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典言情 > 邺下高台 钤钥

23.第23章

小说:

邺下高台

作者:

钤钥

分类:

古典言情

梁国副使袁昱推开窗扉,馆外街道依旧甲士林立。

三年前,他初次奉使北上,意气风发,踌躇满志。在那次关乎两国体面的文辩上,他抛出一个精心准备的议题,意图彰显梁主萧衍仁德,暗讽北地胡风未化,礼义不存。

这本是十拿九稳的晋身之阶,马屁拍响,回国后必是青云直上。

谁知,胜券在握之时,一个小女童上台救场,笑盈盈开口,却是连番机锋,将他驳得体无完肤,惨败而归,成了建康官场整整一年的笑柄。

此番再来,那女童已成了高澄身边炙手可热的女史,每每宴饮对辩,她皆坐于其侧,寥寥几句,便将他,将整个梁国使团,衬得如同朽木。

他知道,若再无功而返,他在建康的前程,便算彻底断了。

铤而走险的念头如毒藤滋生,接单人‘万无一失’的保证,让他彻底鬼迷心窍。

可他万没想到,高澄的反应会如此酷烈!不惜动用左右、京畿之兵封城,这哪是搜寻一走失女官,简直是应对谋逆大案!

他是真怕了,想借着使节身份,回国暂避锋芒,过几年再来图谋;却被以保护之名,强行扣在了这四方馆中,如同瓮中之鳖。

那两名凶徒是成了,败了?那陈扶是生,是死?西边也无消息传来。

白日里,他实在按捺不住,拉住一位相熟的馆吏,探问何时方能归国。

“还请使君安心暂住,再过半月找不到,应就放行了。”

他安心了些,还没找到,多半是死了;可一想到还要挨半月,又焦躁起来。

驿丞敲门而入,放下一壶新沏的热茶,“使君,蒙顶仙茶,最是宁心静气。”

他正觉口干舌燥,待其换过灯芯离去,便迫不及待连饮两杯。

茶汤入腹,焦躁被压下去些许,却泛起昏沉,恍惚起来,想是近日连连熬夜所致。

他吹熄了灯,和衣躺下,却无论如何也无法入睡。黑暗中,无数念头纷至沓来,悔恨、恐惧、侥幸……交织成一张密不透风的网,将他越缠越紧。

不知过了多久,约莫是子夜时分。

一股似檀非檀、似麝非麝的异香钻入鼻腔,灰白色的烟雾从四面八方涌出,迅速弥漫。

紧接着,案头那盏明明已经熄灭的油灯,灯芯竟“噗”地一声,自顾自地燃起一团幽绿火苗!那光,将整个房间映得鬼气森森。

骇得他猛然坐起!

烟雾深处,两道极高极瘦的身影缓缓凝聚而来。

一黑,一白。

黑者,黑袍如墨,面色靛青,头戴‘天下太平’高帽,手持玄铁锁链,眼神空洞死寂。

白者,白袍如纸,面容惨白,长舌垂胸,头戴‘一见生财’高帽,手握惨白招魂牌。

黑白无常?!

“袁——昱——”

一个幽冷、拖沓、仿佛来自九幽黄泉的声音,在死寂中响起。

“陈氏女扶,阳寿未尽,横死刀下,怨气冲天……无法渡过忘川,往生无门,只得飘零阴阳界外,受苦煎熬……”

白无常那惨白的眼珠转向他,长舌蠕动,“她一口怨气不散,无法投入轮回……唯有尔这始作俑者,于阴司状上签押画供,陈明罪孽,消其怨愤……吾等方可引她上路……否则……”

烟雾翻腾,一个浑身湿漉漉的小小身影显现出来,正是那女史陈扶!

她心口插着一柄长刀,刀身完全没入,只留刀柄在外,暗红血液不断从伤口涌出,滴滴答答落在地上。她伸出青白的小手,眼中流下两行血泪,嘴唇无声开合,满是刻骨的怨毒。

袁昱双目圆睁,已是吓得魂飞魄散。

“若尔不签此状,消解其怨……”黑无常的锁链哗啦啦一响,“她便只能滞留阳间,以尔之阳寿精气为食,直至尔油尽灯枯……或是,夜夜入那渤海王世子高澄梦中,哭诉冤屈,要其索尔性命……”

“我签!我签!”

他崩溃哭嚎,连滚带爬地扑到不知何时悬在面前的枯黄状纸前。

那纸上朱砂字迹淋漓,将他买凶的时间、地点、金额,乃至凶徒所用兵刃式样,都写得一清二楚!

他蘸着仿佛鲜血凝成的印泥,在那索命的“阴司陈情状”上,颤抖摁下……

幽绿烛火倏忽熄灭,异香消散,烟雾与鬼影如同被风吹散般无踪无迹。

只余他像一滩烂泥般瘫在地上,身下一片湿凉秽物。

东柏堂内,陈扶将那‘阴司陈情状’轻放高澄面前。

高澄目光在她身上扫了一圈,她已换过衣衫,发髻重新梳起,小脸却还未褪苍白。

“瞧你小脸白的,装鬼倒把自己先吓着了?”

陈扶笑笑,“大将军若想见识真吓着的,该去四方馆看看那袁副使。”

看她无碍,高澄方拿起状纸,眉梢微挑,“你这‘鬼差’取供,倒是比廷尉那帮人还利落。”

“心里有鬼,自然鬼差更好使些。”

“子才,”高澄将状纸推给邢邵,“以此为证,草拟国书,发往建康。”说罢看向陈扶。

陈扶会意接话:“邢大人,此信须得把握三处关窍。其一,切割袁昱与梁国。表明我方明了此乃袁昱个人恶行,非梁主陛下属意。其二,阐明底线。对使节之尊重,基于‘不干涉内政、不触犯律法’之上。买凶杀害大魏重臣之女、世子近臣,乃是践踏我大魏法度、挑衅我大魏权威之重罪!”

“其三,也是最要紧的一点,点破袁昱居心之险恶。能轻易与贼国之人勾连,行事如此肆无忌惮,其人身在南梁,心在何方?一旦因其个人之恶行引发梁魏纷争,乃至兵戈相见,又是何方得利?”

“妙!如此立论,那萧衍决计不保了!”邢邵由衷赞道,看向高澄,“大将军,那便依女史所言草拟?”

“便依此意。”

几日后,梁帝萧衍的亲笔信送至东柏堂。

信中,萧衍对副使袁昱“狂悖僭越、因私废公”之举表示“震怒不已”,痛斥此等行径绝非己意,实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