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典言情 > 水浒种田日志 小土豆爱吃醋溜土豆丝

22. 第二十二章:水枢初定,暗涌迭生

小说:

水浒种田日志

作者:

小土豆爱吃醋溜土豆丝

分类:

古典言情

徐槐的留下,并非全然心甘情愿,更多是出于一种技术狂人见到前所未有之物的震撼,以及身处贼巢、暂且观望的审慎。齐墨深谙此理,并未急于让他表态效忠,而是给予了他极大的尊重和自由研究的空间。

她将汤隆和几位主要负责工坊、营造的头领召集起来,郑重地将徐槐介绍给他们。

“徐先生精于水利、营造,学识渊博,见解独到。自今日起,徐先生可查阅我处所有营造图纸,参详各项工程,凡有疑问或建议,诸位需虚心请教,不得怠慢。”齐墨的话,等于赋予了徐槐类似“技术顾问”的超然地位。

汤隆是个直性子,最初见来个文绉绉的书生,还有些不以为然。但当徐槐拿起他那“铁铸大火铳”的草图,只看了几眼,便指出了几处结构上的薄弱点和可能导致炸膛的风险,并提出了加固和改善气密性的建议时,汤隆顿时收起了轻视之心,瞪大眼睛,抓着徐槐连连追问,态度瞬间变得恭敬起来。

徐槐也渐渐被这片充满活力与“奇思妙想”的土地所吸引。他先是沉浸在对“龙骨水车”和“水力碾磨”的研究中,很快便指出了几处可以优化传动效率、减少摩擦损耗的细节。当他看到齐墨规划的那张庞大的、旨在联通各处圩田、兼具排水灌溉与运输功能的沟渠水系网络图时,更是激动得难以自持。

“妙!大妙!”徐槐抚摸着图纸,眼中放光,“若能以此为基础,再于关键节点设闸调控,不仅旱涝保收,更可借水行舟,转运物资人力,效率倍增!齐娘子,此图格局宏大,非数年之功不可成,然一旦建成,此地便是真正的鱼米之乡,固若金汤!”

“正需先生之力。”齐墨微笑道,“如今外有强敌环伺,内部百废待兴,许多设想只能循序渐进。先生不妨先从最紧要处着手,比如,如何利用现有条件,进一步强化我处的给排水系统,尤其是防范敌方可能的火攻与水患(包括单廷珪的毒水)。”

徐槐欣然领命,立刻带着几个分配给他的学徒(也是有些木工、泥瓦基础的伶俐人),投入到对浅水湾现有水利设施的勘察与改进中。他的加入,如同给高速发展但略显粗糙的技术体系,注入了一股严谨、系统的学院派力量。

与此同时,落雁坡劫粮成功的后续影响,开始逐渐显现。

首先是物资上的极大缓解。粮食和盐的补充,让基地紧绷的供应弦得以松弛,人心更加安定。那批缴获的军械,则优先装备了刘唐、阮小二等头领的亲卫以及新组建的、由石秀负责训练的侦察突击队,整体战力有所提升。

其次,是战略上的微妙变化。呼延灼得知粮队被劫,押运官被杀,还损失了一批军械,果然勃然大怒。他一面严令加强后方巡逻和粮道守卫,一面却也因补给线受威胁而变得更加谨慎,大规模进攻的势头明显减缓,围困与骚扰成了主旋律。这给了浅水湾宝贵的喘息和发展时间。

更让齐墨和吴用在意的是,他们故意留下的、仿制其他山寨制式的箭簇,似乎起到了一些作用。哨探回报,官军大营近日加强了与周边其他几股较小山寨方向的情报搜集,小摩擦也有所增加,显然呼延灼开始怀疑是否有其他势力在浑水摸鱼。

然而,外部压力稍减,内部的一些深层问题,却随着规模的扩大和时间的推移,开始浮出水面。

这日,吴用面带忧色地找到齐墨。

“娘子,近日处理几起纠纷,发现一隐忧。”吴用轻摇羽扇,“如今我处人口已逾数千,虽行‘工分’之制,然众人出身各异,所求不同。最早跟随晁天王的核心兄弟,重义气,轻规矩;后期投奔的流民,但求温饱;还有些如汤隆、徐槐般身怀技艺者,则更看重施展抱负之平台。如今外敌当前,尚能一致对外,若长久下去,利益纷争,理念差异,恐生龃龉。”

齐墨默然。吴用所虑,正是她一直在思考的。梁山集团的先天不足,就在于其成分复杂,缺乏统一且稳固的意识形态和组织原则。原始的兄弟义气可以聚人,却难以治理一个日益复杂的体系。

“先生所言极是。”齐墨点头,“‘工分’制解决了公平问题,但还未解决‘认同’与‘归属’问题。我们需要一种……超越个人恩怨和短期利益,能让大多数人共同信奉并为之奋斗的东西。”

她沉吟片刻,道:“或许,我们可以尝试明确我们的‘立身之本’。”

“哦?娘子请细言。”

“其一,自力更生,技术兴邦。这是我们的根本道路。要让所有人明白,我们并非传统的打家劫舍的绿林,而是依靠自身智慧和劳动,建设家园,谋求长远的势力。无论是垦殖、工坊还是防御,技术、规划和组织,是我们的核心力量。要大力宣扬汤隆、徐槐以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