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仔细翻阅杨邃送过来的统计,李元徽发现所献六郡的府库,存粮和钱帛居然存量颇丰,称得上府库充盈。
这绝对是个好消息。
六郡府库充盈,李元徽就不用担心这些郡县的百姓生计问题,缺粮可以赈济,不缺的话可以免税赋。
并且往六郡加派驻兵,也不用自带干粮了。
目前陕东道行台说控制的区域,是整个天下的中心地区,以大面积的平原为主,人烟稠密。
同时也是四战之地,天下间没有归附的势力,在杨氏分别归附大唐和北燕之后,也就剩下三个。
江东东魏,荆州西魏,河北北燕。
不过接下来,李元徽也问了他一个问题,“若我真有心争一争,于二十一,伱帮不帮我?”
李元徽嗤笑道:“还没人能治得了这小子了?”
军力上,有五个卫府军,包括南豫州、北豫州、兖州、、徐州、江州、扬州、以及司州算是七州之地。
李元徽闻言,顿了顿,想说什么却突然顿了下。
结果老四这干的还不错,除了邺城之败,就没什么可以挑剔的了。后面晋阳鏖战,李四也是及时驰援,立下大功,这就不好在随便换人了。手下握着半个大唐呢,李源得给面子。
至于于仲亨,能力一般,但胜在听话,不会有太强表现欲,想要立功如何如何,就不会出现冒险出击这种情况。
李元徽迁行事沉稳的黄君汉为济北太守,慕容三藏为东平太守,将左威卫的兵马放置在东兖州,同时表奏陈瑱为琅琊太守,刘元庆为东海太守,杨伯俊为鲁郡太守并统率本部五千人。
于仲亨道:“这位是陛下的爱子,谁敢拿毁坏农田这种小事去烦陛下,至于出兵上党,在他没出兵之前,也就是捕风捉影,谁敢轻易说什么?”
驻守黎阳的是赵大,朝歌的守将则是李元徽的好友,于仲亨。
而李元徽坐镇洛阳,要对抗东魏和北燕两大势力,而他治下的江州也跟西魏接壤。
这种其实是一种很珍贵的品质,叫自知之明。
知道自己能力有多大。
于仲亨也笑了笑,随后干了一杯酒,然后认真道:“你真没想过,要跟秦王晋王争一争?”
于仲亨听了之后,喝了一杯酒,吃了一口菜,然后非常认真道:“你齐王殿下想干什么,我都帮你,但于家,帮不了你。”
于仲亨闻言噗嗤一笑,“你这倒是好算计,到时候陛下就算不满,也发落不到你头上”
赵大的能力自然是没的说,别看就剩七千精锐,猛地很。
他现在是陕东道大行台,潼关以东的大唐军政事务都归他管理,但并州不在范围内。
李元徽又摇了摇头:“争不过啊,我又何苦下场呢?你我相交也有十几年了,今天就咱们两人在这堂上,你觉得我斗得过我二哥,还是我三哥?”
还有万余归附之军被李元徽迁到了梁郡、颍川安置。
最重要的是,大唐虽大,但还没一统天下呢,这时候要是连儿子也信不过,那就甭谈什么争天下了。
反而是那种老子天下第一,这种人最容易翻车。
这么一盘算,于仲亨也是明白了发小的处境。
吃了口菜,喝了口酒,李元徽又问道:“这就没人上奏吗?”
于仲亨最为关中豪门于氏的一员,跟李家诸子也是自幼就结识,李家二郎三郎,如今的秦王晋王,那是长安贵胄子弟之中堪称俊杰的人物。
在解决了并处置了六郡新附之地的军政两方面人士任命,并且传达了李源今年免赋税恩典之后,李元徽乘船离开东郡,准备返回洛阳。
这个面子不是给齐王李元徽,而是给他手下的十几万大军。
李元徽就很喜欢用这种人,放心。
其中,济北郡最为重要,这地方需要直面河北以及青州的济南郡。
半個大唐都在他的直接控制下,这要不是亲儿子,父子兄弟关系又非常好,感情深厚,李源都不放心把这么大的地盘和这么多数量的军队交给他。
所以他如果因为这事上奏,肯定是要引起李源猜忌的,毕竟都给你那么大的权力,你怎么还盯着自己管辖范围之外的事情?
这李源即便是认同他说的,那心里也肯定有根刺埋下了,或者是干脆直接斥责他多管闲事也是有可能的。
所以李元徽想了想之后,还是很认真的点了点头。
李元徽在濮阳待了十几日,半月有余,最终确定了六个郡太守、郡丞和两个主要官员的任命,以及各地的驻军情况。
“这事,我确实不适合插手,不过我二哥在长安,我三哥也快回长安了.让他们头疼去”
李元徽笑了笑,摇摇头,“也不是发落不发落的事,我如果直接上奏,那是越权了,但我二哥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