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会惊雷的余波尚未平息,皇城内外仍处于一种紧绷的、山雨欲来的气氛之中。镇国公凤擎宇被变相软禁于府邸,三司会审的铡刀已然悬起,每日都有相关官员被传唤、查问,昔日盘根错节的镇国公一党人人自危,或沉默观望,或急于撇清,或暗中串联。
凤清音坐镇宫中,凭借着朝会上一举建立的威势和“德继正统”规则在惊雷破局后的短暂强化,以雷霆手段整顿内务府、京畿卫戍,将一些关键位置换上了相对可靠或至少暂时中立的官员。简末三人隐于幕后,通过沈予对文书档案的掌控和秦诺对宫廷禁卫的渗透,不断为凤清音提供着情报支持,并协助甄别、清除潜在的隐患。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权力的真空与中央权威的短暂动荡,如同在平静湖面投下巨石,涟漪终将扩散至最遥远的角落。
七日后的深夜,一封八百里加急的军报,如同撕裂夜空的闪电,打破了皇城短暂的、虚假的平静,直抵御案——
北境王凤擎苍,联合西陲三位边郡守将,以“清君侧,靖国难”为号,起兵十五万,兵分两路,一路直扑京畿门户潼武关,一路南下威胁帝国粮仓江南腹地!
藩王作乱!
消息传来,举朝震惊!刚刚因镇国公倒台而稍显缓和的局势,瞬间被推到了帝国存亡的边缘!
北境王凤擎苍,乃先帝堂弟,手握北地精锐边军,久镇苦寒之地,骁勇善战,对中央早存不满。此次趁着镇国公倒台、朝局未稳之机,悍然起兵,其势汹汹!
金銮殿上,灯火通明,气氛凝重得能滴出水来。武将主战,文官主和(或言缓),争吵不休。更有甚者,暗中将此次叛乱归咎于凤清音“牝鸡司晨”,逼反宗室,动摇国本,“德继正统”的规则压力再次如同阴云般笼罩在凤清音头顶。
“陛下!北境铁骑凶悍,潼武关虽险,但守军兵力不足,恐难久持!当务之急,应遣使议和,暂缓其兵锋,再从长计议!”一位老成持重的文官出列奏道。
“荒谬!叛军已亮屠刀,岂有议和之理?此乃示弱,只会助长逆贼气焰!臣请旨,即刻调集京畿及周边兵马,驰援潼武关,与叛军决一死战!”一位戎装武将慷慨陈词。
凤清音端坐于龙椅之上,珠帘后的面容看不真切,但紧握扶手、微微泛白的指节暴露了她内心的波澜。她深知,此战关乎国运,更关乎她自身权位的生死存亡。若败,万事皆休,“德继正统”将成为笑话;若胜,则她才能真正坐稳这九五之位,彻底掌控朝局。
“众卿不必再争。”凤清音的声音透过珠帘传出,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竟隐隐压下了殿内的嘈杂,“逆贼凤擎苍,罔顾君臣大义,悍然兴兵,祸乱江山,其心可诛,其行当灭!”
她缓缓站起身,珠帘晃动,隐约可见其锐利如凤眸的眼神:“议和,绝无可能。此战,关乎社稷存亡,关乎天下安宁。朕——决意御驾亲征!”
御驾亲征!
四字一出,满殿皆惊!自古以来,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者有之,但以长公主之身、新君初立之际,便亲临前线,风险何其之大!
“陛下三思!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战场凶险,万一有失……”立刻有大臣出言劝阻。
“正因凶险,朕才必须亲临!”凤清音打断他,声音铿锵,“唯有朕亲至,方能提振军心,凝聚‘凤权天授’之威,以正压邪!方能向天下昭示,朕,绝非可欺之主!这江山,由朕来守!”
她目光扫过群臣,最终落在几位可靠的将领身上:“兵部尚书,即刻调拨粮草军械,集结京营精锐及周边可用之兵!三日之内,朕要兵发潼武关!”
“臣,领旨!”
退朝后,凤清音立刻召见了简末、沈予、秦诺三人于密室。
“情况你们已知晓。”凤清音褪去了朝堂上的威仪,眉宇间带着一丝疲惫,但更多的是破釜沉舟的锐气,“朕需亲征,以定乾坤。朝中之事,暂由几位阁老协同处理,但朕需要你们的眼睛和耳朵,替朕盯紧后方,防止有人趁虚而入,尤其是……玉瑶郡主及其残党。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