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典言情 > 穿越湘江是红军但是啥都不会啊 我爱洋芋

第97章 残阳如血 孤狼长嗥

小说:

穿越湘江是红军但是啥都不会啊

作者:

我爱洋芋

分类:

古典言情


第97章残阳如血孤狼长嗥
深秋的寒意已刺入骨髓,与弥漫不散的硝烟、尸骸腐臭混合成一种令人作呕的气息。王林和他仅存的二十七名战士,像一群伤痕累累的孤狼,蛰伏在一片被重炮反复犁过、只剩断壁残垣的纺织厂废墟深处。
将近一个月的敌后作战,早已榨干了每个人最后一丝精力。他们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眼窝深陷,唯有一双双眼睛,依旧燃烧着不屈的火焰,只是这火焰深处,也难免染上了一层难以化开的疲惫与沧桑。
出发时配备的一百支MP18**,早已因**耗尽而成了烧火棍,但没人舍得丢弃,它们被仔细地包裹起来,背负在身后——这是他们辉煌战绩的见证,更是与牺牲战友的一份念想。如今他们手中的武器,五花八门,全是历次战斗中的缴获:歪把子轻**两挺,**还算充裕,成了队伍的火力支柱;三八式**十几支,刺刀磨得雪亮;还有几支南部十四式**和大量日式**、**块。身上的日军军服早已破烂不堪,沾满了血污、泥泞,勉强蔽体。
王林的左小臂用简陋的纱布层层包裹,吊在脖子上。那是一周前袭击一个日军中队级补给点时,被流弹击中,**穿透了肌肉,万幸未伤及骨头。张红土草草为他处理了伤口,没有药品,只能用缴获的清酒冲洗后包扎。伤口在潮湿的环境下隐隐作痛,时而发烫,但他始终面色如常,仿佛那只是无关紧要的擦伤。
“旅长,吃点东西。”张红土递过来半块硬得能硌掉牙的日本干粮,还有小半壶冷水。他的脸上也多了一道新鲜的划痕,那是昨夜躲避日军巡逻队时被铁丝网刮的。
王林接过,默默啃嚼着。干粮寡淡无味,难以下咽,但他吃得很快,必须保持体力。他的目光扫过或坐或卧的战士们。算上他和张红土,只剩下二十八人了。几乎每个人身上都带着伤,轻伤自己处理,重伤……没有重伤员了。行动不便的兄弟,都在之前一次次转移和战斗中,为了不拖累队伍,选择了留下阻击,或者悄无声息地消失在黑夜中。
他们的牺牲并非没有价值。在这二十多天里,这支小小的队伍,就像一根毒刺,深深扎在日军的神经中枢。被他们打残了指挥系统的第九师团,终于因为伤亡过大、指挥持续混乱,被调离休整,接防的是号称“精锐”的日军第三师团一部。
然而,令日军大本营吐血的是,即便是新锐的第三师团,面对这支神出鬼没的“幽灵”队伍,依旧显得束手无策。王林凭借着他那鬼神莫测的战场直觉(他们并不知道【活点地图ProMax】的存在),总能精准地找到新对手的薄弱环节——也许是刚刚接防、情况不熟的部队,也许是后勤线上的一个关键节点,也许是一个骄横冒进的中队。袭击、**、冷枪……他们用最原始也最有效的方式,继续让第三师团的前线指挥系统陷入间歇性的混乱和恐慌。
正因如此,尽管第三师团兵力、火力远胜之前的第九师团,却始终无法对杨泾河一线的中**队,特别是独立旅的阵地,组织起连贯而强有力的攻势。甚至一度,因为指挥通讯的突然中断和后勤仓库的莫名**,独立旅和相邻的15集团军部队还抓住战机,发起了一次成功的战术反击,夺回了部分丢失的阵地。
但正面战场的惨烈,并未因此有根本性的改变。
通过那部功率微弱、需要小心翼翼隐藏使用的电台,王林每天深夜都能接收到政委**道发来的只言片语。电文极其简短,且经过加密,但字里行间透出的沉重,几乎能穿透纸张。
“……我旅伤亡甚重……然士气未堕……”
“……新兵三团、四团已补入一、二团……老兵骨干存者十之三四……”
“……野战医院人满为患,药罄……英灵日增……”
“……昨日击退敌大队规模进攻三次,毙伤无算……我亦付出代价……”
“……你部活动极大缓解正面压力……盼珍重……”
王林能想象出靖远独立旅此刻的景象。原本近万人的虎旅,经过刘行血战、杨泾河防御战,加上这一个月无休止的消耗,即使有特战队在敌后拼命拉扯,其战斗兵员也已锐减近半。轻伤员只要还能动弹,都重新拿起了枪。政委**道和参谋长钟光邦必然已是心力交瘁,李云龙、陈阿海那些营团长们,恐怕也早已嘶哑了喉咙,打红了眼睛。后勤保障团长林火旺,那个总能把后勤打理得井井有条的汉子,现在恐怕正为药品和粮食愁白了头。旅属野战医院里,那两千多名伤员,每一天都有人在痛苦中离去。
然而,独立旅也让敌人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在没有绝对炮火优势且指挥时常紊乱的情况下,日军进攻的效率大打折扣。依托着不断完善加固的工事、精准的狙击、不要钱般砸出去的**、以及“没良心炮”的偶尔怒吼,独立旅打出了惊人的1:1.5的伤亡交换比。不算刘行时期的战果,仅仅在杨泾河防御的这一个月里,初步估算,就让当面日军付出了近五千人的伤亡!这还不算特战队在敌后造成的直接杀伤和无法估量的战略扰乱。
这是一场用血肉和意志堆砌的防御,每一寸土地的坚守,都浸透了双方的鲜血。
“旅长,”张红土压低的声音打断了王林的思绪,“电台……政委的电报。”
王林精神一振,接过那张小小的电文纸。上面的字迹比以往更加潦草,显然发报人处于极度的疲惫和紧迫中。
“林:敌第三师团似获补充,今日炮击尤烈,恐酝酿总攻。你部处境已极险,可否伺机南归?盼复。光道。”
王林的心猛地一沉。第三师团获得了补充?还可能发动总攻?正面压力可想而知。政委再次提到了让他们撤回。
他看了看周围的战士们。二十八个人,人人带伤,**虽有缴获,但经不起一场硬仗,体力也几乎耗尽。确实,到了该考虑撤退的时候了。
但他又看了一眼电文。“敌第三师团似获补充”、“恐酝酿总攻”。如果此时他们撤回,正面日军是否就能彻底放开手脚?独立旅已经伤亡惨重,还能不能顶住敌人蓄谋已久的总攻?
一个疯狂的念头在他脑中滋生。
他抬起头,目光扫过一张张望着他的、疲惫却依旧坚定的面孔。
“同志们,”他的声音沙哑,却带着一种异样的平静,“政委来电。正面鬼子第三师团可能补充了兵力,要准备大规模进攻了。咱们旅……压力很大。政委问我们,能不能找机会撤回去。”
战士们沉默着,等待着他的下文。他们知道,旅长绝不会仅仅传达撤退的命令。
王林顿了顿,继续说道:“咱们出来的时候,100弟兄。现在,还剩二十八个。咱们打掉了鬼子的师团长,炸了他们的炮,烧了他们的粮,搅得他们鸡犬不宁。咱们对得起牺牲的弟兄,对得起正面的主力。”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凝重:“但是,现在如果我们回去了,正面鬼子没了后顾之忧,肯定会发动更疯狂的进攻!咱们旅已经拼得差不多了,不能再让他们独自承受所有压力!”
他的目光变得锐利起来,仿佛穿透了废墟,看到了敌军纵深的某个点:“鬼子要总攻,靠的是什么?是炮!是**!是堆积如山的物资!只要我们还能动,还能扣动**,就不能让他们顺顺当当地把炮弹运到前线!”
“旅长,你说怎么干吧!”一个抱着歪把子**的战士哑声说道,他的一只耳朵在之前的**中被震聋了。
“对!旅长,下命令吧!最后再干他一票大的!”
“不能让小鬼子好过!”
战士们的情绪被点燃了。撤退?在敌人总攻前夕撤退?那之前的牺牲和坚持岂不是白费?即使要死,也要死在最值得的地方!
王林看着这群生死与共的弟兄,胸中热血翻涌,手臂的伤痛似乎也减轻了许多。他深吸一口气,沉声道:“好!那我们就最后再干一票!目标——鬼子的后勤枢纽!找到它,炸掉它!让鬼子的总攻,变成哑火!”
王林喘着气,压低声音,“东北方向大概五里地,有个地方叫赵家库,原来是个大粮仓。现在被小鬼子占了,外面拉了好几层铁丝网,哨兵多得跟蚂蚁一样,还有装甲车巡逻!看到好多卡车进进出出,卸下来的都是箱子,看搬的样子,沉得很,不是炮弹就是**!”
王林一拳砸在掌心,“就是这里了!今晚,咱们就给鬼子提前放个‘总攻’的烟花!”
夜色如期降临,浓重如墨,寒风呼啸,正好掩盖了细微的声响。二十八名残兵,在王林的带领下,如同最后一群决死的猎豹,向着目标潜行。
【活点地图ProMax】系统在王林意识中全开,清晰地标注出日军明暗哨位和巡逻路线。他小心翼翼地引导着队伍,避开一个又一个危险区域。距离赵家库越来越近,已经能看到探照灯的光柱在夜空中扫视,听到日军哨兵偶尔的咳嗽声和军犬的低吠。
果然如侦察兵所说,西侧临河一带,警戒相对稀疏,但湍急的河水成了天然的屏障。
“会水的,跟我下河!用绳索拉过去!不会水的,留在这里用火力掩护!”王林低声下令。
包括王林和张红土在内,有十八名战士水性尚可。他们悄无声息地滑入冰冷的河水中,刺骨的寒意让他们几乎窒息。他们咬着牙,利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