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功挫败扶桑国的阴谋后,大清迎来了一段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然而,这份平静并未持续太久,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波再次打破了大清的宁静。
这日,朝堂之上气氛凝重。一位来自北方凌国的使者,趾高气昂地站在殿中,向雍正递交了国书。雍正展开国书,脸色瞬间变得阴沉起来。
“皇上,凌国在国书中提出,要求我大清送一位公主前去和亲,否则便要举兵来犯。”雍正将国书递给身边的大臣,愤怒地说道。
大臣们听后,顿时议论纷纷。
“凌国此举太过嚣张,竟敢要挟我大清!”
“是啊,这和亲之事关乎国家尊严,怎能轻易答应。”
洛璃此时也在朝堂之上,她心中明白,凌国此举并非真心求亲,而是企图以此来羞辱大清,甚至试探大清的底线。
“皇兄,凌国狼子野心,其求亲背后定有阴谋。我们不能轻易答应,需谨慎应对。”洛璃说道。
雍正微微点头,看向凌国使者:“你们凌国无故要求和亲,且以战争相威胁,是何道理?”
凌国使者冷笑一声:“我凌国日益强大,听闻大清公主洛璃聪慧过人,美貌无双。若能与大清联姻,实乃两国之幸。若大清不答应,我凌国铁骑可不会留情。”
洛璃心中愤怒不已,这凌国使者如此傲慢无礼,分明是没将大清放在眼里。
“使者大人,婚姻之事,讲究你情我愿。你凌国如此逼迫,岂是求亲之道?”洛璃上前一步,毫不畏惧地说道。
凌国使者轻蔑地看了洛璃一眼:“哼,公主殿下,这由不得你们。我凌国大军压境,大清若不想生灵涂炭,最好乖乖答应。”
朝堂上气氛剑拔弩张,大臣们纷纷请命,要与凌国一战。
“皇上,凌国欺人太甚,臣愿率军出征,让他们知道我大清的厉害!”一位武将激昂地说道。
但也有大臣顾虑战争的后果:“皇上,如今虽我大清国力渐强,但战争一起,必有伤亡,百姓也将受苦。和亲之事,或许可再斟酌。”
雍正陷入了沉思,他深知,若答应和亲,大清的尊严将受损;若不答应,凌国极有可能发动战争,边境百姓又将陷入战火之中。
“容朕考虑几日,使者先在驿馆休息。”雍正说道。
凌国使者得意地笑了笑:“希望皇上尽快做出明智的决定,否则后果自负。”说罢,便转身离去。
退朝后,雍正与洛璃来到御书房商议对策。
“皇兄,凌国此举意在试探我大清的实力和态度。若我们轻易答应和亲,他们日后必定更加嚣张。但若是开战,边境百姓又要遭殃。”洛璃忧虑地说道。
雍正眉头紧皱:“皇妹所言极是。朕实在不愿看到百姓受苦,但也绝不能轻易向凌国低头。”
两人思索良久,洛璃突然眼睛一亮:“皇兄,我们可以先拖延时间。一边假意与凌国使者商讨和亲细节,一边暗中加强边境防御,整军备战。若凌国真心求亲,我们再做打算;若他们意图开战,我们也有足够的准备。”
雍正听后,眼中闪过一丝赞许:“皇妹此计甚好。就按你说的办。朕这就安排大臣与凌国使者周旋,同时命边境守将加强戒备。”
于是,大清一方面派大臣与凌国使者在朝堂上讨价还价,拖延时间;另一方面,边境的士兵们日夜加紧训练,修筑防御工事。而洛璃,也没有闲着。她深知,这场危机若处理不当,将给大清带来巨大的灾难。她开始收集凌国的情报,试图了解凌国此次求亲背后的真正目的。
“春桃,去帮我联系京城内所有与凌国有关的商人、使者,我要尽可能多地了解凌国的情况。”洛璃对春桃说道。
“是,公主。奴婢这就去办。”春桃领命而去。
经过一番努力,洛璃得知,凌国近期内部权力斗争激烈,国王企图通过与大清和亲,借助大清的威望来巩固自己的统治。而且,凌国国内经济出现了一些问题,发动战争对他们来说也并非毫无风险。
“看来,凌国并非像表面上那么强大,他们也有自己的顾虑。”洛璃心中暗自思忖。
就在洛璃收集情报的同时,朝堂上关于和亲的讨论也愈发激烈。支持和亲的大臣认为,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可避免战争伤亡;而反对的大臣则坚决维护大清尊严,不愿看到公主远嫁受苦。
“公主乃金枝玉叶,怎能为了一时和平,送去凌国受苦?这简直是大清的耻辱!”
“但战争一起,受苦的还是百姓。和亲或许能换来数年和平,为大清发展争取时间。”
两种观点针锋相对,让雍正一时难以抉择。而凌国使者在驿馆中,每日催促大清尽快做出决定,态度愈发傲慢。
“你们大清到底怎么回事?和亲之事,到底答不答应?我可没那么多时间等。”凌国使者对负责商讨的大臣说道。
大臣无奈地说道:“使者大人稍安勿躁,此事重大,皇上需从长计议。”
与此同时,边境的局势也愈发紧张。凌国虽然没有立刻发动进攻,但不断增派兵力到边境,对大清形成了巨大的压力。大清的边境守将丝毫不敢懈怠,时刻关注着凌国军队的动向。
“将军,凌国军队又有调动,似乎在做进攻准备。”一名探子向边境守将汇报。
守将神色凝重:“密切关注他们的一举一动,通知士兵们,做好战斗准备。”
在这紧张的局势下,大清能否找到应对凌国的最佳策略?洛璃又将如何利用收集到的情报,帮助雍正化解这场危机?是答应和亲,换取暂时和平,还是奋起反抗,捍卫大清尊严?一切都充满了未知,等待着洛璃和雍正去做出艰难的抉择,书写大清的未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朝堂上对于凌国和亲要求的争论愈发激烈,形成了泾渭分明的两派。支持和亲的一派以几位老臣为首,他们认为大清历经诸多风波,百姓需要休养生息,此时避免战争是首要任务。而反对和亲的一派多为年轻气盛的武将和一些秉持气节的大臣,他们坚决反对以公主的牺牲来换取所谓的和平,认为这是对大清国威的践踏。
“皇上,如今我大清国力虽有提升,但战争一起,生灵涂炭,百姓又要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和亲虽有失颜面,但可保边境数年安宁,还望皇上三思啊。”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臣跪地恳请。
“哼,老大人此言差矣!我大清将士英勇无畏,岂会惧怕凌国?若因惧怕战争而送公主和亲,日后我大清颜面何存?”一位年轻武将义愤填膺地反驳道。
雍正坐在龙椅上,听着大臣们的争论,心中五味杂陈。他深知两派所言皆有道理,这和亲与否的抉择,实在是艰难无比。
而洛璃,在收集了更多关于凌国的情报后,越发觉得此事有转机。她在御书房内向雍正详细汇报。
“皇兄,经过这些时日的探查,凌国国内权力斗争激烈,国王地位不稳。此次提出和亲,很大程度上是想借助我大清的威望稳固其统治。而且,他们国内经济困窘,发动战争对他们而言,也并非易事,后勤补给便是一大难题。”洛璃说道。
雍正听后,沉思片刻:“皇妹的意思是,凌国此举更多是虚张声势?”
洛璃点头:“正是。但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凌国毕竟兵力摆在那里,若处理不当,战争仍有可能爆发。”
就在此时,负责与凌国使者周旋的大臣前来奏报:“皇上,凌国使者愈发不耐烦,今日竟公然威胁,若三日内不给出答复,便视作大清拒绝,他们即刻挥军南下。”
雍正脸色一沉:“这凌国使者,实在是嚣张至极!”
洛璃思索片刻,说道:“皇兄,我们不妨将计就计。告诉凌国使者,大清同意和亲,但需举行盛大的和亲仪式,且要在边境城市举行,邀请周边各国使者观礼。这样一来,我们可利用这段时间进一步加强边境防御,同时让凌国有所忌惮。若他们真心求亲,如此盛大的仪式也能满足他们借助大清威望的目的;若他们只是虚张声势,在各国使者面前,想必也不敢轻易发动战争。”
雍正听后,眼中闪过一丝光芒:“皇妹此计甚妙。既给了凌国面子,又为我们争取了时间,同时还能让各国见证,若凌国敢轻举妄动,便是与天下为敌。”
于是,大清告知凌国使者,同意和亲,但需按照大清的安排,在边境城市举行盛大仪式,且邀请周边各国使者前来观礼。凌国使者听后,犹豫了一下,但想到能借此提升凌国威望,最终还是答应了。
“好,那就依你们所言。但仪式务必尽快举行,若有拖延,后果自负。”凌国使者说道。
在得到凌国使者的答复后,大清立刻忙碌起来。一方面,加紧在边境城市筹备和亲仪式,搭建华丽的场地,准备丰盛的礼品;另一方面,暗中调集兵力,加强边境防御工事的修筑。洛璃也亲自前往边境,监督防御部署的完善。
“将军,此处地势险要,需多设暗哨,密切关注凌国军队动向。还有,防御工事要加固,务必做到万无一失。”洛璃对边境守将说道。
“是,公主殿下放心,末将定不负所托。”守将坚定地回答。
然而,凌国那边也并非毫无动作。他们虽然表面上同意了大清的安排,但暗中也在揣测大清的意图。凌国国王召集大臣商议。
“大清突然同意和亲,还提出如此盛大的仪式,其中是否有诈?”凌国国王皱着眉头问道。
一位大臣说道:“陛下,大清向来狡猾,此举恐怕是在拖延时间,加强防御。但如今箭在弦上,若我们此时反悔,在各国面前也不好交代。”
凌国国王思索良久:“不管大清有何意图,我们也不能示弱。一边准备和亲事宜,一边加强军队部署,若大清敢有异动,立刻发动进攻。”
随着和亲仪式日期的临近,边境的气氛愈发紧张。表面上,双方都在为和亲仪式忙碌准备;暗地里,却是剑拔弩张,一场大战似乎随时可能爆发。洛璃和雍正能否借助这场和亲仪式化解危机,还是会让局势变得更加复杂?而在这紧张的局势背后,又是否隐藏着更深的阴谋?一切都笼罩在迷雾之中,等待着被揭开。
在大清紧锣密鼓筹备和亲仪式的同时,洛璃深知,仅仅依靠表面的筹备和军事防御还远远不够。她决定利用这段时间,进一步了解凌国的内部情况,争取从根源上化解这场危机。
洛璃秘密派遣了一批精明能干的探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