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家耕读传家,自曾祖父苏樑(liang,二声)起便走上了读书科举的道路。
苏樑花了近四十年,一路从童生考上状元,期间的解元、会元也没落下,是本朝第一个连夺三元之人,如今官至户部侍郎。
与之相比,其子苏曜也就是苏瑞的祖父就逊色多了,连个秀才功名都没考上。好在苏家第三代的苏桐虽不及苏樑才华横溢,未能在乡试和会试上夺魁,但在二十三岁这一年他也考中了状元,现任翰林院修撰。
如今给苏瑞开蒙的书,便是苏桐年初从京城寄来的。书里写满了注释与典故,耗费的心血可见一斑,不是外面卖的寻常蒙书可比。
书房里,苏曜先喝了一口茶,然后拿起书本。
“瑞儿,我和你爹都是三四岁开蒙,先识字再读书。而你出生之后,也与书本有缘,还不会说话呢就爱坐在我膝头听我念书。”
“如今你跟着我认了半年的字,《千三百》都已经学完,一些基本的字也认识,是时候开始学下一本了。”
苏瑞在书房另一套矮小的座椅上端正坐着,戴着两只雕花银手镯的胖手臂还无师自通地一上一下交叠放在桌面上,闻言竖起了右手做提问状。
“祖父,瑞儿将来也要像爹一样去考状元吗?”
考状元是他听来的话。
不管是系统客服009,还是亲戚、街坊邻居们,亦或者是今天跟祖父出去钓鱼时遇见的爷爷伯伯们,都说他们家曾祖父是状元,爹也是状元,还说苏瑞和他们长得像。既然曾祖父和爹都考了状元,那将来他苏瑞也要去考状元。
另外还有人说祖父不学无术连个秀才都考不上,丢了曾祖父的脸,让他不要学。不过后面这些话都被苏瑞无视了。
他觉得祖父可好可好了,是整条街最好的祖父!
别家的小孩都羡慕他。
闻言苏曜语塞,“呃,这个……”
他犹豫了一下,不知道应不应该和不到四岁的孩子谈论这些东西,但看着孙子乌黑透亮炯炯有神的眼睛还是没有选择搪塞,而是放下书本解释。
“瑞儿啊,考状元得先读书。”
“读书呢有许多好处,能识字,能明理。书读得多了,甚至能看透古往今来的许多人、许多事、许多道理,更能居一室而知天下,决胜于千里之外。像你喜欢的那些故事,很多都是祖父从书中看到的。”
“书读得好的人可以去考科举,‘状元’便是科举头名。”
这些话说完,苏曜不知道想起了什么,目光变得悠长,眼神也逐渐深邃,仿佛透过苏瑞看到了谁的影子。
“但瑞儿你要知道,状元是科举的尽头,却不是读书的尽头。你曾祖父这辈子为了功名,你爹为了……”说到此处,他像是意识到了什么,没有再继续说下去,而是揉了揉苏瑞的脑门,生硬地转移了话题,“咳咳,他们啊,他们为了科举书都读得不快活。”
“总之,瑞儿你要记住。读书是一辈子的事,科举却不是一辈子的事。你若是将考状元作为你读书的目标,而忽略了读书本身,那就本末倒置了。”
“听明白了吗?”
苏瑞想了想,然后点点头,“懂了!”
听到他这话,苏曜反倒是迟疑了起来,疑惑问道:“你真的听懂了?祖父我也是三十岁之后才想明白这个道理的。”
瑞儿才三岁出头,这就懂了?
多少人一辈子也不懂呢。
但苏瑞是真的听懂了,不仅懂了,他还举了一个生动形象的例子来说明。
“瑞儿懂了!”
“读书和考状元就好像钓鱼,祖父你和张爷爷出门钓鱼,也不是为了把鱼钓回来,而是为了享受钓鱼的乐趣对不对?”
“不然明明钓不到鱼,你们怎么还老是去呢?”
苏瑞摇头晃脑地说出了自己的结论,“所以祖父你是想告诉瑞儿,读书很好玩,要喜欢读书,但不要喜欢考状元!”
“如果为了考状元而读书,就是‘本末倒置’。”
“唔,是捡了芝麻丢蜜瓜!”
芝麻小蜜瓜大,很显然是亏了的。
一个人为了功名,为了考状元而读书,当他老是考不到功名的时候,慢慢就会变得不喜欢读书、甚至讨厌读书了。就好像隔壁巷子的那个老童生一样,因为考不上秀才,某一天他突然又哭又笑地把书都烧了,人也傻了。
苏瑞喜欢吃蜜瓜,不想变成捡芝麻丢蜜瓜的大傻瓜。
所以要喜欢读书,不要喜欢考状元!
时常提着空鱼篓回来的苏曜:“……”
他深吸一口气,觉得孙子太聪明了也不全是好处。
他和老张是不喜欢把鱼钓回来吗?那是因为鱼钩不好/鱼饵不好/风太大/水太急/别人先把鱼钓了上来……所以他们才没钓上而已!
“咳咳咳……”
“对,就是这个道理。”
苏曜决定不跟孙子讨论钓鱼的事。
他轻咳两声后含糊着道:“你说得没错,祖父是真心喜欢钓鱼的,今天没钓到那是鱼和祖父的缘分未到,下回就能钓上了。”
“所以就像你刚刚说的那样,瑞儿你要喜欢读书,不要喜欢考状元。科举这种事,等你长大了若是喜欢就去考,不喜欢咱们就不去。人这一辈子啊,若是被逼着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心里头是不会开心的。”
“三百六十行,这世上并不是只有科举这一条活路。不同的行当有不同的活法,总之你想做什么祖父都支持你。”
苏瑞眼前一亮,想跟祖父说自己以后想做一个大商人,赚大钱。不过还没等他开口,匆匆把想要讲的道理说完的苏曜已经迅速转移了话题。
“好了,我们早上已经把昨天学过的温习了一遍,那今天下午便学新的——《开蒙要训》的‘岁时节令’篇。”
“瑞儿,你把书打开……”
……
讲课的过程是不平静的。
苏瑞虽然学得快,记得也快,还会举一反三。
但他小小的脑袋里总是有许许多多的想法,一会儿问这个一会儿又问那个,不仅对某个字为什么要那么写感到好奇,还对世界充满了疑惑。
不仅如此,他还时不时会冒出一句苏曜都没听说过的话。
比如什么‘课间一刻钟’、‘读五天书就要休两天’、‘劳逸结合’等等。听起来很有道理,但你若问他是从哪里听到的他却支支吾吾,只说是脑袋里冒出来的。
更让一般夫子难以忍受的是,你讲得兴起的时候,他突然会来上一句“祖父,这个典故你上个月说过了”、“祖父,你这句话跟三天前说的不一样”、“祖父这一页我都记住了,可不可以看下一页啊”之类的话。
这些话让那些顽固老学究听见了,怕得气出好歹来。
好在苏曜虽然没有功名,但却是个喜欢读书的。尤其是在彻底放弃科举之后,他的空闲时间都投入到了书海之中,看过很多杂书。
而且他性子随和,不摆长辈架子。苏瑞提出这个典故听过了他就换一个,已经说过的就不说了,这一页记住了就翻下一页……
此时若有人站在书房门口,便能时不时听到苏瑞惊喜的声音以及苏曜满足的笑声。
“祖父懂得好多啊。”
“祖父好棒,什么典故都会!”
“我最喜欢听祖父讲课了,一听就记住啦!”
“祖父泡的茶香香的!瑞儿可不可以喝啊?”
“祖父写的字真好看,我也要像祖父一样,写很好看的字!”
“祖父你是不是把书房装到脑袋里了呀,怎么什么都会?什么都难不倒祖父!瑞儿什么时候才能像祖父一样厉害啊,是不是明年就可以了?”
托苏瑞嘴甜的福,半个时辰下来,双方都意犹未尽。
但此时已经到下课的时辰了,所以苏曜还是合上了书,决定今天就到此为止。
“我们先歇一歇。”
“刚才说的东西里,瑞儿你有没有哪里不懂的?不懂的就要和祖父说,往后你还要读十几年的书呢,若是这不懂那不懂,这书就白读了。”
宁愿进度慢,也不能囫囵吞枣,这是苏曜一贯的教育理念。况且孙子还不到四岁呢,往后还有大把的学习时光,不用着急。
而苏瑞则摇摇头。
“祖父好厉害,瑞儿都记住了!”
书本上的东西他没有不懂的,刚刚祖父讲课的时候,他就觉得那些字一个个地往他的脑袋里面跳,现在都记得牢牢的。
读书可简单了,一看就会!
“既然你都记住了,那今天就学到这里吧。”
说出这句话后,苏曜的语气里都带着遗憾,但他还是合上书对苏瑞道:“读书是一件长久的事,不急于一时半会。你年纪还小,每天上两节课,学够一个时辰就行了。”
“多了则过犹不及。”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