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修真 >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高粱河车神

第324章 应变将略非其所长

小说: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

高粱河车神

分类:

玄幻修真

李源打发李二去凉州巡边,本来是借口,防备突厥。

但没想到的是,突厥没来,但吐谷浑来了。

六月间,休养生息好几年,觉得自己又行了的吐谷浑伏允可汗率军数次进犯凉州和陇右,这季节入寇颇有点一反常态了,因为秋高气爽,马肥体壮的时候才是游牧喜欢入寇的季节。

不过李二在凉州,这些吐谷浑人此时进犯无疑踢到铁板了。

李二带着数千雍凉铁骑,又一次打到了枹罕,斩俘数千,险些生擒了伏允可汗。

陇右诸胡无不畏惧唐军铁骑的威名,先后派人前往武威表示愿意做大唐的藩属

长安城的李源收到战报,自然是兴致颇高的。

太和殿里,李源拿着战报对宰相们说:“二郎又建了奇功,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封赏他好了,哈哈”

但蜀中那是什么地方,四塞之地,天然隔绝了外部的战乱,又有大批的移民涌入。

李青莲走之前,李元徽还没决定攻打河东,但作出决定之后,李元徽立即派人飞马疾行,将信息告知李青莲,让其一并面呈李源。

但李源却从来没有透露过立秦王为太子,也并没有表现出对老三和老四的偏向,反而是对长孙李承安的看重,是朝野皆知。

“又派遣李大将军率三万众,过轵关,进攻河东,以解除关中之威胁”

兵部尚书宇文成业道:“回禀陛下,臣以为,齐王用兵,谨慎周道,稳中求胜,并无不当之处。”

随后又看向几个宰相道:“你们几位觉得,齐王之应对,可由什么不当之处啊?”

李四郎的练兵治军的本事,即便是他二哥都赞不绝口,而江淮在他的治理下无岁不战却没有发生民变,反而百姓能吃上饭,没有流离失所,甚至户口比起大燕时期还是增加的。

“哈哈哈哈.”李源听后大笑,“想不到我家竟有诸葛孔明啊.哈哈哈哈”

江淮又是什么地方?四战之地,年年大战人口还能增长,就说明这地方也有收容了流民,并且让流民安定下来。

意思是诸葛亮的器识表现在政理上头,大概能跟管仲、萧何相媲美了,可是当时的名将却没有能及得上城父、韩信的,所以他的功业迟迟不能建立,公理大义也难于伸张了。

这或许是上天的旨意,要把天下归给谁都有定数的,实在不能专拿才智去争取。

李源又问道:“那齐王可能北破燕军,收攻取河北幽冀二州,使燕赵之地归我大唐?”

但每当要做什么决定,思考一些问题的时候,还是习惯性的看看图,似乎是想要温故知新,裨补缺漏,或许也就是想看看图上的地名。

温大雅出言道:“臣以为,齐王殿下屯重兵黎阳、朝歌,而另遣偏师攻河东,正合兵法之要诀,所谓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此番布置,臣以为并无不妥。”

司马修业和温大雅是明确支持秦王,裴继的态度则是未曾表露过,按照他一贯的态度,则是以李源的选择马首是瞻。

李青莲闻言也开口道:“启禀陛下,齐王也有此意。”

而这些人对于立储之事,也是看法不一。

李青莲犹豫了一下,然后下拜道:“应变将略,非其所长。”

而李源听了李青莲把自己儿子比作诸葛亮,也很高兴。

“殿下因为前线军务繁忙,不得行,特命臣将军情秉明陛下”

看过了战报之后,准备讨论洛阳战事,恰好李青莲请见的消息也被宦官递上来,李源就下命令召见。两边坐在的几个宰相,一起听了李青莲代替李元徽做的汇报。

裴弘德和宇文成业对此的态度是,完全不掺和。

李源收回目光,再度看向了奏对的李青莲。

一众宰相也纷纷笑着应和,“秦王骁勇冠绝当世,用兵如神,这都是陛下教导有方啊!”

李青莲道:“回禀陛下,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齐王殿下与刘玄机是至交,自然知晓其用兵之法,故而定会作出最为合理的决断,臣以为,殿下在一日,燕军就无法越过黄河。”

“陛下有秦王和晋王这样的帮手,何愁天下不定呢?”

宰相里面,裴弘德在前朝就是宰相,司马修业是李源的老朋友,宇文成业是武将转文官,温大雅和裴继则是李源的元从亲信。

这种态度就很耐人寻味了,而朝中大臣们各个都是人精,都在猜测是不是李源想要立长孙为储呢?

虽然可能有些过誉了,但就冲李四郎这些年经营江淮,练兵治军,包括识人用人的能力来看,还真的挺符合这个评价。

李源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