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典言情 > [水浒]好久不见白月光先生 荀霂芷

3. 朝督暮责

小说:

[水浒]好久不见白月光先生

作者:

荀霂芷

分类:

古典言情

第3章朝督暮责

引语:

朝督暮责未觉辛

文武兼修日日新

情根暗种浑不觉

只道师恩似海深

---

自那日打麦场正式拜师起,史进的生活便步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规律与充实。

卯时即起,于晨露未晞中站桩、练力,体会那“力从地起,节节贯通”的奥秘。王进要求极严,一个最简单的马步,若腰胯稍有松懈,或呼吸未能沉入丹田,那根白蜡木杆便会毫不留情地点在谬误之处,带来一阵尖锐的酸麻,却也精准地提醒着他该如何调整。

史进这才明白,以往那些看似虎虎生风的套路,不过是无根之木,空耗气力。真正的武学根基,竟藏在这些枯燥至极的基础练习之中。他心性虽烈,但在王进面前,却收敛了所有毛躁,咬牙忍耐着肌肉的酸痛与精神的疲惫,一遍又一遍,直至将每一个动作刻入骨髓。

晨练之后,便是兵刃技艺。王进并不急于传授高深招式,而是从最基础的持握、步法配合开始,拆解史进过往所学,指出其中华而不实、破绽百出之处。

“这一招‘力劈华山’,你起手过高,空门大开,若我此时抢入中宫,你待如何?”王进手持木杆,轻易便模拟出数种反击的可能,每一种都让史进惊出一身冷汗。

“战场搏杀,非是戏台演武,好看无用,实用第一。招式是死的,人是活的,需懂得随机应变,因敌制胜。”

王进的教导,如同一位高明的匠人,在精心雕琢一块璞玉。他不仅传授技艺,更灌输着一种战斗的智慧与理念。史进如饥似渴地吸收着,他能清晰地感觉到,自己正在褪去旧日的壳,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审视武学,审视自身。

午后,则是王进所谓的“文课”时间。

起初,史进对此颇不以为然。他自幼只爱枪棒,对书本文章敬而远之。但王进态度坚决:“为将者,不知兵法,不过一勇之夫;为人者,不明事理,终是懵懂之辈。”

授课的地点,常在庄内那棵老槐树的荫凉下,或是在史进的书房——这书房平日几乎形同虚设。王进并不要求史进吟诗作对,而是从《孙子兵法》、《吴子》等典籍中,选取浅显易懂的篇章,结合古今战例,乃至江湖轶事,深入浅出地讲解。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王进的声音低沉而清晰,将那些佶屈聱牙的文字化作生动的谋略,“这与武学一道,亦有相通之处。虚则实之,实则虚之,迷惑对手,方能出奇制胜。”

有时,他也讲史,讲忠奸,讲义利之辨。他并不空谈大道理,而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人物和事件,引导史进自己去思考,去判断。

史进发现,听先生讲这些,竟不比舞枪弄棒乏味。先生学识之渊博,见解之深刻,常常让他有茅塞顿开之感。他开始明白,真正的强大,不仅仅是武艺的高超,更是心智的成熟与格局的开阔。

他看着灯下执卷、神情专注的王进,那侧脸在昏黄光晕下显得格外柔和,眉宇间的郁色似乎也淡去了几分。一种混合着崇拜、依赖与难以言喻的亲近感,在史进心中悄然滋生。

他喜欢看先生演示枪棒时那行云流水、举重若轻的姿态;喜欢听先生讲解兵法时那沉稳睿智、洞察人心的声音;甚至喜欢先生偶尔因他愚钝而微微蹙起的眉头,以及在他取得微小进步时,那转瞬即逝的、几乎难以捕捉的赞许目光。

他开始留意先生的喜好。知道先生口味清淡,不喜油腻,便悄悄嘱咐厨房调整菜式;发现先生惯用的笔墨快用尽了,便立刻着人去县城买回最好的;见先生衣衫单薄,竟鬼使神差地翻出自己从未上过身的一件簇新湖绸直裰,借口是自己穿着不合身,硬塞给先生。

王进何等敏锐,如何察觉不到这少年日益明显的依赖与关切?他心中滋味复杂。史进的赤诚,像冬日里的暖阳,一点点融化着他因逃亡而冰封的心湖。他享受着这份纯粹的尊敬与亲近,却又时时被理智提醒,这分亲近背后潜藏的危险。

他是一名朝不保夕的逃犯,而史进,是有着大好前程的少庄主。他们之间,隔着天堑。这份师徒情分,已是奢侈,岂能再有他想?每每意识到史进那过于炽热的目光,或接收到那超出师徒本分的关怀时,他便会刻意地板起面孔,拉开距离,用更严苛的要求来武装自己。

但这般刻意的疏离,在史进那如同小太阳般毫不掩饰的热情面前,往往收效甚微。

这日黄昏,骤雨初歇,天际挂起一弯彩虹。史进完成了五百遍步法练习,虽疲惫,却因自觉大有长进而兴奋不已。他见王进独自一人站在院中,望着天边的彩虹出神,那背影在雨后清新的空气中,竟透出几分罕见的孤寂。

史进心头一热,放轻脚步走过去,在离王进三步远的地方停下,轻声唤道:“先生。”

王进没有回头,只淡淡“嗯”了一声。

“先生,您看那彩虹,真好看。”史进没话找话,目光却落在王进被晚风吹起的发丝上。

“嗯。”

“先生,您说,这彩虹的那一头,会是什么地方?”史进往前凑近了一步,带着少年人特有的、对未知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