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日后,封之荔将最后一叠典籍用红绳捆好,苏杏晚已和甜莓站在客栈门口:“荔荔快来,秦公子的马车都到了。”
院外停着两辆马车,头一辆黑漆车身配着铜环,看着便知是秦府的规制;后头那辆虽简朴些,却也收拾得干干净净,车帘上绣着圈淡蓝的水波纹,瞧着清爽。
秦鹤站在车旁,茄紫锦袍虽鲜亮,却掩不住他平平的眉眼,论容貌,确是不及周玉逢的俊朗,更别说苍梧山见过的傅昭他们。他见两人出来,拱手笑道:“封姑娘,苏姑娘,前路远,备了两辆马车。这辆给你们,车夫是家母信得过的老仆,沿途也好有个照应。”
封之荔望着那辆绣水波纹的马车,本来不欲与秦鹤有过多的牵扯,可是秦鹤坚持要送她们回去,她也不好推脱,便福身道:“秦公子费心了。”
苏杏晚扶着车辕上车时,凑到封之荔耳边嘀咕:“说真的,他这容貌,也就比寻常男子周正些,跟傅公子他们比,可差远了。”
马车缓缓启动,车壁平稳得很。甜莓打开小几上的食盒,惊喜道:“小姐你看,是蜜渍金橘!秦公子竟记得你爱吃这个。”
封之荔捏起颗金橘,酸甜的汁水漫开时,瞥见窗外秦鹤的马车始终隔着两丈远,紫锦袍的身影在道旁树影里时隐时现。他容貌虽寻常,行事却妥帖,既不远得让人不安,也不近得让人拘谨。
“比周玉逢强在实在。”苏杏晚往软枕上一靠,“周玉逢空有副好皮囊,心思全用在算计上;秦公子虽相貌平平,却懂得疼人。”
封之荔没接话,只低头摩挲着帕子,经历周玉逢一遭,她已经不奢望嫁给什么样貌多么好的男子了,过日子只求看得顺眼不太讨厌就好,秦鹤她虽然看得还算顺眼,但秦鹤真是好归处吗?若她真和秦鹤在一起,以后要如何面对周玉逢?
罢了罢了,秦公子还没说什么,她不敢再妄自揣度了,万一是她误会人家自作多情了呢?
行至第三日午后,忽然下起暴雨。她们乘坐的马车在山涧边打滑,车夫正急得冒汗,就见秦鹤的马车停在高处。他披着蓑衣下来,紫锦袍被雨打湿了大半,隔着雨幕喊:“姑娘们先上我的车避雨,我让车夫来弄!”
封之荔已从行囊里翻出油纸伞:“多谢秦公子,我们撑伞等便是。公子的锦袍沾了雨,仔细着凉。”
秦鹤在雨里站了片刻,忽然笑道:“那我让车夫留下帮忙,我去前头驿站备些姜汤。”
第四日清晨,马车驶入云溪县地界。远远望见城门口的石狮子,甜莓指着路边的大树:“小姐你看,秦公子在那儿呢!”
秦鹤站在树下,紫锦袍被晨风吹得微动,手里拎着个青布包。见她们过来,递过布包道:“这是刚出炉的芝麻糖饼,带回去给伯父伯母尝尝。”
他顿了顿,看见封之荔多日舟车劳顿依然水嫩如玉的素面,心中微动,又道,“周玉逢近日总往县丞府跑,想攀千金小姐的线,你们若不想撞见,我让人知会一声。”
封之荔心里咯噔一下,周玉逢果然是要另娶了吗?
她心不在焉地接过布包,指尖触到饼子的温热,被蒸得回了神:“我与他如今已是陌路,自是应当殊途,还请麻烦秦公子了。”
说着,她从行囊里取出个素木小盒,递过去道:“前几日在书肆见这方砚台石质细腻,边缘还刻了些云纹,想着公子或许用得上。多谢公子一路照拂。”
那砚台是她途经文房铺时特意挑的,巴掌大小,石色清润,云纹浅刻得素雅,既不显贵重,又带着几分文人雅致的心意。
秦鹤接过木盒,打开看时眼里泛起笑意,指尖轻轻摩挲着砚台边缘的云纹:“这云纹刻得巧,握在手里正合心意。姑娘竟连我惯用的尺寸都留意到了。”他笑起来时眼角细纹浅浅,“改日若有闲暇,不知可否请姑娘再抄幅《心经》?正好用这新砚台试试墨。”
封之荔望着他身后的马车,轻轻点头:“若公子不嫌弃,改日送来便是。”
两辆马车在巷口分道时,封之荔掀帘望去,见秦鹤的马车拐进另一条巷子,紫锦袍的身影在青石板路上渐行渐远。
甜莓拎着包袱笑道:“小姐,咱们回家啦。”
封之荔嗯了一声,踩着熟悉的青石板路往院门走。风里飘来隔壁药铺的药香,她摸了摸袖中的帕子,忽然觉得,比起那些耀眼却遥远的容貌,这般妥帖的真诚,或许更让人安心。
秦鹤回去的时候,一脸得意地跟抱着砚台的小厮进宝炫耀:“瞧见没?封姑娘也是对我有意的!”
进宝连连点头:“是是是,少爷您最厉害啦!那封姑娘真同意了,您真要娶她吗?”
秦鹤摇着扇子勾起唇角,有种轻佻的风流:“待想办法邀她出来与本少爷春风一度,本少爷若觉得舒坦,再想办法娶她做个外室便是!”
进宝张大嘴巴一脸震惊,竟是不知自家少爷存的是这想法:“就算封姑娘被周少爷休过,那封书吏好歹也算是衙门的人,您娶她做外室,封书吏能愿意吗?”
秦鹤不以为然:“她一个被休过的女子,能嫁给我这样的富家子弟做外室算抬举她了,不然她封之荔还能嫁给什么好儿郎?那好儿郎愿意娶一个被休弃过的女子吗?”
进宝歪头想了想,“也是,封姑娘除了嫁给您,哪还有什么好归宿啊!”
秦鹤轻摇着扇子,愈发春风得意:“待本少爷得了手,就去他周玉逢面前炫耀炫耀,这么好的女子你不珍惜,就别怪兄弟我尝一尝咸淡了!”
封之荔一路舟车劳顿,在家休整了整整十日才有力气再次上街。
却也仅仅十日,苍梧山的一切便已恍如隔世,苍梧山,她怕是再也不会去了。
山遥路远,一路辛苦,再加上高额的车马经费,她实在是去不起。
有生之年,去一次,已是足够。
这日,苏杏晚邀她上街闲逛,街上有些议论声钻入她的耳朵。
“听说了吗?户房周书吏家的公子,最近快把县丞府的门槛踏平了。”
“周玉逢?他不是去年刚休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