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渡鸦[伪骨] 不留昨

31. 31

小说:

渡鸦[伪骨]

作者:

不留昨

分类:

穿越架空

海西州气象台2019年2月8日电:

受连续多次大范围降雪影响,我州德令哈市、乌兰、都兰两县被冰雪覆盖,局部地区积雪厚度达45cm……

-

雪很大。

带着股能席卷天地的阵仗,将人脸颊刮得生疼。

然而,仍挡不住人想要消磨无聊的劲头。

零下十几度,月台上仍站了三三两两的人,噌,噌,一下一下,按动着齿轮生锈的打火机,妄图点燃叼着的烟。

有个男人,牧民打扮,戴着厚厚的羔羊皮帽的,好不容易,点燃了根味道极呛的老报纸卷烟,和周围几人分了火。

呲一声。

极其微小的燃烧音被隐在了轰响里。

那一点点荧荧的火光,将几人因风雪受阻而生出疲惫的眼睛,点上了一抹奇异的亮色。

再然后,几乎是不约而同的,他们的视线有意无意,荡向了不远处的那个女人。

女人皮肤苍白、穿着大衣也能看得出清瘦,手里同样拿着根烟。

烟盒被纤白手指攥着,是红得晃人眼睛的软牡丹,牡丹艳极,一如老房子里搪瓷杯上的花纹,像是来自十几年前。

仿佛是知道有人在看她,女人轻飘飘一抬眼,如风雪一般,同几抹视线不期然相对。

下一瞬,亦如风雪一般,没什么所谓的轻飘飘收回。

“刚刚那女人找你说话了。”

“是啊。”

“她同你说什么了?”

“问我哪里人。”

“你怎么说?”

“我说南方一个小地方,蔚城。”

歘的一下,热气升腾而起,说话人喉咙一哽,拧开了手里一个老旧的水杯。

水杯一开,空气中荡出了一片肉眼可见的白雾。

他伸出手在空气里打了两下,待到白雾被打散,不远处的女人已经不见了。

而水杯上,几滴热水从边缘滚落,沁湿了一行黑色大字:

1996年,蔚城纺织厂纪念。

-

这一程不短。

火车自格尔木出发,从广茂辽阔的苍莽原野,一路驶过渐阔的河谷,又驶过了奔腾的澜沧江。

等到彻底静滞下来时,达喀县,这个高原腹地的小城,就带着一股冬夜晚风的气息,遽然扑向了温瑾。

出站时已是晚上七点。

一个中等身材的中年女人早早就等在了出站口。

温瑾短促一点头,摘下了绕在颈边的层层围巾。

围巾下,是一张冷清的脸。

温瑾随手扔了兜里的空烟盒,向饶静走去,用手语同她交流。

“饶姐,还好吗?”

“挺好的。”

“她怎么样?”

“怕生,很瘦,还是说不了话,检查过好几次,医生说是心理的原因。”

此后,便是长久的沉默。

“名字改了吗?”温瑾又问。

“改了,随她——”饶静停在空中的手顿了顿,继续打着手语比划,“随她死去的妈妈姓,姓林,名向早。”

走出车站,头顶繁星灿烂澄澈,比草原上迁徙的马群还更密集。

温瑾看了会儿夜空才收回视线:“林向早,是个好名字。”

-

前些天达喀才下了雨,道路积水潮湿,到饶静家时已是晚上22:00。

林向早已经入睡,小小的一团缩在床角。

月夜从窗边抛洒进来,将小女孩的脸衬出了一股稚嫩的橙红色,也衬得她耳后那块绯红色的胎记越发明显。

神思就那么恍了一下。

“饶姐。”温瑾喉咙滞了滞,“等有空,我想带小早回一趟蔚城。”

-

温瑾带林向早回蔚城那天,天气很好。

这是林向早第一次离开苍莽高原,来到行人这么密集的地方。

温瑾始终牵着她,从糖葫芦的口味,到街巷的门牌,事无巨细地回答她的每一个问题。

“姐姐。”突然,林向早停下步伐,打着手语天真发问,“你不是说,要带我见一位朋友吗?”

“已经见过了。”

已经见过了?

林向早不明白,方才,温瑾只是带她去到一棵绑着秋千的老树下,安安静静地站了一会儿。

回酒店路上,温瑾偏着头,看向了车窗外的车水马龙。

“蔚城变化挺大吧?”司机仿佛看得出来,温瑾是个久不归乡的本地人。

“嗯。”温瑾点了点头。

“姐姐,这是你以前的家吗?”

林向早又打着手语问,紧接着昂头看向了身旁的温瑾,只见她维持同一个姿势已经很久了,就连呼吸都隐得彻底。

姐姐?

林向早轻轻拽了拽她的衣角。

温瑾摇了摇头,握紧了她的手示意自己没事。

几秒后,又突然朝司机开了口:“师傅,我记得这儿以前,是不是有一栋电子城?”

“早拆了。”

司机说完,察觉到身后人呼吸一重,抬眸瞥了眼内后视镜,却见她没什么特别的表情,只淡笑了下:“拆得挺干净。”

-

回酒店时已是傍晚,洗漱完,林向早趴在桌子上画起了画,温瑾耐心陪着,给她递不同颜色的笔。

等到她睡下,温瑾独自拿着电脑去了阳台,戴上耳机,听起了一段已经听过无数次的录音。

录音是一对夫妻的自述,讲述着孩子走丢后的日子。

分明是触目惊心的生活,由二人讲来,却透露着一股麻木的平常。

有几年的时间,温瑾在北城的一家小出版社工作。

那几年一边找人,一边策划编撰了一部关于寻亲人士的集体回忆录,几乎每一年,都是整个出版社出差次数最多的人,每一次出差地都极尽偏远。

饶静是温瑾在寻亲志愿机构认识的第一个人,也是采访对象的其中一个,为此,温瑾甚至学会了手语。

三年前,公安部开启了“团圆行动”,利用最前沿的人脸识别技术,结合天眼系统重启旧案,一年内就侦破了百余件案件,饶静是其中幸运的一个。

但是,又是另一种更加巨大的不幸。

她所得到的失踪女儿的地址,是大山深处的一片埋骨地。

温瑾亦有所得。

是在同一天,她得到了一份简短的死者生平,以及一个枯柴般瘦弱、早早失去了母亲的小孩。

收到达喀县福利院的消息,温瑾连夜赶了过去。

那是个干瘦的小女孩,怯怯躲在福利院院长的背后,话都不会说一句。

那一趟饶静也跟去了,环望四周的神情格外恍惚。

后来,饶静和温瑾打着手语回忆,在和那个同样说不了话的小女孩对上视线的瞬间,她觉得自己被拽了一把,脑子里那些晃荡在悬崖边缘的危险想法,突然就那么搁下了。

<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