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着杨震的话。
赵青解释道:“杨兄,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况且沈平不是马上就要去户部了吗?到时候有他乱的时候,我们只要给他添一点乱,估计他就招架不住了!到时候不是想怎么治他就怎么治他!?”
杨震闻言,心中的气消了一些,“倒是这个道理。那我就再忍受沈平这王八蛋几日!”
不过他想着过两日琼林宴之时,会再给沈平找麻烦,心情又好了不少。
.......
是夜。
皇宫,礼部。
以赵尊为首的一众翰林院大学士正在连夜阅卷。
原本殿试考卷是十五日之内批阅完成,而且以往只有两百个贡士。
但楚皇着急,要求他们五日之内批阅完成,而且贡士从两百个变成了三百个。
所以翰林院大学士们的任务量很重。
“赵兄。”
翰林院大学士周匡看着发呆的赵尊,问道:“咱们的任务已经够重了,你怎么还有心情发呆?”
赵尊解释道:“我不是发呆,我是感慨这篇策论写的好,写的很接地气!这样的人,才是国家需要的栋梁!”
周匡闻言,面露惊讶,走了过去,“我看看写的有多好。”
他还没有看内容,看着字体便知道这是沈平的考卷。
因为只有沈平的翰林体到达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一眼就可以认出来。
周匡惊讶的看着赵尊。
赵尊点点头,示意这是沈平的文章。
周匡急忙认真看了起来。
见赵尊和周匡两人看的如此认真。
其他阅卷有些乏累的大学士,纷纷围了过来。
当他们看到沈平这篇策论之时,皆是为之一震。
因为沈平这篇策论,写的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这别说是国子监监生,即便是入仕多年的官吏,都不一定能有这番感悟。
“考课三规:其一,“双阶考核制”,每年一小考,考核官吏的政绩与廉明;三年一大考,考核官吏的赋税缴纳、刑狱清洁、民生利弊等,而非徒察文书。其二,考课分为“”“优”“中”“差”三等,优等越级升迁,中等留任观效,差等罢黜,永不录用。其三,将考课与民情结合到一起,许百姓赴府投诉,凡被诉三次以上经查实者,直接定为“差”......”
“好呀!看这篇文章,真是如饮美酒,真是将吏治讲的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我真是很难想象,一个国子监学子,竟然能将吏治写成这样,我感觉吏部那些官吏和督察院那些官吏,也不过如此吧?”
“那你真是高看吏部和督察院那些人了,他们哪里有这种水平?他们有什么水平?”
一众翰林院大学士议论纷纷。
沈平这篇关于吏治的策论,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去!”
赵尊挥手轰人,“你们还嫌陛下给的时间长是不是?赶紧去给我阅卷!若是耽搁了陛下的时间,你们担待的起吗?!”
随后一众翰林院大学士纷纷离去。
赵尊则是恋恋不舍的看着沈平的策论。
他欣赏的不单单是沈平的才能,还有沈平的意气风发。
赵尊遥想当年,自己何曾不是一个意气风发、胸怀壮志的有识之士?
他还记得年轻时候跟朋友聚在一起,对国事高谈阔论,想要以身报国,为国为民,干出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和少年英雄气。
但直到他入仕之后,进入官场之后才彻底明白,这个世界没有他想象的那般简单,想要成就一番事业更是举步维艰的。
因为官场之中,到处都充斥着关系与利益。
你再有能力,那也不如上级的一句话管用。
你的政绩再突出,也可能是为他人做嫁衣,甚至再替其他人背锅。
所以进入官差之后,那些原本有志向的寒门子弟,最好的便是坚守本心,随波逐流,再有便是遭受腐蚀,同流合污。
赵尊属于前者,虽然坚守本心,但当初那干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没了,开始随波逐流。
所以他对沈平还是非常欣赏的,仿佛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影子。
不过沈平肯定比他要强,他也希望沈平可以走的更高更远,好好治理治理这日渐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