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典言情 > 孤女重生掀翻朝堂 玉铜金

11. 臣请出京

小说:

孤女重生掀翻朝堂

作者:

玉铜金

分类:

古典言情

吏部后街,街尾的一间隐蔽宅子。

厅中陆陆续续散坐着几个朝官。

“姜桓月风头越发旺了!”

“可不是,这几日,我还听得有赞她什么“断佞娥眉”“澄宪君”的。”

“牝鸡司晨不是正道,这么下去,天下女子迟早被她乱了心思。”

王尚书稳稳居中端坐,一语不发,旁边有个身着朱红官服男子在厅中一圈圈踱步,越听越摇头,轻拍手背道:“王尚书,姜桓月如今势头正盛,又得女皇袒护,难不成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她在我们头上放肆?”

此人是王尚书心腹,吏部左侍郎周沅,他与王尚书上下配合,二人牢牢将吏部抓在手中,同样见不得铁板一块的吏部多了姜桓月这么个异数。

王尚书捏着白瓷盖碗,轻轻掀开,刮去茶末,眼也不太抬道:“女皇圣心独断,我们不好违逆。”

周侍郎的眉心顿时拧成一团疙瘩,王尚书话锋一转:“周沅,这次京察姜桓月不仅得定上上,而且需是众望所归。都记好了——不论何时何地,哪怕是女皇面前,只要提及姜桓月,都只能说她的好话。”

周侍郎先是一愣,不过片刻后,眼底疑惑散去,转而露出一个狞笑。

王尚书浅呷了一口茶汤,抬首,窗外竹影错落,忽明忽暗,衬得他眉眼深沉。

半响,王尚书手腕微沉,盖碗落下,“啪嗒”一声脆响久久在厅中回荡……

依着王尚书吩咐,朝中对待姜桓月的口风有了变化,朝臣在一夜之间发现了姜桓月的不凡。

姜桓月踏入吏部,所遇朝臣皆满脸热络。

一人微笑拱手:“姜主事清正敢为,堪为百官表率!”

其后一人更是笑得谄媚:“姜主事洞察时弊,有雷霆万钧之风,我等敬服!”

……

姜桓月微抬下巴,姿态不冷不淡,只应了一句:“诸位客气。”

昨日这些朝臣还对姜桓月避之不及,笑得最谄媚那位背地蛐蛐姜桓月还被她当场撞破,今日这般作态实在惹人发笑。

-

同一时刻的宣政殿,王尚书将京察结果呈送女皇,面有愧色道:“陛下,臣方知此前狭隘了。”

“哦?”

“此番京察,臣仔细问过,姜主事官声极好,行事刚正不失机敏,吏部同僚中没有不夸的。”

女皇翻看奏折,颇有兴味地问道:“哦?是怎么夸的?”

“都佩服姜主事的胆识气魄,说她是‘断佞娥眉’‘澄宪君’。

女皇开怀大笑。

“陛下,姜主事才干俱佳,行事稳妥,有能臣之姿。臣保举姜主事出京历练,一则一展所长,建功立业,于民生社稷有益,二则经历实务,磨砺英才,日后方能真正为朝中栋梁。”

王尚书说得情真意切,字字句句仿佛都在为姜桓月考虑。他话中之意也确实不错,姜桓月年轻,既需历练,也需功绩。

只是姜桓月一旦出京,就不是那么容易回来的,寻常官员外任皆是三年又三年,出去的多回来的少,更别说可以称上朝野皆敌的姜桓月了。

等天长日久,一直远离中枢,女皇说不定会忘了姜桓月,姜桓月就只能被官职困在某处州府,再不能对朝中有任何影响。

女皇未必不能看出这些,饱含深意地敲打:“王卿家用心良苦。”

王尚书却是神色坦然:“陛下,我虽有几分私心,但也是实在不忍浪费姜主事的才能,她正是建功立业的时候,何必蹉跎。”

这是一招阳谋,女皇不愿姜桓月在吏部熬资历、姜桓月也不想,那只能依王尚书所言出京外放,而王尚书也势必会用尽一切手段不再让她回来。

“王卿家之意,朕知道了。”女皇用了许久没有用过的朕字,眼底生出几分不耐。

王尚书目的达到,趁势退下。

望着远处绘着大夏河山的屏风,女皇眼底逐渐恢复沉静,逐一抚平手下奏折被抓出的褶皱。

“陛下,姜主事求见。”

“宣!”

王尚书才离开御前不久,姜桓月又来了。

姜桓月没有过多虚言,行礼后直入正题,朝女皇道明来意:“陛下,臣请出京外任!”

女皇刚要抬起的手顿住,语意关切:“桓月,莫不是有人对你说了什么?只要你想留京,我必令你如愿。”

姜桓月双眸亮若辰星,声气铿锵直震殿宇:“陛下,臣心中所念,乃亲踏大夏疆土,见民生疾苦,为大夏百姓谋福。臣愿执戈前驱,刀山火海,不负社稷,誓做陛下的肱股之臣!”

女皇收敛容色,竟未透出丝毫喜怒,话中暗含告诫:“桓月,你需知道,只要出京,你就再不能轻易回来,或穷山恶水,或边疆塞外,哪怕我惦着你,若无切实功绩,也不会无故调你回京。”

复又抛出了诱人的安排:“无需担心在京中无处施展,借着李郎中一案,你去大理寺,做大理寺丞,墈合要案,同样能为民做主,三年一任,之后大理寺少卿就是你的,便是与六部部堂相比也不差。”

女皇为姜桓月样样算得周全,已然为姜桓月铺就了青云路。大理寺主管大夏刑狱,与六部齐平,论前程与吏部相差不远,论历练同样可以通晓民生。大理寺少卿在任已满三年,未曾有过差错,三年后便会擢升为姜桓月留出空位,姜桓月就可以尚书、侍郎之流并肩而立。

姜桓月心头发暖,感怀女皇看顾之情。

她怎会不知,女皇所指的,是多少人艳羡的青云坦途。依着那条路,假以时日,姜桓月必将成为天下女官之首,成为朝野称道的“女官表率”。但姜桓月不想只有虚浮的尊崇,姜桓月要的,是能拍板施策、决断朝事的实权。

待在京城,姜桓月只能疲于应对各类明枪暗箭,与朝臣勾心斗角,沉溺于此,有悖姜桓月为天下女子张目之志。

只有迈出去,主政一方,姜桓月才能拥有实绩,才能在朝堂有立足的倚仗,堂堂正正与诸位朝臣抗衡。

姜桓月仰头,眉间萦绕着勃发的英气,坚定开口:“陛下,我心意已决!”

女皇目光沉沉,凝视着殿内姜桓月如劲竹般修长挺拔的身影,面对帝王审视,姜桓月身形丝毫未晃,脊背挺直,眼底是藏不住的赤诚。

良久,女皇幽幽轻叹,沉静的容色逐渐化开,染上些许无奈,许诺:“桓月,你若不改志向,不负社稷,我亦不会负你!我在金銮殿上,等你功成归来!”

女皇既有欣慰,也有些不忍,她也清楚姜桓月走上了她期待的路,但她也不知道姜桓月能不能从一众寒窗苦读的同僚中杀出重围,回到京师。

姜桓月朝女皇深深叩首。

殿外恰好传来檐角铜铃轻响,清越之声似在应和君臣二人。

这边王尚书动作迅速,回到吏部便放出姜桓月外放的风声。

女皇放任了王尚书的动作,王尚书便将姜桓月的名姓写在了吏部外放的名册上。

论理姜桓月为官只三月,外放其实有些说不过去,但有王尚书保举和女皇默许,也就顺利推进了。

众人对王尚书无不佩服,只略施小计,不仅将姜桓月清出吏部,还不动声色阻住了她的势头。

有人低声称赞:“王尚书高明!此等举重若轻的手段,我等远远不及!”

王尚书淡然抬手示意,目光沉静:“不过为朝堂安稳罢了。”

众人佩服声更盛。

吏部署衙内众人在夸赞王尚书,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