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回到一年多前。1844年的美国总统大选。
华盛顿的空气中,充满了**味和……金钱的味道。
这是一场,在外界看来,毫无悬念的选举。
一方,是代表着工业北方、高举着“国家统一”和“废奴”大旗的辉格党新星,那个凭着一篇《**之家》演说就封神的“平民英雄”——亚伯拉罕·林肯。
另一方,则是代表着南方种植园主利益、主张“州权至上”、但因为手段过于激进而在北方失去部分民心的**党候选人,詹姆斯·波尔克。
几乎所有的报纸,都在预测,林肯,将以压倒性的优势,赢得这场选举。
然而,选举的结果,却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
林肯,输了。
虽然,他在所有的平民选区,都获得了极高的支持率。但是,在最终决定大选走向的“选举人团”投票中,他,却以极其微弱的、区区几票的差距,输给了那个他根本看不起的、只会和稀泥的“投机政客”詹姆斯·波尔克。
失败的原因,很简单,也很残酷。
因为,在选举最关键的时刻,他,没钱了。
而他的对手波尔克,却突然之间,得到了一笔来路不明的、数额巨大的……“东海岸匿名商业团体”的竞选资助。
自然出自范德比尔特之手。
有了钱的波尔克,简直就像打了鸡血一样。
他的竞选团队,买下了所有主流报纸的版面,铺天盖地地,宣传着他的“温和”与“稳健”。他们将林肯,描绘成一个“只会煽动情绪的战争疯子”,说他一旦上台,就会立刻将整个国家,拖入一场与英国的、毁灭性的战争之中。
“先生们!女士们!你们想要战争,还是想要和平?!”
“你们想要一个统一但却要天天打仗的美国,还是想要一个虽然暂时‘分开’,但却能让大家都安安稳稳赚钱的美国?!”
这种充满了“民粹”和“恐吓”味道的宣传,精准地,击中了北方那些,渴望稳定、害怕战争的……中产阶级和商人们的软肋。
最终,在金钱和**的双重夹击下。
林肯,这位本该一飞冲天的“天选之子”,遗憾地,棋差一招,败下了阵来。
……
他就好比一个手持《圣经》的虔诚牧师,却遇到了一个,拿着《君主论》,跟你大谈“权术”与“算计”的马基雅维利。
在“理想”与“现实”的巨大碰撞面前,他输得,体无完肤。
那一天,林肯竞选失败后,他没有像人们想象中那样,发表任何充满悲情的败选演说,也没有去攻击对手的“不光彩”。
他异常平静地,回到了自己位于国会山附近的那间小小的出租公寓。
他的妻子玛丽,看着丈夫那张写满了疲惫,但眼神却异常明亮的脸,担忧地迎了上去。
“亚伯……”
“玛丽,”林肯打断了她,脸上,露出了一个她从未见过的、平静到近乎可怕的笑容,“我觉得,我以前,可能……错了。”
“错在哪里?”
“我错在,”林肯缓缓地说道,他那双诚实的眼睛里,第一次,闪烁着一种冰冷的光芒,“我错在,总以为,靠着讲道理,靠着高尚的理想,就能唤醒一个国家。”
“但现实告诉我,这是不够的。远远不够。”
他看着自己的妻子,一字一句地说道:“想要战胜魔鬼……”
“——你就必须,先去理解魔鬼的语言,学习魔鬼的规则,甚至……要比他,更懂得如何利用这些规则。”
从那一天起,林肯,虽然依旧是伊利诺伊州的联邦众议员,但他,却像变了一个人。
他不再在任何公开场合,去发表那些慷慨激昂的、关于“国家统一”的“道德宣言”了。公众几乎看不到他出现在前台。
他利用自己议员的身份,以一种极其低调、极其务实的方式,开始了他那场,不为人知的……“深度学习”。
没有人知道,这位在政坛上突然“沉寂”下来的前总统候选人,在干什么。
只有少数人知道,他开始疯狂地,去接触和学习,那些他以前,最不屑、也最看不起的东西。
他会频繁地出现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的旁听席上,不再是为了批判“资本的贪婪”,而是,去冷静地,观察那些银行家们,是如何通过操纵“信贷”和“股票”,来影响棉花价格,甚至,影响一场地方选举的。
他会亲自,走进新英格兰地区那些轰鸣的纺织工厂。不再是为了工人们的“权益”而奔走呼号。而是,和那些最精明的工厂主们,坐在一起,喝着咖啡,面无表情地,探讨着,该如何,在“压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之间,取得一个最完美的、能让利润最大化的……平衡点。
他就像一块最饥渴的海绵,将自己完全浸泡在了这个由“资本”、“工业”和“权力”所构成的、最黑暗,也最真实的现实世界里,疯狂地,吸收着一切,能让他变得更强大的养分。
他将自己,从一个只会空谈理想的“牧师”,磨炼成了一把,隐藏在鞘中的、冰冷的、懂得何时出鞘,也懂得如何一击致命的……利剑。
他在积蓄力量。
他在等待时机。
他在等待着,下一次,当他重新回到牌桌上时,能用一种,全新的、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方式,去和总统詹姆斯·波尔克,进行一场,最终的……对决。
……
而就在林肯,卧薪尝胆,开始他那“魔鬼养成计划”的时候。
新上任的美国总统,詹姆斯·波尔克,他的日子,也不好过。或者说,是惨不忍睹。
他本以为,自己当上了总统,又向英国人“认了怂”,接下来的日子,应该可以高枕无忧,安安心心地,当一个“和平总统”了。
结果,他很快就发现,自己,只是从一个坑,跳进了另一个……更大,更深的坑。
南方的邦联国,在“名义上”,确实是“独立”了。
但是,他们的经济,却被英国人,给死死地拿捏住了!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