。”
当她收拾好个人物品,抱着纸箱走出报社大楼时,敏锐地注意到大楼对面街角,停着一辆黑色的、没有挂牌照的轿车。车里似乎有人,在她看过去时,迅速移开了视线。一种被窥视的感觉,如同冰冷的蛇,缠绕上她的脊背。
回到自己居住的小区,这种不安感更加明显。楼道里似乎有陌生的脚步声回荡,楼下也多了一两个看似无所事事、却眼神警惕的“闲人”。她知道自己已经被盯上了。这些不明身份的人,如同幽灵般的存在,既是威慑,也是警告。
傍晚时分,颜旭的电话打了过来。他的声音透过电波传来,带着难以掩饰的焦急和担忧:“瑾瑜,报道我看到了……你怎么样?报社那边……”
“停职了。”陈瑾瑜的语气异常平静,像是在说一件与自己无关的小事。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随即颜旭的声音变得凝重:“我这边注意到你住处附近有些不对劲的人。我马上安排两个人过去,确保你的安全。”
“不用。”陈瑾瑜立刻拒绝,声音冷静而坚决,“颜旭,听着。不要派人来,不要做任何事。”
“为什么?你现在很危险!”颜旭的声音提高了几分。
“正因为我可能危险,所以你更不能插手。”陈瑾瑜走到窗边,撩开窗帘一角,看着楼下那个模糊的、靠在阴影里的身影,语气冷静得近乎冷酷,“如果我出事,那正好以最残酷的方式,证明了那篇报道的真实性,证明了他们手段的下作与狠毒。这比任何辩护都更有力量。”
她顿了顿,语气转为一种战略家的沉稳:“颜旭,你现在最重要的,不是担心我的安危。这场风暴,对‘新旭日’、对联盟,是千载难逢的机会!舆论已经站在我们这边,通天集团正焦头烂额,股价暴跌,内部必然混乱。你要趁现在,稳住联盟内部可能出现的动摇情绪,快速推进统一标准的落地,抢占市场空白!这才是对他们最有力的回击,也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电话那端,颜旭久久无言。他听出了陈瑾瑜话语中的决绝,那是一种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以自身为筹码,将舆论战推向极致的魄力。他感到心脏一阵剧烈的抽痛,既有敬佩,更有无法保护她的无力感。
“瑾瑜……”他声音沙哑,却再也说不出别的话。
“去做你该做的事。”陈瑾瑜说完,轻轻地挂断了电话。她放下手机,环顾着这间熟悉的、此刻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