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二章舌战四祝
南楚,昌隆。
内阁府,前厅。
秦亦回头,便看到一位头须渐白、但双目炯炯有神的老者走了进来,从他身上,秦亦看到了一些祝君山的影子。
此人自然是南楚内阁首辅祝永利了。
或许是因为练武修炼的缘故,祝君山看着比祝永利年轻多了,但他看着虽然有些老态,但却显得精神矍铄。
“父亲。”
“爹。”
祝永利走进前厅,祝家兄妹叫了一声。祝永利微微点头,视线却落在秦亦身上,将他从下而上打量一遭。
随后颔首,开口道:“你就是秦亦?”
“回祝首辅,在下秦亦。”
“……”
待秦亦回答完,祝永利没有说话,而是仔细观察他的反应,前厅内瞬间一片寂静,落针可闻。
而祝永利则发现,自从他出现后,秦亦的视线在他身上只停留片刻,随即离开,脸上也从未出现什么惊慌、胆怯的表情。
这一点,祝永利还是很欣赏的,毕竟不是什么人见到他都能如此淡定,更何况秦亦的身份,跟内阁府本应格格不入。
“楚国距离大梁,说远不远,毕竟覃州跟江陵也不过隔着一条云凌江而已。”
祝永利悠悠道:“但说近也不近,从昌隆到达京都,也有上千里的路程。老夫本以为,这辈子怕是都不能亲眼看看,能让我女儿如此生气的人是什么样子,没想到现在就见到了。”
“……”
而祝永利随即话锋一转,眼中精光全部汇聚于秦亦身上:“不知秦公子不远**来到内阁府,是不是为了跟想容道歉?”
秦亦与其对视,不卑不亢道:“在下不知,要为了什么事情跟想容姑娘道歉。”
“你不知道?”
这次不等祝永利开口,祝想华憋不住了:“你坑骗了想容两千两银子,不知道为何道歉?”
秦亦轻笑一声,从容镇定:“祝将军,这银子是想容姑娘主动给我的,何来坑骗一说?”
“想容给你两千两银子,是白给你的?”
祝想华冷笑一声:“她给你两千两银子,是为了不让你参加京都的七夕诗会!”秦亦则顺着他的话,笑道:“既然祝将军都知道原因,何必说我坑骗呢?毕竟,我真的没有参加七夕诗会啊,不信你可以问想容姑娘!”
“……”
前厅内一阵沉默,祝想容双手绞在一起,咬着嘴唇道:“宁国韬那一诗一词,不就是你写的?”
本来心态放松的秦亦,瞬间感觉压力山大。
“想容姑娘,世人皆知,那首【秋夕】和【鹊桥仙】都是出自宁国韬之手,就连我们大梁天子都是如此认为,并且还封其主客司员外郎之职,想容姑娘可不能乱说。”
“我乱说?”
听到秦亦如此解释,祝想容差点暴走:“你是真当我傻吗?我在醉仙阁待了一个月之久,之前又不是没见过宁国韬?说他会写诗都是抬举他了,你说他能写出这么好的诗词,以为大家那么好骗?”
随即她又道:“当时你口口声声答应我,说只要一千五百两,便不会参加七夕诗会,后来你又突然涨了五百两,好,我也给你,结果你拿了我两千两银子,结果呢?”
秦亦立马回道:“想容姑娘,我确实拿了你两千两银子,可我也按照你说的做了啊,你说那两首诗词是我写的,但没有证据呀!而且现在你去街上随便找个人问问,那两首诗词是谁写的,难道有人会说我的名字?”
“……”
祝想容默然,明面上来说,秦亦确实是按规矩办事,收了钱,也没有参加七夕诗会,但他给宁国韬写诗,跟他自己参加有什么区别?
按照两人约定的话,他确实没什么毛病,只能说他脸皮太厚,钻了空子。
见女儿吃瘪,祝永利多看秦亦两眼,随即放声笑道:“伶牙俐齿!怪不得秦公子能写出‘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如此经典且能传世的七夕词!老夫对此也很是欣赏!”
随即他话锋一转,眯眼盯着秦亦:“既然秦公子有如此诗才,那品性自当高雅,毕竟读书人,要有骨气,也要有君子之风!”
“祝首辅,在下可没说过这词出自我手。”
秦亦十分警惕,毕竟这里全都是南楚人,跟他没有任何情分可言,所以他的嘴巴很严,随后又笑着问道:“刚才祝首辅说了君子之风,那在下想问问祝首辅,倘若你是我,当时你处于我的位置,会如何选择呢?”
“……”
当秦亦把主动权交给祝永利后,他被难住了。
这道题看似不难,但实际却一点都不简单。
祝想容给秦亦两千两银子,让他不要参加七夕诗会,他只要不参加就好了,多简单?
可实际上,祝想容是南楚人,她不让秦亦参加七夕诗会,是为了让朱彦锡夺得诗会头名,重挫大梁文人士气,最终目的则是促成相亲。
祝想容做这些,往大了说是为了民族大义,为了南楚的国威,而往小了、或者实事求是的说,则是为了她妹妹祝想颜。
二皇子朱彦庆想让祝想颜做楚王妃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而祝想颜也拒绝过多次,但是对于执着的楚王来说,根本没有用。
唯一的办法,或许就是和亲了。
只要和亲达成,楚王不得不娶岚汐公主,而祝想颜就不必再担心了。
因此,于公于私,祝想容做这些没有毛病。
可对秦亦来说呢?
祝想容就是个南楚细作,若是拿了拿了她的两千两银子,眼睁睁看着南楚三皇子踩着所有大梁文人的脊梁拿下七夕诗会头名,如同叛国!
所以这道题很难,履行契约如同叛国,不履行契约,在祝想容这里就成了骗子。
哪怕身为内阁首辅的祝永利,站在秦亦的立场面对这个问题时依旧束手无策,半晌后,他才苦笑摇头:“倘若我是你,也无法如同你一样,想出这种两全其美的办法!”
秦亦既履行契约,本人没有参加七夕诗会,还拿到了两千两银子,同时他还没有让南楚三皇子得逞,间接通过宁国韬之手,保全了大梁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