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修真 >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高粱河车神

第361章 诱饵

小说: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

高粱河车神

分类:

玄幻修真

武德三年,四月。

徐州,琅琊郡。

三万余青州军与将近四万唐军对峙数月,去年被李源在荥阳之战杀的大败的杨侃又重整旗鼓,进攻大唐治下徐州的东海,双方在东海琅琊一带交战了数次,互有胜负。

徐州的唐军由两个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徐州刺史裴敏之所领的万余兵马,归徐州刺史部所统领,前身就是大燕的徐州镇戎军,训练有素,堪称精锐。

另外一部分则是右威卫的卫府军两万五千人,归属右威卫将军刘元庆、陈瑱两人统率。

其中刘元庆统率的十二个折冲府,是跟他起事的义军底子,而陈瑱的辖下的十三个折冲府,则是以徐州籍的江淮军为主。

当年都督徐州军事的谯王慕容安国被慕容英火速拿下之后,有数千徐州兵被调往江淮,也是李元徽麾下加入最早的一批成建制队伍,余下的都是征收的新兵,因此陈瑱也算是嫡系。

而青州方面,杨氏众人也是有这個心里准备的。

去年驻扎在徐州三万余唐军,除了年初跟青州军打了一战,还失利了。后面因为北方战事激烈,徐州唐军一直都按照李元徽的命令,固守东海沿线,没有擅自出兵。

于是,一封书信也就送到了东海。

青州不同于关中,河东亦或是陇右和蜀中,这些地方因为出色的地里条件,是很容易就形成割据势力,进而参与到争夺天下的角逐之中。

青州虽然北有大河,西有泰山、鲁山、沂山、蒙山,但却不足以成为对抗强敌的天险,所以即便有富庶之地,有良田和渔盐之利,还是很难作为根基去正争夺天下。

毕竟大唐李家父子,都是一等一的大方宽厚。

但杨侃不想归降,他同样能理解,毕竟有仇怨,这个无可厚非。

而杨邃投递书信的内容,除了表达自己愿意献出青州意外,就是再说杨侃不肯配合。

本来唐军是不想跟青州军打的,因为现阶段需要休养生息,积蓄粮草,准备后面的战事。

“杨邃想要献出青州?杨侃不同意?这什么意思?杨家内讧了?”

给杨邃一个郡公,和一州刺史。

但要是想出兵青州,或者跟杨邃谈条件,还是要请示洛阳方面的陕东道大行台、都督关东诸州军事的齐王李元徽。

而在琅琊东海的两军对峙前线,这种情况让李元徽一直以为,杨侃的目标可能还是兖州。

陈瑱倒是若有所思的问到:“裴公,您老的意思是,这其中有诈?”

或者干脆分成三个部分,也不是不可能

毕竟青州的局势就摆在那,在两大势力的窥视之下,没有割据一方的条件,更没有进取天下的实力。

但对于具体什么时候归附,也没有说明。

裴敏之摇了摇头:“不,杨邃很可能是认真的。他可能是真想归附大唐。”

杨氏众人虽然落草为寇许久了,在杨巡失败之后就加入了瓦岗军,但其实杨氏作为关中士族的底色还是没变的。

信中内容无非也就是封官许愿,加上攻心和劝降,开除了自己的条件。

除此之外,潼关以东还没人能够做这个主。

毕竟一直在徐州打转转,也没什么意义。徐州方面还有重兵,兖州方面相对徐州来说,已经算是防务空虚了,只有万余人马驻守。

琅琊郡治开阳城内,杨邃将信看过之后,又把信递给了一旁的杨侃。

对于青州的战略,李元徽跟李源还有两个兄长,在晋阳的时候探讨过,在确保北面战略安全的情况,最好一次性发大军一口吃掉。决不能形成战略僵持。

青州方面,应该是“内讧”,就是想要两边下注,杨邃带一部分人投靠大唐,杨侃带一部分或是投北燕,或是投东魏,应该就是可能。

也面对方心存不切实际的幻想,或者狮子大开口。

把信送过来,不过是让你们帮忙传话罢了。

齐王府司马李青莲在看过信件之后,提出了一点想法。

杨家其他人愿意过来的,也是愿意给他们授予都督一级的官职,并且还说去年被俘的那两个杨家人,现在都好吃好喝招待着呢

属于是一边拉拢,一边敲打。

在明白这点之后,几人虽然无奈,但也明白这个道理。青州出兵了,他们要负责抵御。

即便是攻下了晋阳,大唐也没有能力在短期灭掉北燕,所以必须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