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我靠科学打天下 莳文

24. 第 24 章

小说:

我靠科学打天下

作者:

莳文

分类:

穿越架空

第二十四章

黎琼目光如电,声若洪钟,其久经沙场的威压之势弥漫开来,竟令满堂学子一时噤声,无人敢出言反驳,场内落针可闻。

见现场气氛僵硬,杜先生摸着胡须,摇头晃脑地开口打了个圆场:“诸位能坐于此,皆是人中俊杰,当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见贤,当思齐焉;见不贤,当内自省也。若只因他人得遇机缘,展现才华,便心生怨怼,狭隘自闭,岂非辜负了书院教导,也看轻了自己?”

几位先生红脸白脸轮番唱打,让许多心生不平的学子面露惭色,悄然低下了头。

白钰更是如受当头棒喝,浑身一震。他再次望向顾青云时,眼中那点残存的嫉妒终于彻底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混杂着明悟与释然的复杂清明。他忽然意识到,自己一直以来所计较的得失高低,与对方所站的位置、所见的风景,根本不在同一层面。

凤凰翱翔九天,又怎会留意地上的鸦雀争鸣?

顾青云感受到周遭目光的变化,心中对宁王的感激又深一层。他上前一步,对着宁王及三位先生深深一揖,态度恭谨而诚恳:“得三位先生厚爱,学生愧不敢当。学生才疏学浅,于经算、兵法、文史诸道,不过略知皮毛,唯有向学之心一片。”

“能入寒山书院,得聆诸位先生教诲,与诸位贤才同窗共进,已是万幸。无论未来能拜入哪位先生门下,抑或仍需刻苦努力以达标准,学生都必将勤勉不辍,不敢有丝毫懈怠,以免辜负殿下与先生们的期望,亦不负与此间诸位同窗的缘分。”

他这番话,不卑不亢,既表达了对前辈的尊重,也表明了自己的向学之心,更巧妙地将自己放回了“学生”的位置,暗示仍需努力,并未因突如其来的青睐而忘形,无形中消弭了不少潜在的敌意。

宁王闻言,眼中赞赏之色更浓。

三位先生面面相觑,虽仍想争徒,却也不好再当着众学子的面继续争执下去。

徐先生捋须沉吟:“嗯,不骄不躁,是好心性。”

黎琼也点头:“是个明白小子!”

杜先生叹道:“知进退,懂礼数,善哉。”

一场因争徒而起的微妙风波,暂时被压了下去。宴席的气氛重新变得缓和起来,只是众人心中,都已明白,这位新来的顾青云,绝非池中之物。而他们与他的距离,似乎也从这一刻起,被清晰地划分开来。

*

烛影摇曳,卢屹展纸研墨,提笔给顾凌云写信。

信中,他毫不吝啬对顾青云的称赞,言其天赋卓绝,才华智慧皆令人惊叹。

为了服众,顾青云主动请缨参加入院考核。宁王与几位先生知其心结,并未阻拦,反将试题难度提了一阶。

然而即便增了难度,于顾青云而言,依旧游刃有余。他从容应对,一举通过考核,正式成为寒山书院一员。

宁王为增信实,特将顾青云的答卷公示于众。学子们传阅试卷,但见题旨深奥、涉猎广博,多数人不禁头皮发麻,暗自咋舌。至此,他们方真正明白,自己与顾青云之间,实有云泥之判。

卢屹在信中已将前往云州接引顾青云的缘由大致说明。为使顾凌云真切明白何为“新纸”,他特地向宁王求取一张,以此纸书写此信。

雪色细腻的纸页承载墨迹,纹理间仿佛蕴藏着文脉革新的微光。

卢屹抚纸长叹,纵有千言万语,终难尽述胸中激荡。笔锋悬停良久,最终只凝作一句:“见此纸如见青云之功,此物利在文坛,泽被后世——你必然明白。”

卢屹深知兄弟二人隔阂,他在云州时曾亲眼见顾凌云厉声威吓顾青云,命他永不再现于己前。而今顾青云亦入书院,待顾凌云处理完家事归来,兄弟相逢已成定局。

卢屹唯恐顾凌云心生不快,绞尽脑汁于信中宽慰:“待君归来,恐‘寒山双璧’之称不复为我与君矣。尔兄弟二人,或共成书院传奇。”

卢屹笔锋微顿,复又落下数行:“纵兄弟间有不足为外人道之隙,然今青云深得院长、诸师信重,还望逸尘以大局为重,慎行三思。”

逸尘,正是顾凌云的表字。笔墨干涸处,仿佛映出少年锐利的眉眼。

写至此,卢屹忽又想起:顾青云与逸尘年纪相仿,却尚未取字。这般才俊,岂可无字行世?他暗自思忖,该寻个时机向院长提及此事。

*

月华如练,本该是团圆的中秋佳夕,顾府却笼罩在一片凄清之中。

顾明舟新丧未久,妾室丁氏与庶子顾青云又遭逐离,昔日门庭若市的府邸,如今只剩卢氏与顾凌云母子二人凭案对坐,连倾泻在青石板上的月色都透着一股难言的冷寂。

守丧期间虽不宜宴饮,但中秋礼数不可废。卢氏只命人备了几样清淡素菜,一壶微凉的清茶。母子二人默然举箸,碟盏轻碰之声清晰可闻,吃出的尽是形影相吊的凄凉。

家宴刚开始不久,门外忽有马蹄声破夜而至。小厮快步呈上一枚细竹筒,顾凌云接过,眉头几不可察地一蹙。

竹筒极轻,轻得超乎意料。

他纤长的手指利落地启开筒盖,里面并无预想中的竹简,唯有一张…薄如丝绢,却绝非丝绢的物事。顾凌云目光一凝,再度审视竹筒——寒山书院特有的印签赫然其上,确是卢屹手笔无疑。

其实半月前,云州刺史秦昭已亲临顾府,告知顾青云被接往寒山书院之事。

顾明舟仍在任时,这位秦大人与顾府往来甚密,待顾凌云更是亲切,常以“贤侄”相称。然自几年前顾明舟辞官,顾家众人亦相继隐退,秦昭的态度便日渐暧昧。

顾家犹如雄狮蛰伏,依旧是云州世家之首,他不敢开罪,却也不再如往日热络——毕竟顾家无人在朝,对他的仕途几乎没有任何襄助。

就连顾明舟的葬礼,秦昭也未亲至,仅遣长史代为祭奠。

可前段时日,这位素来审时度势的刺史大人竟再度亲身到访,言辞间甚至带上了几分刻意的缓和。他解释道,醉仙坊中一切皆属“误会”,自己绝无为难顾青云之意。

直到那时,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