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出府后的第七月 珠响

12. 风云起

小说:

出府后的第七月

作者:

珠响

分类:

穿越架空

即便封锁濉河渡口,城防图布局仍被神不知鬼不觉传进了南冥。

三日前,南冥大肆攻打斜桥,斜桥因兵马准备充足打了胜仗,将敌军逼退,应是可以过个好年。

织暖正要走,突然想到什么,对着他背影提声询问:“既是误会一场,今后恐难相遇,大人不妨将玉簪还我。”

张独寒闻言紧了紧眉心。

“你怎知晓日后见不到?”

织暖看不见他的表情,却能听出其间的不耐烦。

她懂了他言外之意是不想还。

“侯府应该不差钱吧,还是说银货两讫,大人难不成是惦念我未还的十两银子?”织暖质问,声音却玩笑试探。

“你想多了。”张独寒两眼一黑,闷声冷冷道。

谁知织暖一副恍然大悟的神情,“哦——那就是……被我猜中了!”

“没错。”张独寒皱眉,懒得辩驳,回答的很快。

看来她是真不知道这玉簪的用处。

织暖一咬后槽牙。

算了,她已知晓他身份,来日方长,她不愁找不到他,早晚会拿钱来找他。

她扭头义无反顾的走,甚至,跑了起来。不能呆到明日了,他阴晴不定的,说不准什么时候又反悔。

皎皎月色下,花花草草在身边掠过,像是初遇时掠过的雪景。

脑中突然不争气闪过月影轩的小笼包,曾经她一口气吃了六屉的小笼包子,酸的恰到好处的杏脯李子,还有吴嬷嬷对她也还算不错,想着想着,脑中突浮现活阎王张独寒那张脸,她忙甩甩头。

织暖一霎恍惚,自出尚书府后的这段时日仿若一场梦。这段经历,是她以前从不敢想的。

听着哒哒哒飞快的脚步声,张独寒转头看过来。

她此刻已经跑出去很远了,张独寒凝视着那如月色般皎洁的人儿,嘴角竟莫名扯了扯。

视线收回要走时,这才发觉不远处的地面上有个东西泛着荧光。

他靠近,捡起,是只水青底绣着金丝虎的香囊。

香囊上的金丝虎四仰八叉的翻着肚皮,绣工不错,只是这配色不敢恭维。与以往的宝石镶嵌抑或是大肆渲染不同,瞳孔处是长长一条向下弯的弧线,似是在眯眼微笑,倒算是活灵活现。

张独寒捏着香囊,面露嫌弃之色,“真难看。”

随后大手一甩,香囊不偏不倚挂在了梅树枝上。

——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漏刻上的箭杆正走至寅时二刻,紫宸殿上,群臣手持笏板跪拜。

“众爱卿平身。”赵徹端坐龙椅之上,神情疲倦,尽显沧桑的脸上双目却炯炯有神。

几位官员做了简要述职,赵徹评价一番后,便将话题引到战事之上。

“此次斜桥大捷,多亏了张爱卿,若非张爱卿力排众议,只怕明日除夕夜斜桥子民只能在战火中度过。说罢,张爱卿你想要什么赏赐?”赵徹看向张独寒,眼神闪过一丝审视。

张独寒手持笏板上前一步谢恩,绯色官服衬得人唇红齿白,愈加朗朗君子做派,他躬身言:“谢陛下,微臣不求赏赐,唯有一言,不知陛下可否允臣发表拙见。”

“爱卿但说无妨。”

“臣以为斜桥此战,极大鼓舞振奋军心,更当乘胜追击,先发制人,趁南冥修整兵马杀敌于出其不意,一举夺回正阳,此机不可失也。”张独寒平静道。

朝臣闻言,纷纷沉思。

赵徹的脸上看不出表情,他嘴唇微动了动却是未出声。须臾后又看向众人,道:“众位对于张爱卿的看法可有何见解。”

身为大兴帝王,他一向是个没主见的,难免总是被有心之人牵着鼻子走。

张独寒始终观察着四处,众朝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敢妄言。毕竟决策错误站错队的罪责没有人能担待的起。

此刻,枢密使封晟玄开口打破寂静,“臣以为,张殿帅所言不无道理,在城防图丢失的关口,斜桥此战告捷实乃不易,倒不如抓住时机,好让他南冥老贼看看,我大兴绝非鼠蚁之辈!”

此言一出,开始有些武官慷慨激昂着附和起来。

“是啊!”

“有道理。”

……

渐渐的,愈来愈多人附和。

赵徹扫视着紫宸殿上的众人,略有所思,他也觉张独寒所言不无道理,只是心里仍拿不定主意。

他目光时不时落在站立右侧身穿紫色官袍的蔡子敬身上。

还未来得及开口询问他有何见解,“宁鸣而死,不默而生!”朝臣中有人高声道,打断众人思考。

说话的是渭国公兼宦官监军郭宪,他举着笏板向前一步,神情严肃道:“臣以为此行还需慎重,南冥此次战败定然不会再掉以轻心,何况耶古领兵属实凶悍,我军急于出兵只怕不是乘胜追击,而是自寻死路!为表诚意,臣以为不如割让西北十三城向南冥议和,以平息战火。”

以正阳、斜桥为主城的西北十三城,经燕平河东西南三面环绕,东西约二百公里,南北约四百公里,占大兴国土五分之一,地理位置极其重要,无疑是南冥通往大兴的门户。南冥人凶狠善战,侵略是刻在骨子里的血性,割让十三城议和,或许可解一时之急,可终归不是长久之计。

此言一落,本是安静的大殿之上喧哗起来。

一面是主张乘胜追击,一面是主张割地议和。

张独寒面色未改,却是嘴角扯出一抹冷笑。如今大兴面临的最大问题,恐不止是外患,还有内忧。

谁人不知郭宪也算是皇帝身边的红人,又官居高位,即便是有人心里觉得此举无疑卖国求荣,却是无人胆敢做个忤逆国公的出头鸟。

“渭国公,”封晟玄眼神犀利,神情庄严道:“自古割地求和者哪有好下场,日后能否求得长久和平暂且不说,史书工笔间更是难以抹灭的国之耻辱!臣当渭国公不止是玩弄书法笔墨之人,监军领兵出征多年,未有武将的铮铮铁骨也就罢了,却是也未有文人风骨!”

一句话,便将郭宪阵营的文臣武将皆得罪个遍。

赵徹向来对丞相蔡子敬所言所行要更重视些,闻言他未开口,而是看向蔡子敬。

尚书右仆射中书侍郎兼太师蔡子敬始终一言不发,眉心间化不开的愁容却是一眼能看清,他眼眸低垂看向手中的笏板似在思忖什么。

“荒唐!天视自万民视,天听自万民听。战火纷飞绝不是百姓愿看到的,封知院久居京城,怎知前线血流成河尸殍遍野。敌军犹入无人之境,正阳百姓流离失所,南冥敌军所到之地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百姓深居水深火热之中。臣以为当务之急唯有止战,以滋养万民。”郭宪的声音嘹亮激昂,响彻大殿。

张独寒眼睫轻眨做起旁观者,他从左斜后方看向郭宪,中等算不上高的身躯挺拔干练,似是积蓄满满力量。此人担任监军多年,立下不少功劳,深得赵徹信任。

当年南方小国进犯,圣上休战暂退兵的旨意传到军营,郭宪身为监军自然第一时间收到撤兵指令,他却擅作主张谣传朝中旨意,携三军向敌军发起猛烈进攻,未料大获全胜,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