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修真 >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高粱河车神

第138章 何至于此

小说: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

高粱河车神

分类:

玄幻修真

几个月的时间过去了,李元徽治下的江淮三郡日趋稳定。

淮南郡、广陵郡、庐江郡,都属于扬州治下,李元徽这个平南将军相当于管辖了扬州在江北的三郡。

至于临近的州郡,情况各异。

扬州的江南四郡,包括会稽、豫章、丹阳、吴郡,相对于北方州郡的混乱状态,实际上面临的情况要好一些,但也没好太多。

丹阳人曹元静自称是魏武帝之子燕王曹宇之后,自称魏公,拥众十万人,横行江东。

此外还有吴郡人沈淮之,会稽人周崇仙各拥兵数万人,名义上奉曹元静为主,但却是各自为政。

都督江南四郡的征南大将军莒国公宇文谭屡次发兵征讨曹元静,都没有建功。

此外徐州的情况在新任都督裴敏之上任之后,情况也大为改观。

裴敏之老成持重,剿抚并用,谯彭一带的义军根本不是这位名垂北疆裴将军的对手,都流窜入青州兖州,其中大贼王乾佑,王辅估计是觉得都督江淮三郡的李元徽年幼,不如去劫掠富庶的广陵郡,然后率领万余人一头扎进了江淮

而天下间所有义军之中,势力最大的瓦岗军,正跟左领军赵翊打的不可开交。

赵翊本来统辖左领军两万五千余人,为了让他尽快平灭瓦岗军,监国太子慕容超直接让其兼任兖州都督,并且加派了一万五千中军精锐给他。

这让赵翊此时实际上能够调动的兵力达到了五万余人,实力大增。

而瓦岗军的实际兵力已经超过了十万人,但论及精锐程度自然是远不如赵翊的麾下的燕军精锐。

不过赵翊在得到了援军和兖州都督的职位之后,战事仍旧是十分焦灼。

而瓦岗军在对峙期间,得益于不少豪强和士人的加入,整体的技战术水平不断的提高。

尤其是原来齐郡太守城阳王慕容选余党投奔而来,可谓是如虎添翼。

慕容选虽然败亡了,但他的几个儿子,和一众心腹幕僚和主要将领都可都逃出生天了。

以至于与他们对阵的赵翊都在感叹对方的实力与日俱增。

毕竟这些人身上的东西,差不多是瓦岗军最为或缺的。其中就包括治理地方的经验,和对军队整编规范化制度化的方法经验。

跟赵大对峙的仍旧是翟让之兄翟弘,不过随着燕军增兵,翟让派遣大将,也是旧日恩人黄君汉率军两万过来增援,并且嘱咐翟弘等不可轻易与之交战,只需要拖住,把赵翊所部限制在陈留一线就行。

翟让这率领本部,加上从梁郡败退回来的程知节、单雄信、齐彪等人重新整队,会同巨野泽大盗梁五进攻济北、泰山。

准备把青州兖州的部分郡县,当做根据地发展。

三个外出的皇子,吴王慕容鞅就任豫州牧之后,异常的低调。从不插手豫州刺史王瑕的政令,而豫州都督傅修之,一直在外领兵,忙着剿灭流寇盗匪,根本就没有见面的机会。

益州的蜀王慕容昌,到了成都之后跟慕容鞅也差不多,整日读书,偶尔会去请教益州都督李源,益州刺史安定王慕容迁一些问题,并且完全以晚辈自居。

至于人在晋阳的并州牧梁王慕容盏,算是三人最为高调的了。整日宴请宾客,呼朋唤友,结交本地名士,但却同样不参与军政大事。

这些都让病榻上的慕容英心怀大慰,也放心许多。

慕容英对这几个儿子,无疑都是非常喜欢的,甚至是多过太子慕容超。

选老大作为继承人,很大的原因就是他觉得老大是个宽厚的,能够容得下一众兄弟。

所以他不希望那几个儿子有异心,因为一旦兄弟之中有人涉及谋反,其余的兄弟也就都不值得信任了。

这是他的亲身经历。他比谁都明白这点。

进入四月,慕容英的身体好些突然转好了,还接连召见了几个大臣,问了问政务。

这让朝中那些受慕容英提拔的心腹大臣们都精神振奋。

但是时间进入四月中旬以后,慕容英突然却连床都起不来了,到四月十七,几次昏阙。

十八日,与病榻上召见尚书令高士则、左仆射薛楚、中书令柳壑,以及新任兵部尚书辅国大将军段义弘。

原来的韦尚书,在二月病故。

知道自己行将就木的慕容英直接开始交代后事,嘱咐这些大臣们要好好辅佐慕容超。

可能是突然觉得几个儿子在外面,不放心,同时也不放心天下各州的刺史和都督。

嘱咐慕容超,命令各州刺史都督回京奔丧。

还叮嘱他,等人回来之后,在原本职位上任职三年以上的,要另行调任,不可以让他们再回原本的位置上,尤其是宗室。

慕容超跪在塌前,声泪俱下的应答道:“父皇所言,儿臣一定牢记在心。”

慕容英又抬头看着一旁的几个儿子女儿,“他们日后,都交给你照顾了”。

“父皇放心。儿臣一定友爱兄弟姊妹.”

慕容英算是含笑而终。

虽然留下了一个不小的烂摊子给慕容超,但他觉得,慕容超应该搞得定。

但是很显然,他低估了事情的严重性。

就在宫里各处白布高高挂起,丧钟鸣响之后,诸王在洛阳的耳目在第一时间就把消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