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言情 > 重生泡上维多利亚女王,掌控大英 可靠的东记牛店

第236章 当“狄更斯”遇见“马克思”

小说:

重生泡上维多利亚女王,掌控大英

作者:

可靠的东记牛店

分类:

现代言情


《每日镜报》?

查尔斯·狄更斯?

他们当然知道!

在现在的整个欧洲思想界,狄更斯和他的《每日镜报》,简直就是一个“神”一般的存在!

它不像别的报纸那样,天天刊登那些王公贵族的无聊八卦,或者为某个政党的愚蠢政策摇旗呐喊。

它,是唯一一个,敢于将自己那犀利的笔锋,像手术刀一样,直插到大英帝国那光鲜亮丽的外表之下,去揭露那些最底层、最黑暗、也是最真实的脓疮的报纸!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这些“**理论家”看来,狄更斯,简直就是他们天然的、最完美的“**战盟友”!

而且,听那个记者的意思,在狄更斯背后,似乎还站着一个更加神秘、更加强大的“幕后大老板”?!一个同样欣赏他们,并有能力帮助他们实现理想的人?!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无法抑制的……激动和……狂热!

他们好比两个在黑暗中独自摸索了许久的苦修士,忽然之间,看到了远处那座传说中的“**圣城”——伦敦,向他们,敞开了大门,并洒下了金色的圣光!

“我们……必须去!”马克思一拳砸在桌子上,那双锐利的眼眸里,燃烧着熊熊的火焰!

“对!立刻就去!”恩格斯也激动地附和道。

于是,在经过了几天简单的准备之后。

这两位即将在未来,用他们的思想,彻底颠覆整个世界的“**导师”,就怀着一种近乎“朝圣”般的、激动的心情,买了两张最便宜的三等舱船票,踏上了前往伦敦的航程。
……

伦敦,舰队街,《每日镜报》总部。

这里,与巴黎那些小作坊式的报社,完全是两个世界。

巨大的、开放式的办公室里,上百名记者和编辑,正在紧张而又有序地忙碌着。最新式的“有线电报机”,正“哒哒哒”地,不停地向外吐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最新消息。巨大的、由蒸汽驱动的“滚筒印刷机”(未来工业集团提供),在地下室里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以每小时数千份的速度,将一份份还散发着油墨香气的报纸,印刷出来。

整个报社,都充满了工业**时代特有的、那种高速运转的、充满了力量感的嘈杂与活力。

当马克思和恩格斯,这两个还有些“土气”的德意志人,走进这间办公室时,瞬间就被眼前这充满了“未来感”的景象,给彻底震撼了!

“我的天……恩格斯,”马克思喃喃自语道,“我感觉,我们好像……走错地方了。这里不像是个报社,更像是个……思想的兵工厂!”

就在他们不知所措的时候。

一个穿着讲究、戴着金丝边眼镜、气质儒雅的男人,微笑着,向他们走了过来。

正是报社的总编辑,如今在整个英国,都声名显赫的大文豪——查尔斯·狄更斯。

“想必,二位就是从巴黎远道而来的,马克思博士,和恩格斯先生吧?”狄更斯热情地,伸出了手,“拉塞尔在他的信里,已经向我,详细地介绍了二位。欢迎来到伦敦,欢迎来到《每日镜报》。”

“您……您就是狄更斯先生?!”马克思激动地,握住了他的手,“我……我读过您的所有作品!您的笔,是这个时代,最锋利的剑!”

“不,博士,您过奖了。”狄更斯谦虚地笑了笑,“我只是一个讲故事的人。而您和恩格斯先生,才是真正拥有着深刻思想的,哲学家。”

寒暄过后,三人来到了狄更斯那间同样堆满了书籍和稿纸的办公室。

在仔细地,阅读了马克思带来的、那些关于“**经济学批判”的、还很青涩的论文手稿之后。

狄更斯,这位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也陷入了长久的沉默和震撼。

自己,也找到了“知己”!

他用自己的笔,去描绘那些工人的苦难,去控诉那些社会的不公。这更多地,是出于一种作家的“感性”和“同情心”。

而眼前的这位马克思博士,却用一种他闻所未闻的、冰冷的、如同外科手术刀般的“科学”逻辑,将这些苦难背后的、最根本的、隐藏在“资本”与“劳动”之下的……经济学规律,给血淋淋地,剖析了出来!

“太……太深刻了!”狄更斯由衷地赞叹道,“博士,您的这些理论,简直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观察世界的窗户!”

两位同样心怀天下的“文人”,相见恨晚,一拍即合!

狄更斯,疯狂地吸收着来自马克思和恩格斯那充满了“批判性”和“科学性”的全新思想。
似乎自己过去那些基于“同情”和“感性”的创作,在对方这套系统而又深刻的“**经济学”理论面前,显得是那样的浅薄。

而马克思和恩格斯,也同样,在与这位“现实主义文学大师”的交流中,获得了巨大的启发。狄更斯对于底层民众心理的精准描绘,和他那能将最普通的悲欢离合,写得催人泪下的生动笔触,恰恰是他们那冰冷的理论,所最缺乏的,“温度”。

三人越聊越投机,越聊越兴奋,都感觉找到了可以托付后背的“**同志”!

最终,在谈到“如何才能真正地改变这一切”时,狄更斯看着眼前这两位,眼中燃烧着理想主义火焰的德意志年轻人,他沉默了许久。

他缓缓地站起身,走到自己的书桌前,拿起了一份,他最近正在构思的、关于一部全新小说的故事大纲。那份大纲,是他那位神秘的“幕后老板”,在一次闲聊时,“不经意”地,提供给他的一个“小小的灵感”。

大纲的开头,只写着几个充满了“宿命感”的关键词:

【伦敦与巴黎】、【**与断头台】、【爱与自我牺牲】、【最好的时代,最坏的时代】……

狄更斯看着这份大纲,又看了看眼前的马克思和恩格斯,他的脸上,露出了一个极其郑重,也极其复杂的表情。

“两位先生,”他沉声说道,“我承认,你们的理论,是我听过的,最深刻,也最接近‘真理’的东西。我甚至觉得,它足以,成为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