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典言情 > 临川羡榆 金裕

4. 踪迹

小说:

临川羡榆

作者:

金裕

分类:

古典言情

柏悦公寓二十七层的清晨,总是比别处来得更早一些。

第一缕阳光刚刚越过城市的天际线,李璟川已经站在落地窗前,手中的黑咖啡散发着醇厚的香气。

他今天系了一条深蓝色领带,上面有若隐若现的暗纹,是某个不张扬的意大利手工品牌。

距离那个清晨已经过去七十二小时。

“市长,车已经在楼下等候。”秘书的声音从内线电话里传来,平稳得听不出一丝异常。

李璟川放下咖啡杯,指尖在杯沿轻轻划过。“知道了。”

市政厅的日常工作依旧井然有序。

李璟川主持了两个会议,听取了关于旧城改造项目的汇报,会见了来访的外省考察团。

他说话的语气依然沉稳有力,批示文件时依然条理清晰,甚至连微笑的弧度都把握得恰到好处。

但秘书注意到几个细微的变化:市长今天第三次看向腕表;在听取文化局汇报时,他的指尖在实木桌面上无意识地敲击了三次;中午的便餐,他破天荒地剩下了一半。

“市长,您要的南部艺术村调研报告。”下午三点,秘书将一份文件轻轻放在办公桌上。

李璟川接过文件,翻页的速度比平时稍快。“这个月的航空旅客数据出来了吗?”

“刚刚收到。”秘书又递上一份报表,神色如常,“特别是前往南方的航班,已经按您的要求单独整理出来了。”

李璟川的目光在报表上停留了片刻。

阳光从百叶窗的缝隙间漏进来,在他脸上投下明暗交错的光影。

他合上文件,声音平静无波:“看来艺术村发展得不错。”

“是的,特别是漓江艺术小镇,最近吸引了不少艺术家入驻。”

办公室内陷入短暂的沉默。李璟川起身走到窗前,俯瞰着脚下的城市。车流在纵横交错的街道上穿梭,像是一条条流动的银河。

“文化局刚才汇报的那个扶持项目,”他忽然转身,“我觉得可以优先考虑漓江艺术小镇作为试点。”

秘书微微颔首:“需要安排考察吗?”

“不必兴师动众。”李璟川坐回办公椅,打开一份新的文件,“就以私人名义,做一次实地调研。时间就定在这周末吧。”

“好的,我这就去安排。”

秘书离开后,办公室内重归寂静。

李璟川打开抽屉,取出那张写着“谢谢”的卡片。

飞鸟的轮廓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清晰,仿佛随时都会振翅飞去。

他拿起钢笔,在便签上写下“漓江艺术小镇”六个字,笔尖在纸上停留的时间比平时长了片刻。

接下来的几天,李璟川的行程排得出奇的满。

他视察了新建的图书馆,出席了企业家联谊会,甚至还为一所小学的艺术节剪彩。

每个场合,他都表现得无可挑剔——亲切而不失威严,睿智而不显傲慢。

但在某个会议的间隙,当秘书无意中提起已经订好去漓江的机票时,李璟川端起茶杯的动作有瞬间的凝滞。

茶水在杯中轻轻晃动,漾开细小的涟漪。

“几点的航班?”他问得随意,仿佛只是确认一个普通的行程。

“周六早上八点。周日下午返回,不会耽误周一上午的例会。”

李璟川点了点头,目光投向窗外。

城市的天空是淡淡的灰蓝色,几只飞鸟正振翅掠过高层建筑的玻璃幕墙。

周五下午,市政厅的走廊格外安静。

李璟川独自在办公室里整理文件,夕阳的余晖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

动作依然从容不迫,只是整理完毕后,他破例没有将文件按照平时的习惯对齐。

下班时,秘书注意到市长的办公桌上多了一本关于南方艺术村落的画册。

“市长,需要帮您准备什么资料吗?”

李璟川正在穿外套,闻言动作未停:“不必,这次是私人行程。”

这句话说得平淡,却让秘书微微一怔——李璟川很少强调“私人”二字。

周六的机场熙熙攘攘。李璟川穿着一件深灰色的休闲外套,看起来更像是个出差的商务人士,而不是一市之长。

通过VIP通道时,他的目光不经意地扫过候机大厅。

人群中来来往往的旅客中,有一个穿着白色连衣裙的背影格外显眼。李璟川的脚步几不可察地顿了一下,随即恢复如常。

“市长?”秘书轻声提醒。

“没事。”李璟川收回目光,唇线微微抿紧。

飞机起飞时,他望着窗外逐渐变小的城市,手指无意识地在扶手上轻轻敲击。

空乘送来报纸,他接过时,头版正好是一篇关于当代艺术家生存现状的报道。

“有意思。”他轻声自语,将报纸折好放在一旁。

两个小时的航程,他大部分时间都在看那份关于漓江艺术小镇的资料。

但当空乘送来饮料时,秘书注意到,市长的资料页下方,压着一本速写本,那是他今早特意放进行李箱的。

飞机开始下降时,李璟川合上资料,望向窗外的云层。

厚厚的云海像柔软的棉絮,将过往与现在隔成两个世界。

飞机平稳落地,李璟川目光扫过机场的到达大厅。

那里人来人往,每个人都行色匆匆,仿佛都在寻找着什么,又仿佛都在逃避着什么。

秘书已经安排好接机的车辆。

李璟川坐进车内,摇下车窗,让南方的风灌进来。

风吹乱了他的头发,也吹散了他眼中最后一丝犹豫。

“去艺术小镇。”他对司机说,声音恢复了往日的沉稳。

车子驶出机场,融入南方的车流中。李璟川望着窗外飞速后退的风景,忽然想起舒榆曾经说过的话:“人生就像一场夜航,我们在黑暗中前行,不知道会遇到什么...”

——

漓江艺术小镇的清晨总是从河面的薄雾开始。

舒榆租下的临河画室推开窗就能看见青石板桥,桥下是潺潺流水,几只白鹭时常在浅滩处觅食。她在这里已经住了一周多,渐渐习惯了小镇的慢节奏。

画室里散落着几幅新作的草图,都是这些天的灵感碎片,晨雾中的老街,夕阳下的渔船,还有夜里灯火通明的戏台。

她特意选了最靠里的位置,连房东都不知道她的全名,只唤她“舒老师”。

正值小镇一年一度的民俗文化节,天刚蒙蒙亮,河岸两侧就摆起了各式摊位。

扎染的布匹在晨风中飘扬,银饰摊传来叮叮当当的敲击声,空气里飘着桂花糕的甜香。

舒榆早早占了个桥头的位置,支起画架,打算捕捉这热闹的一幕。

她穿着简单的亚麻长裙,头发随意挽起,几缕碎发垂在颈间。

画笔在画纸上沙沙作响,很快就勾勒出熙攘人群的轮廓——提着菜篮的老妪,追逐嬉戏的孩童,还有驻足挑选手工艺品的游客。

“舒老师,尝尝刚蒸好的糯米糕?”隔壁摊位的大娘热情地招呼。

舒榆笑着接过,正要道谢,画笔却突然顿在了半空。

画板的取景框里,不知何时多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李璟川站在桥对面,穿着一件再简单不过的白衬衫,袖口随意挽到肘间,卡其裤上沾着些许尘土,像是刚走过一段乡间小路。

他正与当地干部交谈,手指不时指向河岸两侧的建筑,神情专注。

阳光落在他身上,勾勒出挺拔的身形,在人群中显得格外醒目。

舒榆的画笔悬在空中,一滴松节油顺着笔尖滴落,在画纸上晕开一小片模糊的痕迹。

她下意识往后挪了挪,想让画架挡住自己的身影。

可就在这时,李璟川仿佛心有灵犀般转过头来。

他的目光穿过熙攘人群,精准地捕捉到了她的身影。

那双总是深不见底的眼睛里,适时地闪过一丝恰到好处的“惊讶”,随即化为浅浅的笑意。他对身边人低声交代了几句,便朝桥这边走来。

舒榆的心跳漏了一拍。

她匆忙收拾画具,颜料盒被打翻在地,几支画笔滚落到石板缝里。可当她抱起画板想要离开时,李璟川已经站在了她面前。

“舒小姐,好巧。”他的声音温和如初,却带着不容拒绝的意味,“看来我们很有缘。”

阳光下的他,笑容无懈可击,连眼角细纹都显得恰到好处。

白衬衫领口解开一颗扣子,比起在市政厅时多了几分随性,却依然掩不住那份与生俱来的气场。

舒榆抱紧画板,指节微微发白:“李市长怎么会来这里?”

“考察文化项目。”他的回答简洁自然,目光却落在她未完成的画作上,“这幅画很有意思。”

画纸上,热闹的市集栩栩如生,每一个细节都捕捉得恰到好处——除了桥对面那一块,因为她的走神而略显潦草。

李璟川俯身细看,一缕额发垂落额前。他伸手指向画中桥对面的空白处,声音轻得只有两人能听见:

“画里好像,少了个我?”

河风适时吹过,掀起画纸一角。远处的锣鼓声、叫卖声、欢笑声仿佛都在这一刻远去。

舒榆看着眼前这个笑得云淡风轻的男人,突然想起离开时留下的那张字条,还有那句“只是今晚,不问过去,不谈将来”。

现在,过去找上门来了。

她抬眼迎上他的目光,唇角扬起一个极淡的弧度:

“李市长说笑了,我的画里,从来只画想画的人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