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二郎给七殿下和修齐他们做武师父?”大郎微微蹙眉,似乎还在笑话父亲的这个提议。
宋远廷点点头,将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我今日问过四娘了,她说七殿下的身体已见好转。
既然如此,适当的锻炼是有助于七殿下康复的。
再者说,这文治固然重要,但在这京都之中,没有强健的体魄和自保的能力显然是不行的。
若只是靠着咱们的一力保护,难免会有疏忽的时候。可倘若七殿下自己就能自保呢?
那我们内外相助,必然事半功倍。”
大郎闻言,神色间也满是赞同,但他依旧担心,便直言道:
“爹的想法儿子完全赞成,二郎的武艺也自是没得说。只是……”
大郎停顿一下,又继续说道:“爹刚胜任太傅不久,又接二连三地教导了七殿下和修齐他们。
此时若是再让二郎去做皇子们的武师父,是否太过显眼。
倘若引人猜忌,会不会得不偿失呢?再有,七殿下如今身子见好,也只是咱们知道。
一旦开始习武,这事儿可就瞒不住了。”
宋远廷看着自己的大儿子,眼中露出赞许。以往这小子思虑问题并不周全,如今倒也能把事情考虑得全面了。
不过,宋远廷并未说话,而是等着看二郎的态度。
二郎见状,忙开口道:“大哥的担忧不无道理。不过儿子倒是能够保证七殿下习武的事情不被发现。
只不过,此事的确不能由咱们宋家来提。我们需要一个人,一个分量足够,且不牵扯各方利益的人才向陛下建议此事。”
“那你心中可有人选?”宋远廷追问道。
二郎沉吟片刻,而后答道:“我师父,梁将军。”
“梁将军?他和咱们宋家可不能说是没有关系啊。”
二郎点点头,算是承认了大郎的话,但他紧接着又说道:
“我与师父虽有师徒的情意,但在忠于陛下这件事上,怕是没人比得过他了。
若弟弟真有什么风吹草动,只怕第一个站出来的就是我师父了。
这一点,整个京都无人不知,陛下自然也是知道的。
所以,即便师父与我们宋家存在着某些关联,但这事由他说出来,也不会引人怀疑。
而且我师父这个人是个武痴,他也早就抱怨过诸位皇子重文轻武并非好事。
故而这件事,只要我从旁吹吹风,他定会一力促成的。”
二郎的想法与宋远廷不谋而合,其实他心中的人选也是梁辉。
梁辉此人从来不涉党争,对皇帝的忠诚乃朝臣之最,而皇帝对他的信任也是数一数二的。
且梁辉注重练兵,对大渝重文轻武的情况早有不满,此事由他出面提议,合情合理。
“既然如此,那这事便交给二郎去办。另外,为了更保险些,可以让梁将军把萧煜也一并推举上去。”
大郎和二郎几乎是立刻反应过来父亲的用意。
萧家为大渝镇守国门,其地位与梁辉不相上下。
肖总兵的儿子做皇子们的老师,无论是对皇上还是对萧家都是一段佳话。
哪怕只是为了一段好名声,皇帝都会愿意成全此事。
而且一旦有了萧煜的配合,想要把七殿下好好藏起来,也就更简单了。
父子三人在书房仔细推敲了细节,次日,便由二郎去梁辉那里煽风点火了。
三日后,朝会接近尾声的时候,梁辉忽然出列,大声禀道:
“陛下,臣有一事要奏。”
皇帝这边都已经准备起身了,却见梁辉又冒了出来,于是乎,便也只好又稳了稳身形,端坐在龙椅上。
“梁将军但讲无妨。”
“陛下,如今皇子们有宋太傅教导实在是国之幸事。
诸位皇子能够自幼读圣贤书,明道义,此乃大渝社稷之福。
但臣以为,文治武功缺一不可。多年来,我大渝重文轻武,边境之危已有端倪。
先前陛下圣明决断,开办了武举。大渝全民习武,对外邦俨然有了震慑之势。
可光是百姓习武,臣觉得还是远远不够的。
几位皇子虽然年幼,却也到了可以习武的年纪。臣以为,应当同时为皇子们开设武课。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