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引语:踏入空门非为禅,暂借菩提避烽烟。谁知方外清净地,亦藏刀光剑影寒。
---
大相国寺的晨钟敲破汴梁城的薄雾,香客渐多,梵唱悠扬。燕青易容成一个面色蜡黄、带着些病容的香客,混在人群中,低头敛目,随着人流踏入山门。
他并未直接去寻智清长老,那太过显眼。而是在大雄宝殿上了一炷香,又随着人群在寺内各处殿堂缓缓游览,目光却敏锐地扫视着四周。寺内果然多了些陌生的面孔,虽也作香客打扮,但眼神锐利,步履沉稳,不时交换着眼色,显然是官府或是梁山的眼线。
他们果然料到自己可能会来此避难!
燕青心中冷笑,面上却不动声色,依旧慢慢踱步,最后来到寺后一处相对僻静的碑林。此处古木参天,碑碣林立,香客稀少。
他寻了一处角落,假意观摩碑文,实则是在等待。他在等一个机会,一个能避开所有眼线,悄然见到智清长老的机会。
时间一点点过去,日头渐高。就在燕青思索是否要冒险直接去禅房求见时,一个意想不到的人影,出现在碑林入口处。
那人身形挺拔,穿着寻常的青色直缀,作士子打扮,但眉宇间的英武之气却难以完全掩盖。他似乎在寻找什么,目光扫过碑林,最终落在了燕青身上,微微一怔,随即缓步走了过来。
燕青心中警铃大作,手已悄然按在袖中短刀之上。此人他认得,正是金枪班教师徐宁!
他怎么会来这里?是巧合,还是……
徐宁走到燕青身前丈许处停下,并未看他,而是望着眼前的古碑,仿佛自言自语般低声道:“这‘三绝碑’的刀法,确有独到之处。”
燕青心中一动,这是暗号?他不动声色,接口道:“可惜年代久远,风化严重,难窥全貌了。”
徐宁闻言,猛地转头,目光如电,直视燕青易容后的脸,压低声音,带着一丝难以置信:“果然是你!那银胆……是你留下的?”
燕青见他已经认出,也不再伪装,微微颔首:“徐教师,久违了。”
徐宁深吸一口气,眼神复杂地看着燕青:“你可知如今满城都在搜捕你?罪名是勾结梁山,行刺官员!”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燕青淡淡道,“徐教师信吗?”
徐宁沉默片刻,摇了摇头:“我不信。若你真是梁山之人,当日又何必冒险警示徐某?只是……你如今已成众矢之的,为何还要现身于此?此地眼线遍布,绝非久留之地!”
“我知道。”燕青看着他,“但我需要离开京城,需要徐教师相助。”
徐宁脸色微变,断然道:“不可能!徐某身为朝廷命官,岂能……”
“徐教师!”燕青打断他,目光灼灼,“梁山贼心不死,今日构陷于我,他日未必不会故技重施,算计于你!雁翎甲今日能保于寺中,明日未必还能安然无恙!唯有铲除梁山,方能真正高枕无忧!”
徐宁神色变幻,显然被说中了心事。他沉吟良久,才艰难道:“你要我如何助你?”
“我不需要徐教师亲自涉险。”燕青道,“只需借教师身份,让我能安然见到智清长老。另外,请教师告知张清将军被软禁的官驿详情,以及……城外可有稳妥的藏身之处?”
徐宁紧锁眉头,内心显然在进行激烈的斗争。助燕青,是欺君之罪;不助,且不说燕青于他有恩,单是梁山潜在的威胁,也让他如鲠在喉。
最终,他对梁山的忌惮和对自身安危的考量占据了上风。他咬了咬牙,低声道:“一个时辰后,智清长老会在藏经阁讲经,那是寺中禁地,眼线难以进入。我会安排你在那时过去。张清将军被软禁在南薰门内的兴国寺驿,守备森严。至于藏身之处……”
他顿了顿,从怀中取出一枚小小的铁牌,塞到燕青手中:“持此牌,出南薰门往东南三十里,有一处田庄,庄主是我旧部,可信。”
燕青接过铁牌,入手冰凉,上面刻着一个古朴的“徐”字。他郑重收起,拱手道:“多谢徐教师!此情燕青铭记于心!”
徐宁摆了摆手,神色凝重:“速去速回,万事小心!今日之后,你我再无瓜葛!”说罢,不再停留,转身快步离去,身影很快消失在碑林之外。
燕青看着他离去的方向,心中稍定。徐宁此人,终究还是心存正义,懂得权衡利害。
一个时辰后,燕青依照徐宁的指示,避开几波眼线,悄然来到了藏经阁。阁外果然清净,只有两名知客僧值守。燕青亮出徐宁事先给予的信物,一名知客僧查验后,无声地打开了阁门。
藏经阁内书香与檀香混合,静谧异常。智清长老正坐在蒲团上,闭目养神,听到脚步声,缓缓睁开眼,看到易容后的燕青,眼中并无意外之色。
“阿弥陀佛。施主来了。”智清长老声音平和,“徐教师已将来意告知老衲。施主侠义心肠,老衲钦佩。只是如今风波恶,施主欲见老衲,所为何事?”
燕青躬身施礼:“打扰长老清修,罪过。晚辈此来,一是感谢长老庇护徐教师宝甲之恩;二是想请教长老,如今局势,晚辈该如何自处?那张清将军……”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