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5年,爱尔兰,科克郡。
末日般的景象,笼罩着这片被称为“翡翠岛”的绿色土地。
马铃薯晚疫病,最终,还是毫无悬念地,以一种无可阻挡的姿态,横扫了整个爱尔兰。
田地里,曾经绿油油的土豆藤蔓,如今,早已变成了一片片焦黑、腐烂的烂泥,散发着令人作呕的恶臭。
饥饿,如同一个看不见的幽灵,在每一座村庄,每一间茅屋里,徘徊。
骨瘦如柴的农民们,穿着破烂的衣服,眼神麻木地,蜷缩在墙角,等待着死亡的降临。他们的孩子,则因为长期的饥饿,连哭泣的力气都没有了,只能发出一声声微弱的、如同小猫般的呻吟。
这就是,历史上,那场让爱尔兰人口锐减四分之一的、惨绝人寰的大饥荒。
然而,在这个被林亚瑟这只“巨型蝴蝶”扇动了翅膀的全新时间线上,历史,虽然依旧展现了它那残酷的必然性。
但,结局,却将走向一个,完全不同的方向。
……
就在所有爱尔兰人,都以为自己即将被上帝和女王所抛弃,只能在绝望中,等待死亡的时候。
码头上,出现了奇迹。
一支又一支,悬挂着米字旗和“未来工业集团”标志的庞大舰队,如同神兵天降般,抵达了都柏林、科克和贝尔法斯特的港口!
从船上卸下的,不是什么军队,也不是什么大炮。
而是一袋又一袋的、堆积如山的、黄澄澄的……美洲玉米!
还有一箱又一箱的、能让所有饿得前胸贴后背的人,都当场馋哭的……午餐肉罐头!
以及,一桶又一桶的、被当地人视为“蓝色神药”的、“维多利亚皇家一号”广谱杀菌剂!
紧随其后走下船的,是数千名来自英格兰的、穿着统一工作服的工程师、农技师和……手持着合同的会计师。
整个爱尔兰,都沸腾了!
“是女王!是女王派人来救我们了!”
“上帝保佑女王!上帝保佑仁慈的林亲王!”
无数的爱尔兰人,跪倒在码头上,对着那些堆积如山的粮食,和那些前来“救助”他们的英国人,感动得,热泪盈眶,磕头如捣蒜。
他们不知道的是,这场“盛大”的救援行动背后,是一场同样盛大的、来自那位“仁慈亲王”的……经济收割。
……
都柏林,临时设立的“皇家爱尔兰救灾与重建委员会”总部。
林亚瑟,并没有亲自前来。
他派来了他手下最得力的两个“执行官”——
一个是,负责“发钱发粮”的首席会计师,汉森。
另一个,则是,负责“忽悠人”的首席宣传官,《每日镜报》的总编辑,查尔斯·狄更斯。
两人,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开始了一场堪称“教科书级别”的……“社会改造”行动。
第一步:以“粮食”换“土地”。
汉森,代表“重建委员会”,向所有在饥荒中,濒临破产的爱尔兰地主(大部分都是不居住在当地的英格兰贵族),提出了一个“极具善意”的收购方案。
委员会,愿意以一个“合理”的市场价,收购他们手中那些,因为土豆绝收而变得一文不值的……土地。
并且,还承诺,将免除他们未来三年的,所有土地税。
这个方案一出,那些地主们,简直是欣喜若狂!他们本以为,自己手里的这些“坏账”地产,要彻底砸在手里了。没想到,竟然还有英国王夫这个“活菩萨”,愿意当“接盘侠”!
他们毫不犹豫地,就签下了土地转让协议,拿着换来的金币,兴高采烈地,返回伦敦,继续他们那纸醉金迷的奢侈生活。
就这样,在短短几个月内,整个爱尔兰,超过百分之七十的土地所有权,就以一种极其“和平”和“合法”的方式,从那些旧地主的手中,转移到了……“重建委员会”的名下。
第二步:以“工作”换“自由”。
在获得了土地之后,汉森,又立刻面向所有的爱尔兰佃农,宣布了一项更具“**性”的的新政策——
废除传统的、充满了剥削的“地主-佃农”制度!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全新的“雇佣”关系!
委员会,将土地,重新分配给农民。但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他们从“佃农”,变成了“农业工人”。
他们不再需要向地主缴纳高昂的地租,他们只需要,按照委员会的“科学指导”(比如,改种对病害抵抗力更强的燕麦和小麦),进行耕种,然后,将收获的粮食,以一个受保护的“保底价”,全部卖给委员会。
同时,“重建委员会”,还启动了规模空前的“以工代赈”计划!
林亚瑟,要将爱尔兰,打造成他“全球战略”中,一个全新的……“大后方基地”!
数以万计的、因为饥荒而失业的爱尔兰人,被招募进了由“未来工业集团”主导的、庞大的基建工程队里。
他们,在这里修建全新的、能连接全岛的铁路网!
他们,在这里扩建更深、更现代化的港口,比如,那个在未来,将成为建造“泰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