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午的时间,就这么过去了。
周逸尘几乎没怎么歇着。
来看病的人络绎不绝。
头疼脑热的、腰酸背痛的、肚子不舒服的、皮肤长癣的……
活儿不重,就是杂。
但周逸尘处理起来,得心应手。
他甚至还有空,给村民们讲了讲怎么预防春季的流感,怎么注意个人卫生。
他说话不像干部做报告,说的都是大白话,讲的都是身边的事,村民们都爱听。
孙医生一直在旁边看着,时不时地帮着维持一下秩序,递个东西。
他看着周逸尘不疾不徐地应对着各种各样的病人,心里是越看越喜欢。
这小子,真是天生吃这碗饭的料。
能在大医院里站稳脚跟,也能在乡下泥地里扎下根。
不忘本,这就很难得。
临近中午,来看病的人才渐渐少了。
李志勇**拎着个大茶缸,给医疗队的每个人都倒上茶水。
“周医生,各位医生,辛苦了!先歇歇,喝口水!”
他满脸笑容,对这次医疗队的工作非常满意。
“中午就在我们大队食堂吃,我让炊事班给你们炖了肉!”
其他几个医生都累得够呛,一听有肉吃,脸上都露出了笑容。
周逸尘也笑着道了谢。
他拿起江小满早上给他准备的搪瓷缸子,拧开盖,里面是泡好的浓茶。
喝了一口,茶叶的清香混着水的温热,一路暖到胃里,一上午的疲惫都消散了不少。
他看了一眼挎包里用油纸包着的茶叶蛋,一个都没动。
这得留着,晚上回家给小满也尝尝。
正午的阳光暖洋洋地照在红旗大队的晒谷场上。
大队部的食堂里,飘出炖菜的香气。
大铁锅里,是白菜粉条炖猪肉,上面飘着一层亮晶晶的油花。
主食是玉米面饼子,管够。
这伙食,对于乡下人来说,已经算是过年了。
医疗队的其他几个人早就饿了,端着碗吃得呼噜作响,连连夸赞李**招待得周到。
周逸尘正小口吃着饼子,琢磨着下午的工作流程,晒谷场上忽然传来一阵清脆的女声。
“请问……周医生在吗?”
正跟医疗队的外科医生聊天的二队队长吴峰,扭头看了一眼,扯着嗓子回道。
“在呢!在食堂吃饭呢,进来吧!”
门帘一挑,一个穿着
蓝色土布褂子的姑娘走了进来。
齐肩的短发,梳得整整齐齐,脸蛋因为赶路,红扑扑的。
正是高秀兰。
她手里紧紧攥着一个笔记本,看到屋里这么多人,脚下的步子也顿住了。
周逸尘放下手里的饼子,站了起来。
“秀兰?你怎么过来了?”
看到周逸尘,高秀兰像是找到了主心骨,眼睛一下子就亮了。
“师父!”
她快步走了过来。
“我听前进大队的人说,县里的医疗队今天到红旗大队,我就猜师父您肯定会来。”
周逸尘笑了笑,给她拉了条长凳。
“坐下说。吃过饭没?”
“在家里吃过了。”高秀兰摆摆手,有些不好意思地看了看桌上其他人。
医疗队的同事们都好奇地打量着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姑娘,特别是听到那声师父的时候,眼神里都多了几分探究。
周逸尘给大家介绍了一下。
“这是我之前在向阳大队带的徒弟,高秀兰,现在是向阳大队的卫生员。”
众人这才恍然大悟,纷纷点头致意。
高秀兰也挨个打招呼。
周逸尘看她这风尘仆仆的样子,知道她肯定不是专程跑过来问声好的。
“是不是遇到什么难题了?”
高秀兰用力点了点头,把手里的笔记本递了过来,像是交作业的小学生。
“师父,我……我遇到个难题。”
“队里有个三岁的小孩,身上起湿疹,反反复复的总不好。”
周逸尘接过笔记本,翻了开来。
上面的字迹娟秀工整,记录得非常详细。
哪天发的病,用了什么药,疹子长在什么部位,孩子的饮食情况,都写得清清楚楚。
“我按照您教的,先是用了炉甘石洗剂,有点效果,但是一停药就复发。”
“后来我又试了紫草油,效果也不明显。”
“孩子痒得直哭,晚上都睡不好,身上抓得一道一道的。”
高秀兰的语气里满是焦虑。
周逸尘一边听,一边看着病案记录,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着。
他看得很仔细,连一个标点符号都没放过。
这态度,让旁边几个吃饭的医生,都不由得放慢了动作。
看完之后,周逸尘合上本子,没有直接给答案,而是先问她。
“那你觉得,问题出在哪儿?”
高秀兰愣了一
下,低头想了半天,才不太确定地开口。
“是不是……药不对症?”
“这是一方面。”周逸尘点了点头,继续引导她,“还有呢?”
“你只想着怎么从外面治,有没有想过,这病根儿,可能在里头?”
“在里头?”高秀兰一脸茫然。
周逸尘耐心地解释起来。
“小孩子的脾胃功能弱,吃的东西不容易消化,就容易在身体里积攒一些湿和热的东西。”
“身体里头太湿太热了,自己排不出去,就只能往皮肤上发,这就成了湿疹。”
他说的都是大白话,高秀兰听得似懂非懂,但还是使劲点头,把每个字都记在心里。
“所以光靠外用药,只能暂时压下去,治标不治本。”
“那……那该怎么办?”高秀兰急切地问。
“两条腿走路。”
周逸尘伸出两根手指。
“第一,从里头调理。让他家里人注意孩子的饮食,油腻的、甜的、不好消化的东西,都先停一停。多吃点清淡的,比如小米粥、冬瓜汤。”
“第二,除了内因,还要考虑外因。”
“外因?”这又是个新词。
“就是孩子平时接触的东西。”周逸尘解释道,“比如他穿的衣服是不是棉的?盖的被子是不是干净的?家里有没有养鸡养鸭,或者最近有没有接触什么花花草草?”
“有时候,就是这些不起眼的东西,也会让皮肤上的毛病加重。”
高秀兰的眼睛越睁越大,这些东西,她以前从来没想过。
原来当医生,不光是看病开药,还要问这么多东西。
下,低头想了半天,才不太确定地开口。
“是不是……药不对症?”
“这是一方面。”周逸尘点了点头,继续引导她,“还有呢?”
“你只想着怎么从外面治,有没有想过,这病根儿,可能在里头?”
“在里头?”高秀兰一脸茫然。
周逸尘耐心地解释起来。
“小孩子的脾胃功能弱,吃的东西不容易消化,就容易在身体里积攒一些湿和热的东西。”
“身体里头太湿太热了,自己排不出去,就只能往皮肤上发,这就成了湿疹。”
他说的都是大白话,高秀兰听得似懂非懂,但还是使劲点头,把每个字都记在心里。
“所以光靠外用药,只能暂时压下去,治标不治本。”
“那……那该怎么办?”高秀兰急切地问。
“两条腿走路。”
周逸尘伸出两根手指。
“第一,从里头调理。让他家里人注意孩子的饮食,油腻的、甜的、不好消化的东西,都先停一停。多吃点清淡的,比如小米粥、冬瓜汤。”
“第二,除了内因,还要考虑外因。”
“外因?”这又是个新词。
“就是孩子平时接触的东西。”周逸尘解释道,“比如他穿的衣服是不是棉的?盖的被子是不是干净的?家里有没有养鸡养鸭,或者最近有没有接触什么花花草草?”
“有时候,就是这些不起眼的东西,也会让皮肤上的毛病加重。”
高秀兰的眼睛越睁越大,这些东西,她以前从来没想过。
原来当医生,不光是看病开药,还要问这么多东西。
下,低头想了半天,才不太确定地开口。
“是不是……药不对症?”
“这是一方面。”周逸尘点了点头,继续引导她,“还有呢?”
“你只想着怎么从外面治,有没有想过,这病根儿,可能在里头?”
“在里头?”高秀兰一脸茫然。
周逸尘耐心地解释起来。
“小孩子的脾胃功能弱,吃的东西不容易消化,就容易在身体里积攒一些湿和热的东西。”
“身体里头太湿太热了,自己排不出去,就只能往皮肤上发,这就成了湿疹。”
他说的都是大白话,高秀兰听得似懂非懂,但还是使劲点头,把每个字都记在心里。
“所以光靠外用药,只能暂时压下去,治标不治本。”
“那……那该怎么办?”高秀兰急切地问。
“两条腿走路。”
周逸尘伸出两根手指。
“第一,从里头调理。让他家里人注意孩子的饮食,油腻的、甜的、不好消化的东西,都先停一停。多吃点清淡的,比如小米粥、冬瓜汤。”
“第二,除了内因,还要考虑外因。”
“外因?”这又是个新词。
“就是孩子平时接触的东西。”周逸尘解释道,“比如他穿的衣服是不是棉的?盖的被子是不是干净的?家里有没有养鸡养鸭,或者最近有没有接触什么花花草草?”
“有时候,就是这些不起眼的东西,也会让皮肤上的毛病加重。”
高秀兰的眼睛越睁越大,这些东西,她以前从来没想过。
原来当医生,不光是看病开药,还要问这么多东西。
下,低头想了半天,才不太确定地开口。
“是不是……药不对症?”
“这是一方面。”周逸尘点了点头,继续引导她,“还有呢?”
“你只想着怎么从外面治,有没有想过,这病根儿,可能在里头?”
“在里头?”高秀兰一脸茫然。
周逸尘耐心地解释起来。
“小孩子的脾胃功能弱,吃的东西不容易消化,就容易在身体里积攒一些湿和热的东西。”
“身体里头太湿太热了,自己排不出去,就只能往皮肤上发,这就成了湿疹。”
他说的都是大白话,高秀兰听得似懂非懂,但还是使劲点头,把每个字都记在心里。
“所以光靠外用药,只能暂时压下去,治标不治本。”
“那……那该怎么办?”高秀兰急切地问。
“两条腿走路。”
周逸尘伸出两根手指。
“第一,从里头调理。让他家里人注意孩子的饮食,油腻的、甜的、不好消化的东西,都先停一停。多吃点清淡的,比如小米粥、冬瓜汤。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